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非常重要,成功的课堂导入将引领学生愉快地步入学习之中,英语课堂导入更是如此。独立学院的大型英语课堂导入应更显示其独特之处,使得课堂导入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关键词]课堂导入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6-01
课堂导入是教师将学生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大家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英语课堂导入也同样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甚至是整个英语课程的教学。
独立学院作为现代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更是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探寻积极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讲好一堂大学英语课,成为了我们积极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导入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前5分钟是学生思想状态活跃、不稳定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单词短语,或是“今天我们讲第五单元,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0页”,等等,学生将对本节课甚至是英语本身都充满了无奈和厌恶更提不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 “情境”“协作”“会话交流”“意义构建”。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过程中的帮助者,教师的合理的恰当的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帮助是极为重要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的特点,经过分析并在具体的课堂中的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此感兴趣,就能够主动克服困难,主动去学习,从而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为基础薄弱而丧失学习英语兴趣的学生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学生自己放弃了学习英语,形成了恶性循环。高等院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各有特色,而且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基本都包括了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同时也不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不失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又能从教材出发,更多地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接下来所要讲解内容的关注,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二,课堂导入要注意多样性。导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每堂课的导入时应尽量避免重复,可以使用多样的导入方式。例如,问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实事讨论法等,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也帶来了生命和活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个学校普遍使用,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视、听、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在每堂课的开端就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英语,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
第三,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课堂导入是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不能够占课堂的主体,在导入的时间和范围上都要加以限定,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设定导入的情境范围,避免拖沓冗长,导而不入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分清主次,避免学生对于导入材料的过分关注,丢失了本节课的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导入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对学生主体的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导入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第四,课堂导入要有实用性。大学英语为基础课,大部分院校都是采取两年完成课程的方法,与学生的专业课比较起来,学生更加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基础课,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引起学生对英语课堂的重视,教师在导入时应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内容,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专业发展动向,使英语知识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如果能从导入的内容了解到本节课的内容对专业有影响,学生将会非常期待这节课的接下来的内容。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独立学院特别的教育中,大学英语课堂也要彰显其特别之处。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第一环节,课堂导入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孙俪.浅析大学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4]陈艳.情境认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关键词]课堂导入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6-01
课堂导入是教师将学生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大家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英语课堂导入也同样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甚至是整个英语课程的教学。
独立学院作为现代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更是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探寻积极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讲好一堂大学英语课,成为了我们积极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导入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前5分钟是学生思想状态活跃、不稳定的阶段,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单词短语,或是“今天我们讲第五单元,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0页”,等等,学生将对本节课甚至是英语本身都充满了无奈和厌恶更提不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 “情境”“协作”“会话交流”“意义构建”。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过程中的帮助者,教师的合理的恰当的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帮助是极为重要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的特点,经过分析并在具体的课堂中的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课堂导入要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此感兴趣,就能够主动克服困难,主动去学习,从而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为基础薄弱而丧失学习英语兴趣的学生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学生自己放弃了学习英语,形成了恶性循环。高等院校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各有特色,而且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基本都包括了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同时也不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不失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又能从教材出发,更多地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接下来所要讲解内容的关注,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二,课堂导入要注意多样性。导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每堂课的导入时应尽量避免重复,可以使用多样的导入方式。例如,问题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实事讨论法等,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也帶来了生命和活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个学校普遍使用,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视、听、说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在每堂课的开端就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英语,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
第三,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课堂导入是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不能够占课堂的主体,在导入的时间和范围上都要加以限定,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设定导入的情境范围,避免拖沓冗长,导而不入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分清主次,避免学生对于导入材料的过分关注,丢失了本节课的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导入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对学生主体的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导入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第四,课堂导入要有实用性。大学英语为基础课,大部分院校都是采取两年完成课程的方法,与学生的专业课比较起来,学生更加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基础课,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引起学生对英语课堂的重视,教师在导入时应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内容,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专业发展动向,使英语知识密切联系专业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如果能从导入的内容了解到本节课的内容对专业有影响,学生将会非常期待这节课的接下来的内容。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独立学院特别的教育中,大学英语课堂也要彰显其特别之处。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第一环节,课堂导入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孙俪.浅析大学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4]陈艳.情境认知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