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无用之用,即是大用

来源 :BOSS臻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藝术创新与破局没有标准


  20世纪80年代末,杨劲松曾提出“新学院主义”主张,试图用面对内心困惑的方式,解答艺术创新出路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其次是针对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的当时,辩解在中国变革时期的学院艺术可挖掘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办展经验,杨劲松发现单纯从技术、材料、形式入手无法触及艺术的根本,目队的认识、判断、更替等生命欲求等问题需要更深层的思考。他强烈意识到建构个人观点与立场的这一能力的缺失,会导致原创思想和美学经验不能更多地创新作品。因此,他认为艺术最难实现的不是外观形态的华丽与否,而是每个人的认知、判断、改变提升和创新求变的能力。
  杨劲松早年就在审视当代艺术,他提倡“自由艺术”的观念,不断反问“艺术为何”与“自由为何”,最终将艺术创作的锚定在自己身上。他要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亦能用艺术表达真实的自己。杨劲松以涂抹的方式创作,他认为人生来就会用手触摸、涂抹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在后天教育和社会规训下,人天性中的涂抹意识被语言或形式替代。通过“不被定义的涂抹”方式,杨劲松希望回归天性、走向自由。在他多幅作品中都呈现了非常规色彩搭配法则下的纯色关系,那是一种别样的视觉体验。
  在杨劲松看来,艺术讲究创新,并不存在恒定的标准,它更多的是拓展价值观、新局面,带来文化新希望的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艺术理念涌入中国,他直言,当时国人对于艺术的探索与革新大量来源于西方艺术的引进、模仿和参照。如今“艺术大众化”作为现今时代的基本倾向,促使艺术成为人与社会沟通的形态,人的丰富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作为沟通条件的艺术不再是摹仿因袭的模样。

时代变迁,人人都是艺术家


  时至今日,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在突飞猛进,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格局萌动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当中。杨劲松教了几十年艺术,广州美院、浙江美院、西安美院、中国美院他都曾任教,在德国柏林也任教过,还曾担任中国美院美术馆的执行馆长等诸多业界重要职务。他几乎是最关心“差生”的老师,他的每一届学生里都有差生,他却可以让他们毕业的时候都变成备受瞩目的“优等生”。
  杨劲松认为,万事万物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差异,所谓的“差生”和“优等生”在灵性上都是一样的,只有学会尊重差异和不同,才能真正的将学生的艺术潜能发掘出来。当代艺术就是要打破现实主义壁垒,让每个人都得以释放、平等地表达自己,让世界通透起来。艺术本身无用,但找准了与生活、社会的衔接点即可有大用。这就是艺术——在寻常的生活点滴感动中,让心灵得到洗礼与启发,变无用为大用。
  随着国家对美育教育的倡导,美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杨劲松认为美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更自由的教育形式,而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本身是对人的启迪,好的人文美育教育应该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美育作为教育手段,不光是教学生画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有爱的环境中交流、感受生活的美好,在生活的点滴中进发对艺术的感知力,在感受艺术的过程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之源。正如约瑟夫·博伊斯所说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着无限的艺术潜能。


BOSS对话杨劲松


  BOSS:您于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后于1988年又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硕士毕业选择留校任教,长期从事版画教学、创作及高等美术教育研究工作。于您而言,老师在您的生命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多年来您一卣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研究,并带出一届届优秀的学生,您认为其中最人的收获或感悟是什么?
  杨劲松:最大的收获是,焕发生命力,而且是一种双方求真辨道砥砺前行的过程。其次,我会尽量把自己融入学生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老师与学生在不断地互相激活。遇到一些难以向学生解答的问题,我会想方设法找到答案分享给学生,也会与学生探讨思路,碰撞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们共享获得成果的欢欣与鼓舞。师生之间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它会让艺术认知、艺术品味、艺术感受驻进学生的身体里,为他们未来的艺术之路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当老师,教书育人,却也让我在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在与新时代青年的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也曾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生们那股向上涌动的生命力,对中国未来的艺术力量我怀着无限的憧憬:他们可以成为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策展人……他们是未来中国艺术的中坚力量,相信在时代中蜕变的他们会为中国艺术带来更创新的发展。
  BOSS:综合材料绘画是中国美术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产物,而近年来其创作和教学已形成一定规模并逐渐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在您眼中综合材料绘画最人的魅力在哪里?您认为这一时代产物对于学习绘画或后期从事艺术有何实质意义?
  杨劲松:简言之,它是一股解放的力量。是指我们习惯了的艺术家实践方式,在面对新时代丰富内容,普遍处于“专业失语”阶段时的解放力量。它能成为今天年轻人所热衷的实践方式,在思想情感表达上获得别开生面的喜悦,正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一实践方式,不同于传统美术的地方是强调内容的意义。内容即形式,而非形式即内容。这一区别是重点。我们强调“将思想嵌入材料”,或“媒介即内容”,是基于工业文明和科技时代的文化属性,不再受限于你是不是在画油画、做雕塑等等专业表象。这一方式不仅表明了“艺术当随时代”的道理,对我们的未来启发则是如何激活生命密码,释放人对未知求解的文化热情。
  BOSS:您作为五十年代出生的当代艺术家,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的发展,请谈谈在时代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在2020中国疫情过后,艺术教育模式方面有何变化或创新?
  杨劲松: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历程里,中国艺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教育界,有一种很强烈的要追上去的愿望,中西方之间展开积极地国际交流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在引进、参照和模仿的过程中,中国艺术教育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于中国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如何将西方先进的艺术思想因地制宜地应用到本土的艺术教育中去,让学生的艺术天赋能够不受限制地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的教育课题。
  在后疫情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深刻撼动了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此时我国正面临一场全新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于国家一二线艺术院校来说,必须突破固有的教育模式,使其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紧密相连。更要突破对西方艺术的模仿和参照模式,让中国每一座城市都拥有其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内涵。而中国互联网时代,更让网络链接实现知识与观点的及时传递和共享,让艺术教育有了一个更开放与多元的土壤,更好地滋养学生放眼世界,跨越时空,在大视野中汲取并提升自身艺术修为。这一点是时代赋予的先机,值得我们的孩子去求索,去开创。
  BOSS: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丁伞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将“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作为多年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您如何看待现今中国的艺术教育?对于美育的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愿景和寄望?
  杨劲松:这个题目有点大,我个人的粗浅认识是,“美育”是好事。国家在强调民众普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及共同致富等基本国策,其内涵则是生命的感知力和生活的认识方式提升。而这一切都与美育息息相关。虽然,美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种唤醒与启迪的美的感受过程,但这只是美育的一方面内容。美育的意义是深远的,美育的文化包容性和审美价值的多元性,也是不可忽視的。
  大国崛起、大国形象等这些愿景的呈现,不仅是美术学院的分内事,社会宽松的文化氛围和良善的人际关系,以及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都莫不是“美育”的题内之意。
其他文献
项目信息  地址: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禾乐路12号  设计团队:张迪,Jack Young,Ruben Bergambagt,Huang Yisu  建筑与室内设计:waa未觉(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术馆的所在地在汉代至清代曾是黄河的流经之处。由于河水的冲刷,泥沙形成大量的固态沉积岩层。美术馆外观的设计正是基于这千年间地貌的变化,以流动的皱褶肌理还原了千百年间塑造了如今地貌的沉积岩
期刊
1978年/北京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学士、硕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公派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访问学者 作品曾入选第十届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 曾在意大利、美国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多家中外美术机构与个人收藏《谜》  “我试图通过现实和超现实的两种手法来表现这个主题。”  《谜》系列作品以少年少女为主要形象,他们是杂耍艺人,但同
期刊
清透纯欲系妆容  氧气感清透肌  底妆需要自然清透,打造出氛围感的清透肌肤,仿佛天生的好肌肤。气质类美女基本不会浓妆艳抹,皮肤的状态也是比较健康自然的,所有色号也不用选太白的。  #好物推荐#RMK水凝光采粉底霜  相比经典款粉底液,它的遮瑕力和持妆都更优秀一些,混干瑕疵皮闭眼入。粉底的质地细腻,延展性非常好,比较水润,即使是干燥的冬季也可以用。上脸后是高级的丝滑蜜光妆感,是自然裸肌妆感必备的一款
期刊
彩色眼线的风潮是如何流行起来?  HBO热剧《亢奋》的大胆创意  HBO热剧《亢奋》以妆造出圈的美国明星彩妆师唐尼·戴维(Donni Dayy),在剧中大量运用创意眼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天马行空的眼线是妆容的灵魂,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感与前卫感,剧里随随便便一帧都想让人拍大腿惊呼绝妙。演员们脸上各种探索性的荧光色、涂鸦、闪片亮钻等各类戏剧性的奇妙素材,服装上60s’、70s’和美式风为主,小
期刊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学士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硕士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风景》装置系列  该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这些物品具有着相似的特性,即:外表看起来是闪闪发光的、反光的或者是具有反射效果的,而实际上却都是极其廉价的产品。这些物品被重新的组合、拼接。将本来毫无关联、难以相逢,但各具有其自身意义的物品充满矛盾的,荒诞的组合在一起。本来处在无
期刊
缘起:“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作为“科班教师出生”的龚文莉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值得她敬佩的好老师,在她眼中他们都很了不起:地理老师徒手画的地球胜过圆规;几乎把课本烂熟于心的物理老师;还有那位对她立志成为人民教师有着至关影响力的数学老师。  高中时期数学是致命弱项的龚文莉因偏科勉强挤进了年级理科的“火箭班”。“其实后来我明白了,我数学不好可能根源在于高一高二时我不太喜欢数学老师,无论
期刊
跨越中西,为艺术而独行  时间切回袁佐儿时记忆。  袁佐自幼便住在三里屯使馆区附近的白家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宿舍,每到夏秋之时,他最愿意做的一件事便是骑着自行车去使馆区转悠,在各个大使馆门口看橱窗中展示的各国照片、人文地理风貌、文化活动……袁佐把这些戏称为“当时自己的信息窗口,等同于当今的Internet”,笑谈中似乎重温当年的印记……  花开花落,冬来暑往,时间一晃而过。八十年代初,袁佐于从未停止
期刊
别出心裁 变中求胜  第一印象中的喻高是与众不同。在深入交流中,她对艺术创作曾是充满创意,她的作品犹如山谷溪流,不经意间变换流转,让人意外。从写实雕塑,到《悬浮体》系列,再到《身体》系列直至如今,风格在不断地变化,看似突然,实则每一次创作都是精心而缓慢的历程。她坦言:“从写实到抽象,其实不是突然的,是心与感悟的外现。”每一次风格的变化都与自身经历、心境息息相关。之后从艺术家转向策展人,对她来讲是自
期刊
子時(23点~1点)——寅时(3点~5点)  当云彩擦亮天空,当星星闪耀湖面,喀纳斯湖畔回荡着世居在此的图瓦人的深情吟唱。枕星空,宿自然,足以消暑去燥,偷得一夜安眠。喀纳斯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曾被称为“中国最后一片净土”。湖区风景优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为图瓦人,被誉为“东方瑞士、摄影师天堂”。喀纳斯三湾即宛如仙境的神仙湾,酷似一弯新月的月亮湾,形如卧龙
期刊
Gmffiti, while still a new phe-nomenon to most Chines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