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火锅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凯的“江湖火锅”餐馆被人举报了,举报说他的火锅汤底用的是地沟油,就是用客人吃剩下的汤,经过反复加工、提炼,然后又一次次端上桌给另一批客人食用。
  


  工商部门的人检查时,陈凯气得脸红脖子粗,指天发誓说自己绝不可能干这种伤天害理昧良心的事,陈凯老婆李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对着陈凯的店窃窃私语。
  陈凯看着人越聚越多,心想完了,这生意没法儿做了。
  工商部门的人给陈凯做了笔录,询问了陈凯的进货渠道、制作流程,并拍照录相,让陈凯等着后续的处理结果,然后走了。
  围观的人渐渐散去,不断有人从嘴里嘣出“黑心人渣”“没良心”“遭报应”的话。陈凯两眼通红,但却什么反驳的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放下卷帘门,扶着妻子进了里屋。
  陈凯心里很清楚,自己绝对没干这种事,火锅汤底所用的油都是从老家的榨油坊现榨出来一桶桶放好的,客人吃完之后剩下的东西全倒在泔水桶里,再按每桶10元的价格卖给一個养猪场喂猪的。今天这事,很显然是有人蓄意报复。
  但是陈凯和老婆想了一夜,也没想明白到底跟谁结下仇。要说他们这个店,位置比较偏,生意不好不坏,食客大多是周围的住户。没跟食客起过争执也没抢了谁的生意啊,到底是谁会恨他到这种地步。
  第二天陈凯起床刚拉开卷帘门,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门口密密麻麻堆满了各种垃圾,苍蝇在上面“嗡嗡”乱叫,这已经不是他的“江湖火锅”店了,完全成了一个垃圾场。
  陈凯气得浑身发抖,恨不得抓住丢垃圾的人暴打一顿。李兰冲出来,开始破口大骂,骂着骂着就哭了,边哭边说:“我们没用地沟油,没用,是哪个挨千刀的乱造谣,他全家都得下地狱啊……”
  陈凯强忍着怒气将李兰拉回屋,自己则提着扫帚清理垃圾。陈凯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工商执法部门会还自己一个公道。然而陈凯没想到的是,扔垃圾事件越演越烈,最后竟然演变成扔动物血淋淋的尸体,在卷帘门上泼油漆。
  陈凯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他这个小店非关门不可。但是全家的生计全指望这个店了,他和李兰都没什么本事,就会做点菜,两个儿子还都在念高中,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老家的父母每个月还得寄点钱过去。最紧要的是银行里还有开店时用的几万元的贷款,一旦小店关门,全家真的只能去集体乞讨了。
  必须做点什么,让大家知道事情的真相。
  陈凯知道本地有家电视台专门播放民生新闻,陈凯向这家电视台打了电话,哭诉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最后央求记者一定亲自上门来看看他家的火锅制作过程。
  记者很快便来到陈凯家,了解事情的经过后,跟随陈凯从买油、买菜买肉、清洗、制作火锅到最后泔水流入养猪场的整个过程,全用镜头拍摄下来,还请到了上次检查陈凯餐馆的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经查证,确实不存在用地沟油勾兑制作火锅汤底的事情。最后镜头里出现了堆积在陈凯家门前的大量垃圾,以及陈凯两口子含泪的双眼。
  记者最后用沉痛的语气说:“食品安全是咱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的确,现在是有一些不法商贩昧着良心挣黑心钱,但也有一些商人,凭着良心,凭着责任,依然在坚守着心中的信念。还请大家还‘江湖火锅’一个公道。”
  之后的事情,陈凯万万没想到。许多人在看过报道后,纷纷跑到江湖火锅店,表示要支持陈凯,让这家“江湖火锅”成为百年老店。
  后来发展到陈凯的小店容纳不下这么多人,陈凯直接买下隔壁铺子,打通装修,然后在正对大门的地方安置了很大一块液晶显示屏,这块屏幕的作用是可以让食客们清清楚楚地看到厨房里的动向,这下子更多的人来到“江湖火锅”,吃饭必须提前预约了。
  陈凯两口子对这变化乐得合不拢嘴,李兰对陈凯说:“我一直觉得我们完了,没想到现在不仅还了银行的钱,还能再扩大规模,当初陷害我们的人绝对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陈凯听了这话,望着李兰,微微地笑了。
  陈凯决定,这一辈子都不跟老婆说出真相,就让她沉浸在风雨后见彩虹的喜悦中吧。那个匿名举报,其实是陈凯自己打的。那个时候的他,眼见房租快到期了,银行的钱也必须还了,生意还是这么半死不活的,再不想点办法,全家都得睡大街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报道地沟油的新闻,里面群情激愤,恨不得把制作地沟油的人当场踩死。他在骂过这些黑心商贩后,突发奇想,决定来个釜底抽薪,先让自己背个黑锅,再让媒体为自己证明清白,那时候的广告效果,绝对比就这样报道他是用纯正油的效果要好上几十倍。
  虽然陈凯内心也很忐忑,但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只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凯决定,一定要做良心食品,对得起那些支持他的人!
其他文献
经过漫长的马拉松式恋爱,三级士官邵亮即将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他的未婚妻叫项阳,是个优秀的医生。他们的婚期就订在7月15号,周六,是个吉祥的“红日子”。7月13日晚饭后,邵亮开始整理行囊,他把给项阳买的一条绿色丝巾小心地放在旅行袋里,项阳喜欢绿色,说绿色生机盎然,象征着不朽和希望,就是在夏天里,她的肩头上也总是搭着一条绿色的丝巾,飘飘扬扬,个性十足,美丽而富有活力。就寝前,他给项阳发去了一条微信: 
期刊
王老伯一心想给刚毕业的儿子王涛在行政事业单位找个工作,既体面,又有稳定的工资保障。他不想儿子到企业去给别人打工,那样的话,这大学不就白上了吗?  这天傍晚,王老伯正在家吃饭,儿子王涛从县城回来了。他问:“怎么样,找到那几个领导了吗?”王涛摇摇头:“根本就不行,人家说现在大学生太多不好安排,再说进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通过公开考试。”  “考你个头,那是我们没有后台,有关系,谁去考啊,就是考,也是做个样子
期刊
单位老林退休了,他负责的贫困户,小庄村的李大壮需要从局里再找一位干部与其结对帮扶。  局班子开会研究,最终将帮扶李大壮的任务交给了新来的大学生小刘。局长说:“小刘啊,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单位向县委签了军令状的,保证3年让所有帮扶户脱贫,你可不能拖了全局的后腿啊。”  局长亲自给自己安排任务,小刘受宠若惊,他拍着胸脯向局长保证:“请局长放心,我一定按期完成任务。”  局长听后笑了:“好啊,小刘,我等你
期刊
京西横山脚下,有个叫雁翅的小镇,镇上有个王姓人家,是远近闻名的富户。这人要有了钱,未免就张狂,王家独苗儿王四九眼看到了成亲的年纪,就放出话来,说是要娶京城最俊俏的姑娘。  王家使了不少银子,媒婆们也不知道踩坏了多少双鞋,给王四九找了上百个姑娘,他都不满意。就在王家快要绝望的时候,有个姑娘打动了王四九,王四九终于答应娶她了。这个姑娘,就是京城冠记饽饽店老板的闺女冠俊俏。  王四九到冠家去相亲,隔着纱
期刊
6岁的小侄女很懂事地跟她妈妈说:“妈妈,今天母亲节,你不要洗碗了,去休息吧!”她妈妈正感动着,想说这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小侄女又繼续说:“留着明天再洗吧!”(文/陈新)
期刊
年轻人上山找到老禅师:“大师,我的人生很失败,我该怎么办?”老禅师:“树挪死,人挪活,你可以走出去,去遠一点的地方,比如南美洲,你的人生将出现转机。”年轻人:“真的?怎样的转机?”老禅师:“在欧洲转机。”(文/陈新)
期刊
张三失恋了,伤心欲绝,问大师:“你了解女人吗?”大师:“略知一二。”张三:“那怎么才能抓住女人的心?”大师:“对于想要离开你的女人,你就是用鐵链子拴也留不住!”张三:“那要怎么办?”大师:“得用金链子。”(文/果子狸)
期刊
有一女生,上课手机被没收之后,从老师手里抢了回来,她在前面跑,老师在后面追,到班级门口,啪的一下把手机摔在地上了,摔得挺碎的。老师说:“行,你行。这事就算了。”老师走了之后,她把手机捡起来,一边拼一边说:“幸好跑得時候拆得够快。”(文/果子狸)
期刊
张滔空降到城建局当一把手。上任第一天,他就遇到了一件很好笑的事,局里有个干部,居然跟他重名。    张滔新上任,要到各科室去走走。他来到基建处,陪在他身旁的常务副局长林锐就招呼干部们:“张局长来看看大家,大家欢迎啊!”干部们一边鼓掌一边向他聚过来。张滔挨着个儿地跟他们握手寒暄。当他跟一位50多岁的老同志握手时,那位老同志谦逊地自我介绍说:“我叫张滔,弓长张,滔滔江水的滔。”张滔笑着说:“咱们同名啊
期刊
一個美女带着她的狗气势汹汹地走向宠物店,美女对老板说:“你把这条狗卖给我看门,昨晚小偷偷了我300元,可这狗连吭都没吭一声!” 老板立即回答:“这狗以前的主人是千万富翁,区区300元它根本不放在眼里。”(文/李云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