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媒协作共赢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2020年6月9日,北京市档案馆在第13个国际档案日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展览。其中,北京市档案馆和湖北省十堰市档案馆承办了“以水为媒协作共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北京—十堰对口协作成果展”。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缘起、丹心、水脉、情深。展览通过精心挑选的历史档案和照片,回望了壮阔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十堰人民为工程建设和保护水源作出的奉献、北京人民支援十堰水源区付出的真情,展现了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北京—十堰对口协作成果,以及两地人民的情感交流,继续携手同心、共创水源区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长远规划南水北调的缘起由来


  提起南水北调,早在1952年,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3年2月,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济黄济淮的设想。随后,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专家开始汉江流域的查勘规划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勘测设计,并形成《汉江流域规划》报告。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同意丹江口水利樞纽工程建设,并指出“丹江口水坝应综合利用,济黄、济淮作为远景理想”。同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作出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决定。至此,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世纪工程宏伟蓝图绘就,并以十堰为起点如火如荼逐步展开。
  1958年9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在十堰丹江口正式开工,拉开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序幕,十万建设大军汇聚丹江口,参与工程建设。1959年12月顺利实现汉江截流。
  1967年11月,丹江口大坝工程建成并下闸蓄水。丹江口大坝拔地而起,拦腰截断千年奔流的汉江,构筑起华夏大地第一个巨型人工湖,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1968年10月,丹江口第一台机组发电。1973年,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完工。
  2003年1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发通知成立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水库移民规划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9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启动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大坝加高后,坝顶高程由162米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加至290.5亿立方米。2013年8月,加高工程顺利通过蓄水验收,为中线工程调水打下坚实基础。

二、一片丹心十堰人民的奉献担当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主要移民区和重要影响区,丹江口水库是首都最大的“水井”。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堰人民以“守井人”的责任担当,把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加强生态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竭尽所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全市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区、全域风景区和全域水源区进行谋篇布局,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净水质、保蓝天、护净土、控污染,让这项世纪工程惠及南北,泽被民生。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105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90.5亿立方米蓄水量中,十堰境内的水域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60%,十堰境内河流汇入水库水量占汇入总水量的90%。为保清水,十堰人民“舍小家为国家”,为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两次大规模移民搬迁,46.9万父老乡亲泪别故土,占工程移民总数的58.6%。55.2万亩良田沃土淹没水中,两座千年古城沉入库底,数不清的历史建筑长眠水下……
  库区移民安置是“天大的事”,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出台移民安置政策,建立移民工作机制,组建移民工作专班,竭尽全力为移民安置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服务。
  为保水源区生态保护,十堰植树造林86.53万亩,退耕还林23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8.8平方公里,修复裸露山体1.52万亩。十堰森林覆盖率64.72%,城市绿化率达38.4%,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86%。在水源地广大农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市、区)8个、生态乡镇104个、生态村1314个。7个环库县(市、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汇入丹江口水库的12条主要支流中,有10条在十堰境内,支流水质直接影响水源质量,关乎北方人民用水安全。为确保境内入库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十堰打响碧水保卫战,累计投资20亿元。使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106项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丹江口库区水源地入围中国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
  保护好水源区环境,是十堰应有的使命担当。十堰用最高环保标准、最严环保措施、最先进环保设施、最前沿环保技术,持续开展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攻坚,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关闭转产污染企业、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编织成“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管污”的环境保护网。全市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560家,实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企业105家、实施清洁生产企业261家,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22个,拆除库区养鱼网箱16.8万个。当今全球30余种污水处理先进工艺,十堰应用达26种,成为污水处理的“技术高地”。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全面达标升级,市环境监测站具备109项全分析能力,县级环境监测站也全部达到三级29项检测能力。

三、千里水脉滋润北京的南来之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一库清水出陶岔、穿黄河、跨中原大地、越华北平原,一路奔涌向北,开始滋润干涸的北方大地,成为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向北京供水。截止2019年9月底,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调水入渠水量258.36亿立方米,累计分水量244.6亿立方米,其中,北京累计分水量52.1亿立方米。
  为保障一库清水顺利北送,从水源区到受水区沿线各项输水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穿黄工程、渠道工程、倒虹吸工程、渡槽工程、分水工程、增压工程……在华夏大地上形成一条1432公里长的靓丽风景线。
  从北拒马河到团城湖,通过惠南庄泵站、大宁调蓄水库、东南干渠、永定河倒吸虹、郭公庄水厂、团城湖调节池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将丹江水送入北京千家万户。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是南来之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自来水硬度由380毫克/升降至120至130毫克/升。
  南水入京后,不仅保障了市民生活用水,更有效改善了首都生态环境,通过持续的地下和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北京水环境变得更加清洁优美。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3.16米。

四、协作情深京堰两地的精准对接


  同饮汉江水,携手谋发展。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开启北京十堰对口协作的大幕。两地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分结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谋划对口协作大计,政务、市场、项目、企业、社会全面对接。6年来,北京从资金投入、技术支持、智力合作、经贸交流、产业扶持、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全面协作,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3.5亿元,实施项目442个,一批引领性、支撑强的重点项目落地十堰,为水源区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两地先后出台《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十堰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保证了对口协作工作有安排、能落地、见实效。
  在北京市与湖北省、十堰市党政高层密切互动的推动下,北京市9个县区分别和十堰9个县市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协作,两地组织人事、教育、卫生、科技、商务、环保、农业等20多个部门建立协作关系,100多个乡镇、社区结为“亲戚”,构筑起协作交流的平台和纽带。
  北京先后投入协作资金3亿多元,帮助十堰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柑橘、中药材、有机农业等产业,支持100多个贫困村实施“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設,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万余人。开展农超对接,以“爱心北京·消费扶贫”为主题的消费扶贫在北京启动,29家企业、260余种生态名优特产长期在京展销,为十堰特产进京搭建了新平台。
  以医疗“思源十堰行”“华佗工程”为媒介,北京著名医疗卫生单位与十堰22家医疗卫生单位结对共建,义诊查房、手术指导、技术交流,北京先进的医疗技术、国际化的视野和管理经验,助推“健康十堰”的建设。
  两地80多所中小学校、4所大专院校结对共建,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十堰开放,200多名优秀教师亲临十堰传经送宝,两地师生交流达万余人次,促进了十堰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十堰的教育开放交流。
  开通“南水北调之源·十堰武当之旅”旅游专列和北京·十堰旅游直通车,启动“百万北京市民游十堰”活动,助推十堰打造以武当山、丹江水为核心的南水北调中线黄金旅游路线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连续六年开展“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先后有院士31人次、专家122人次到十堰开展对口协作,帮助解决各项技术难题438个,培训“高精尖”人才430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成立北京院士专家十堰服务基地。借助北京科教优势,大力培养十堰本地人才。京堰互派挂职干部147人,北京为十堰各类人才举办培训班100余批次,培训党政干部和技术人才6000余人次。人才交流培训活动常态化开展。为水源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饮水思源,以水为媒。北京人民为助力水源区转型发展,诠释着饮水思源的深情厚谊。十堰人民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用忠诚和奉献,践行着“守井人”的时代担当。北京和十堰共同谱写了携手发展、聚力共赢的美好篇章。
  作者单位:1.十堰市档案馆
  2.北京市档案馆
其他文献
19世纪70年代以后,前往中国的日本官民逐渐增多,或是学者、作家,或是政客以及军人等,他们在中国各地游历、考察、参观,将自己的旅行见闻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近年来学术界对域外来华日本人士相关游记文本研究越来越多,但大多是以来华日本人的中国观为切入角度进行论述,对这些文本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镜像尚不够重视。笔者不揣浅陋,本文即以日本明治时期游记——《中国文明记》为中心进行研究,分析他者视角下的清末北
海航出战:菲特列港齐柏林基地袭击战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1914年要对夜间飞行的齐柏林飞艇进行拦截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杜塞尔多夫空袭成功大大鼓舞了英国人的士气,他们决定对德国南部康斯坦茨湖畔菲特列港那艘尚未建成的齐柏林飞艇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打击。菲特列港是齐柏林伯爵本人的出生地,德国的飞艇名字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到1914年,菲特列港不仅建设了几座巨大的飞艇制造厂房和氢气生产工厂,还有一个巨
通过指导,一是帮助其完善了新闻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利用等管理制度;二是确定了新闻中心相关业务文件的归档范围及整理方法,以确保专业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三是定期查看了照片档案数据管理软件的运行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以保证今后管理和利用。(王颖霞)  大兴区档案局加强基层档案硬件设施配备  为提升村级(社区)档案管理水平,区档案局申请专项资金,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选取典型,为求贤、黎
【摘要】在县域薄弱中学当中,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应该注重教具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具的运用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与生动性,是培养学生能力素养的关键。文章对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地理教具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开发;应用现状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
美国“X”档案  为了探索和实验航空航天飞行器,美国从二战期间就开始了“X”系列试验飞行器的研制。“X”是英文字母“Experimental”的缩写,意为试验的、探索的。1947年10月,世界上第一架火箭动力试验机X-1第一次实现超声速。到2009年,X系列试验飞行器型号已达X-51。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当时的里根总统宣布研发下一代航天飞机——“东方特快”,因为技术困难
20世纪30年代空姐制服——军服加护士服  1.第一代空姐制服样式  当第一批空姐刚刚登机的时候,波音飞机公司给她们准备了统一的制服。具体说,就是军服加护士服。  艾琳·切尔奇等人的制服有着浓郁的军用制服特色:翻领灰色小西装套裙,同色系披风,线条柔和而又不失军人气质;搭配军用女式黑色中跟皮鞋。早期的空姐登上飞机之后就会换装,穿上护士服为乘客服务。因为她们大多是注册护士。艾琳·切尔奇和其他护士们初登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环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最大程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实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课堂生成,检测了学生课后的学习情况,记录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高效教学;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现代
除了风筝,中国人还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是直接利用热空气获得升力,相传因诸葛亮(后汉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将其用于军事而得名。到了十八世纪,孔明灯和其原理传到了西方。法国的航空先驱皮埃尔·特斯图布里赛就曾骑在一匹马上吊在飞艇形的热气球下升空,而且人马平安降落。  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根据孔明灯原理制作了一个直径达14米、高17米的大气球。1783年9月19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前,这具热气球
6月1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8时37分,“长征2F”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凭借着日益成熟的迭代制导技术,成功地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火箭入轨精度的新记录,为“神舟九号”顺利执行交会对接任务奠定了基础。  18日中午,“神舟九号”抵达距“天宫一号”后下方52千米处,与“天宫一号”建立了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经历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在5000米、400米
【摘要】政治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因为其心智发育还没有健全,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其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可能存在理解偏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本文以八年级政治《竞争?合作?》一课为例,分析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關键词】初中政治;竞争;合作;素质教育  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受限是不争的事实,在政治学科中,学生死记硬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