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壳的西非乌贼日龄与生长特性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贼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东部及非洲沿岸海域,是拖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大西洋乌贼科最重要的商业种.本研究根据2015年7-8月西非沿岸采集的乌贼样本,测量了 283尾乌贼内壳外部形态参数,结合内壳日龄信息,对不同性别乌贼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乌贼胴长和体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读取内壳日龄,发现雌雄性优势 日龄组均为80~100d.内壳外部形态与 日龄的拟合函数中,Logistic函数的拟合效果最佳.雌性个体内壳外部形态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均大于雄性.雄性和雌性乌贼内壳长和内壳宽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分别在110~120 d和100~110 d达到峰值.雄性和雌性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分别为111 d和104d.不同性别乌贼的生长差异可能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为探究高海拔地区的植物碳(C)循环过程与其生境的关系,以生长在高山地区的豆科灌木鬼箭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沿着横跨我国东西部山区的样带采集35个样点的鬼箭锦鸡儿叶片和土壤
在青藏高原东缘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典型地段依次设置7个采样点(冰川退缩0、10、30、40、50、80和127年),测定各演替阶段表层土壤与植被各层氮(N)、磷(P)含量
选择吊兰和银边吊兰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其在不同Cd2+处理浓度(0、20、80、200 μmol·L-1)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0 μmol·L-1镉对两种吊兰的影响较小,单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值法对陕西省十市一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了 2009-2017年间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土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