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2016年7月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导引】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意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仅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立意方向】
1_学会驻足欣赏,关注生命成长的美好。
有这样的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旅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讹。
夺分素材
城市慢行系统让你享受美景
2016年2月,据《南方周末》报道,浙江绍兴近百名居民参加了“百人健康步道行”活动。该小区内设有1000米长的健身步道,铺着红色的防滑砖,设有起点、终点标识,两边还有宣传栏、警示牌、健康标语等。这些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给柯桥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步行和骑行,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每天,无论是在瓜渚湖公园,还是在坂湖公园,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三五成群,有的边散步边聊天,有的推着婴儿车看风景,有的则沿着自行车道骑行。市民陈女士说,散步和骑行都是极好的锻炼,可以让她保持良好的身材,她每周都会做一至两次这样的运动。
[素材点拨]城市慢行系统不能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但能让你的生活慢下来,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这些美丽缤纷的风景,就像人生的快乐幸福,能够将生命点亮,成为丰富人生的美好记忆。
名言·链接
◆生活若没有美好的追求,便会失去生命优雅的样子。——林清玄
◆树不可以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毕淑敏
2.追求物质生活,更要注重内心的充盈和精神的丰富。
穆罕默德的名言“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告诉我们:当你的物質生活较充裕时,你得给自己找些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人是应该有点心灵的追求的。
夺分素材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女子
民国大师张充和一生低调,精神脱俗,淡泊名利。向她求书索画,她总能让人满意而归。不仅自己的书法,甚至收藏的名人尺牍或字画,她也常常分送同好。80年代时上海的黄裳曾提起自己以前有过一张胡适的字,后来忍痛毁掉了。不料此语让张充和动了恻隐之心,回美后就将自己珍藏的一幅胡适《清江引》,加了几句题跋,慨赠予黄裳。此幅诗稿近年流落于拍卖市场,最近一次竟以163万的高价成交!熟悉张充和先生的人,都知道她的心态好极,一切淡看。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就是玩。”不论是诗词书画还是昆曲,她说只要高兴就行,潇潇洒洒过一生,完了就完了,并不要什么传世。其实,做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素材点拨]精神脱俗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张充和视金钱为玩物,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正是民国风度的最好体现。
名言·链接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你落下的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佳作展示】
面包与水仙花
陈达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但纵观当下,却遗憾地发现人们的价值观单一得有些可怕,逃不过钱权名利。穆罕默德说用一块面包来换水仙花,但当下的人们恐怕是吃了两片面包还说不够,于何处寻觅一缕花香呢?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价值观,周国平先生如是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常常会走两个极端:一是太虚,只顾坐而论道,飘飘乎清谈;二是太实,只顾低头觅食,凡事以是否有用为标准。一块面包和一朵水仙花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最优组合。我们不否认对物质的追求,对适当物质的追求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过度的追求则是给精神戴上沉重的镣铐,让我们身心疲惫。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面包”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只是这花香,我们暂且没闻到,至少没有让大多数人闻到。林清玄是能闻到花香的作家。他说:“生活若没有美好的追求,便会失去生命优雅的样子。”他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禅学的香,使人读后有一种清净的欢喜,如在浮世中静品香茗,沁人心脾。正是由于林清玄自己追求那一缕花香,才能使笔下流淌的文字带香,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从优秀的作品中寻觅一缕花香,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由内而外地散发花香,重视自我修养,让我们的心上开出水仙花。前段时间曾掀起一场“民国大师热”。今人景仰民国大师风范:一是大师们身上的精神确实值得推崇;二是我们的时代缺少大师,浮华之中,人们关注的不是学问本身,而是名利大小。民国大师们都是心上水仙花盛开的人,他们坚持思想独立,重视自身修养,以学识和品格书写不朽。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他们身上夺目的光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身修养也是一个从量变开始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今日播下的种子不会在明天开出花来,但终有一天它会以翠绿的方式长出地面,开花结果。我们都只觅一缕花香,整个社会便可花香四溢,何乐而不为呢?
《游园惊梦》中有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想诗歌带给我们的也是这样的感觉,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性认识,让我们变得极为柔软,诗意地栖居。正如印第安人的一句古谚:“别走得太快,等一等你落下的灵魂。”只有放慢脚步,带上你的灵魂上路,你才能更好地体味世间百态,感受生活的纯粹。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语言老练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写法,诠释了“寻觅花香,注重精神修为,体味生活的真谛”的主题。文章开篇引用陶行知的名言,引出话题,通过融入周国平、民国大师、《游国惊梦》等相关材料,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观点。文末联系实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语言流畅,视野开阔,构思缜密,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很有“大家”气度。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灵活多变。
琴声·花香
薛雨
作业真多!书桌前,我斜躺在椅子上。
眼睛向窗外瞥了一眼,那是……水仙花吧!以前怎么一直都没有发现它。我将椅子往后一退,站起身来,向窗子走近。这是……口琴声?不会错的,这一定是口琴声。正当我打开窗子时,一阵悠扬的口琴声钻了进来,钻进了我的耳朵,钻进了我的心里……
那是我们搬家的那天,我和老爸在旧楼上整理东西。
“爸,这是什么?”
“这是我以前的口琴,别问这么多了,快点收东西,你妈还在楼下等着呢!”
“哦。”我把口琴放入了口袋。
晚饭时,我掏出口琴递给父亲:“爸,您以前肯定很会吹吧!给我们吹一个吧!”
父亲正要夹菜的手停住了。“我吃饱了,今天有点累,我先去睡了,你们慢慢吃。”父亲放下碗筷,径直朝房门走去。
“爸,你干吗这么早就睡?”
父亲好像没听到,一进门就把房门关上了。
“真氣人。”我把口琴摔在桌上,继续吃饭。只见这时母亲轻轻地将口琴拿起来,用右手不停地抚摸,就像一件宝贝一样,母亲的眼睛红了。
“妈,你怎么了?”
母亲怔了一下。“没什么。”母亲继续盯着口琴看,“你这哪弄来的?”
“在旧楼上搜到的。”我边吃饭边答道,“对了,妈,爸今天是怎么了,这么早就去睡?”
母亲望了望父亲的房门,又回过头来对着我,“这是你爸年轻时的宝贝,在我还没怀你之前,他每天晚上都吹给我听,可自从怀了你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闲心去吹那个口琴了,每天忙着工作挣钱,想让我们娘俩过上好生活。”母亲用手擦了擦泪水,“其实对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天至少也有一样鱼、肉,看到他每天这么辛苦,我……”母亲站起身,用手捂着脸匆忙离开了饭桌。
我拿起口琴走到屋外,坐在台阶上乱吹起来。不一会儿,父亲就出来了,“真不敢相信我的口琴会被你吹成这样,还是我来教你吧。”
那天晚上父亲吹了一夜,也教了我一夜,快要进屋睡觉时,我拉住父亲的手说:“爸,别太苦了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有空闲的话就休息休息,多练练口琴。”说完我把口琴递给了父亲。
后来,父亲把口琴带去了打工的地方,也许他现在正坐在屋外吹给母亲听呢!
口琴声,我真的听见了口琴声!原来是对面阳台的,父亲也许在吹吧!
琴声入耳,花香拂面。
[点评]
这是一篇含蓄赞美亲情的文章,贵在感情真挚,令人感动。文章以父亲的故事为主体展开,年轻时的父亲喜欢吹口琴,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再也不吹口琴了,但在儿子的劝说下,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吹起了口琴。口琴在文中既充当了线索的作用,也是“水仙花”的载体,看似寻常的一个物象,但小小物象传深情,设计非常巧妙,凸显了要学会诗意地生活,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主题。文章语言不事雕琢,但处处真情流露,尽管没对父亲、母亲作过多的描写,但文中父子情深,夫妻情深,精神追求,都可以从一斑而窥出全豹。
(2016年7月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国平先生说:“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导引】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意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仅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
【立意方向】
1_学会驻足欣赏,关注生命成长的美好。
有这样的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旅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讹。
夺分素材
城市慢行系统让你享受美景
2016年2月,据《南方周末》报道,浙江绍兴近百名居民参加了“百人健康步道行”活动。该小区内设有1000米长的健身步道,铺着红色的防滑砖,设有起点、终点标识,两边还有宣传栏、警示牌、健康标语等。这些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给柯桥人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步行和骑行,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方式。每天,无论是在瓜渚湖公园,还是在坂湖公园,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三五成群,有的边散步边聊天,有的推着婴儿车看风景,有的则沿着自行车道骑行。市民陈女士说,散步和骑行都是极好的锻炼,可以让她保持良好的身材,她每周都会做一至两次这样的运动。
[素材点拨]城市慢行系统不能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但能让你的生活慢下来,学会欣赏身边的风景,这些美丽缤纷的风景,就像人生的快乐幸福,能够将生命点亮,成为丰富人生的美好记忆。
名言·链接
◆生活若没有美好的追求,便会失去生命优雅的样子。——林清玄
◆树不可以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毕淑敏
2.追求物质生活,更要注重内心的充盈和精神的丰富。
穆罕默德的名言“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告诉我们:当你的物質生活较充裕时,你得给自己找些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人是应该有点心灵的追求的。
夺分素材
张充和:最后的民国女子
民国大师张充和一生低调,精神脱俗,淡泊名利。向她求书索画,她总能让人满意而归。不仅自己的书法,甚至收藏的名人尺牍或字画,她也常常分送同好。80年代时上海的黄裳曾提起自己以前有过一张胡适的字,后来忍痛毁掉了。不料此语让张充和动了恻隐之心,回美后就将自己珍藏的一幅胡适《清江引》,加了几句题跋,慨赠予黄裳。此幅诗稿近年流落于拍卖市场,最近一次竟以163万的高价成交!熟悉张充和先生的人,都知道她的心态好极,一切淡看。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这辈子就是玩。”不论是诗词书画还是昆曲,她说只要高兴就行,潇潇洒洒过一生,完了就完了,并不要什么传世。其实,做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素材点拨]精神脱俗是淡泊名利时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张充和视金钱为玩物,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正是民国风度的最好体现。
名言·链接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你落下的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佳作展示】
面包与水仙花
陈达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但纵观当下,却遗憾地发现人们的价值观单一得有些可怕,逃不过钱权名利。穆罕默德说用一块面包来换水仙花,但当下的人们恐怕是吃了两片面包还说不够,于何处寻觅一缕花香呢?
人活着就是活一个价值观,周国平先生如是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常常会走两个极端:一是太虚,只顾坐而论道,飘飘乎清谈;二是太实,只顾低头觅食,凡事以是否有用为标准。一块面包和一朵水仙花才是我们应当选择的最优组合。我们不否认对物质的追求,对适当物质的追求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而过度的追求则是给精神戴上沉重的镣铐,让我们身心疲惫。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面包”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只是这花香,我们暂且没闻到,至少没有让大多数人闻到。林清玄是能闻到花香的作家。他说:“生活若没有美好的追求,便会失去生命优雅的样子。”他的作品中散发着一种禅学的香,使人读后有一种清净的欢喜,如在浮世中静品香茗,沁人心脾。正是由于林清玄自己追求那一缕花香,才能使笔下流淌的文字带香,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们从优秀的作品中寻觅一缕花香,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由内而外地散发花香,重视自我修养,让我们的心上开出水仙花。前段时间曾掀起一场“民国大师热”。今人景仰民国大师风范:一是大师们身上的精神确实值得推崇;二是我们的时代缺少大师,浮华之中,人们关注的不是学问本身,而是名利大小。民国大师们都是心上水仙花盛开的人,他们坚持思想独立,重视自身修养,以学识和品格书写不朽。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他们身上夺目的光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身修养也是一个从量变开始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今日播下的种子不会在明天开出花来,但终有一天它会以翠绿的方式长出地面,开花结果。我们都只觅一缕花香,整个社会便可花香四溢,何乐而不为呢?
《游园惊梦》中有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想诗歌带给我们的也是这样的感觉,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性认识,让我们变得极为柔软,诗意地栖居。正如印第安人的一句古谚:“别走得太快,等一等你落下的灵魂。”只有放慢脚步,带上你的灵魂上路,你才能更好地体味世间百态,感受生活的纯粹。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丰富、语言老练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别致的写法,诠释了“寻觅花香,注重精神修为,体味生活的真谛”的主题。文章开篇引用陶行知的名言,引出话题,通过融入周国平、民国大师、《游国惊梦》等相关材料,很好地佐证了这个观点。文末联系实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语言流畅,视野开阔,构思缜密,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很有“大家”气度。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灵活多变。
琴声·花香
薛雨
作业真多!书桌前,我斜躺在椅子上。
眼睛向窗外瞥了一眼,那是……水仙花吧!以前怎么一直都没有发现它。我将椅子往后一退,站起身来,向窗子走近。这是……口琴声?不会错的,这一定是口琴声。正当我打开窗子时,一阵悠扬的口琴声钻了进来,钻进了我的耳朵,钻进了我的心里……
那是我们搬家的那天,我和老爸在旧楼上整理东西。
“爸,这是什么?”
“这是我以前的口琴,别问这么多了,快点收东西,你妈还在楼下等着呢!”
“哦。”我把口琴放入了口袋。
晚饭时,我掏出口琴递给父亲:“爸,您以前肯定很会吹吧!给我们吹一个吧!”
父亲正要夹菜的手停住了。“我吃饱了,今天有点累,我先去睡了,你们慢慢吃。”父亲放下碗筷,径直朝房门走去。
“爸,你干吗这么早就睡?”
父亲好像没听到,一进门就把房门关上了。
“真氣人。”我把口琴摔在桌上,继续吃饭。只见这时母亲轻轻地将口琴拿起来,用右手不停地抚摸,就像一件宝贝一样,母亲的眼睛红了。
“妈,你怎么了?”
母亲怔了一下。“没什么。”母亲继续盯着口琴看,“你这哪弄来的?”
“在旧楼上搜到的。”我边吃饭边答道,“对了,妈,爸今天是怎么了,这么早就去睡?”
母亲望了望父亲的房门,又回过头来对着我,“这是你爸年轻时的宝贝,在我还没怀你之前,他每天晚上都吹给我听,可自从怀了你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闲心去吹那个口琴了,每天忙着工作挣钱,想让我们娘俩过上好生活。”母亲用手擦了擦泪水,“其实对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天至少也有一样鱼、肉,看到他每天这么辛苦,我……”母亲站起身,用手捂着脸匆忙离开了饭桌。
我拿起口琴走到屋外,坐在台阶上乱吹起来。不一会儿,父亲就出来了,“真不敢相信我的口琴会被你吹成这样,还是我来教你吧。”
那天晚上父亲吹了一夜,也教了我一夜,快要进屋睡觉时,我拉住父亲的手说:“爸,别太苦了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有空闲的话就休息休息,多练练口琴。”说完我把口琴递给了父亲。
后来,父亲把口琴带去了打工的地方,也许他现在正坐在屋外吹给母亲听呢!
口琴声,我真的听见了口琴声!原来是对面阳台的,父亲也许在吹吧!
琴声入耳,花香拂面。
[点评]
这是一篇含蓄赞美亲情的文章,贵在感情真挚,令人感动。文章以父亲的故事为主体展开,年轻时的父亲喜欢吹口琴,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再也不吹口琴了,但在儿子的劝说下,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吹起了口琴。口琴在文中既充当了线索的作用,也是“水仙花”的载体,看似寻常的一个物象,但小小物象传深情,设计非常巧妙,凸显了要学会诗意地生活,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主题。文章语言不事雕琢,但处处真情流露,尽管没对父亲、母亲作过多的描写,但文中父子情深,夫妻情深,精神追求,都可以从一斑而窥出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