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团的兴起:实现顺民向参与民转变的路径选择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特别薄弱,而国家意识、服从意识却特别强烈.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小派系化、被动性、盲目性、冷漠性等特点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实现占全国人口70%比例的农民由“顺民”转变为“参与民”,是当前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民主氛围的营造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团组织,构建农村市民社会.
其他文献
罗敦伟等人从时代发展潮流、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保护中国幼稚民族产业利益与安全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实施"统制经济"的必要性。而素来秉承自由主义理想的胡适等人,认为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又面临着国债投资淡出,东西部差距继续扩大和地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挑战。为此,应以制度创新推进西部开发的深入进行:即
伦敦的盖特威克机场,两位巡警在服务前台执勤。他们在早晨熙熙攘攘,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不紧不慢踱着步。准备去往美国、欧洲大陆、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旅客,带着大大小小叠放在手推
目前,民族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金融业滞后、农村子女入学费用高、政府投入不足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要加快民族地区农
由于市场失灵及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缺陷,政府干预不可避免。现实中政府干预失范主要体现在干预过度、干预缺乏与干预不足三个层面。为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应合理把握
儒家赋予了廉政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论贡献颇丰。其所提出的“奉公尚忠”、“以义制利”、“正人先正己”、“平政爱民”、“敬节死制”等道德原则从不同角度给予廉政主体以立身
随着组织环境的变更,职业生涯的涵义也在随之改变。职涯资本作为一种员工能够运用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要素,成为现今组织和员工亟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收
我国上世纪60年代对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根本改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状况。80年代,财政支持的削弱和医疗市场化改革对医疗资源的扭曲配置,农村医疗卫生状况逐步恶化。权威
当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高等学校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机构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越来越紧密,知识生产也呈现出纵向和横向联合的态势。因此,高等学校有必要向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重建人的主体性问题,主体性的缺失是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重建人的主体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全面建设人的主体性,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