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生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硕士研究生 培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各学科对自己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都有专业目标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来,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具有发展速度快、新增数量大、覆盖院校广、学科队伍建设参差不齐等特点,且大部分博士点和硕士点是2005年后申报获批的新点,学科建设的经验相对不足,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面临的建设任务十分紧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转
  1.培养目标与生源短缺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属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它的目标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这一目标对我们的学生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生源上有一定的要求。然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却没有相应的本科教育,这使得研究生的生源只能来自于其他相关或相近学科,加之其学科特点,所以研究生招生存在生源短缺的问题。表现为报考人数少,对专业感兴趣的少。在报考的学生中,具有一定学科背景或专业知识且有志于从事于与本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更少。笔者曾在重庆三所重点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原因的127份有效问卷中,47份是因为容易考而报考,42份是容易学而报考,只有23份是感兴趣;对你对专业方向是否明确,非常明确的只有14人,不明确的却有45人。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是跨专业报考(思政和哲学专业除外),很多学生没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背景,这些同学专业基础较差,进来后都要进行专业知识补习。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招生,无论是生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要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2.招生扩大与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的矛盾
  研究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指导教师的水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研究生导师水平及道德素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在逐年增长,但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硕士点的增长,使得研究生导师严重不足,特别是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明显缺乏。这样在部分高校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高校为了解决导师缺乏问题,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数量压倒质量,在遴选导师时降低标准“突击提拔”,致使导师整体水平下降。而导师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引路人,导师的业务水平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是出现导师兼跨现象。由于导师数量不足,致使一些导师跨专业带学生,笔者对重庆三所大学所做的问卷中,都有部分教师兼跨现象,有的导师甚至兼跨三个专业,一些硕士点上的导师并不真正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也并不真正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却在这一学位点上招生并指导学生。这样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论文选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不大,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三是有些课程的设置不是从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而是取决于现有教师的能力,在缺少与课程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教师时,其它或相关专业教师勉强授课,降低课程的教学质量,存在部分“因人设课”和“因课设人”的现象。
  3.课程体系建设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有待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一般是由课程教学—科研/实践—学位论文三部分组成的, 但三部分在培养过程中所处地位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硕士研究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一般被视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础环节,知识创新则是其培养目标。因此,研究生课程结构是用学科理论系统构建,课程按照理论层级表现出线性关系,课程层级按知识等级高低排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 这种课程结构的特点是以理论体系为主线,配合以科研、实践等环节,并体现出知识的前沿性。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点的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公共课(包括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共12门),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总体上符合学科专业的要求,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某些随意性、重复性、低水准和专业性弱等不规范现象,比如公共基础类、学科基础类及专业类部分课程内容的设计或多或少存在交叉重复, 而专业课程深度不够,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最新学术成果和发展动向的前沿性、拓展性的课程比例不大,没有形成本科、研究生层次清晰的培养模式,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的递进性,客观上降低了研究生课程要求,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在授课方式上,研究生课堂教学大部分采取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做法,并统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授课模式比较单一。教学中的单向灌输式的传统学术观仍处于主流模式,课堂有效教学意识不强,因此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不够,对学生自我学习延伸性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的引导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缺乏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教材编写有待加强,目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提供基本参考的核心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大纲还不完备,教材的编写任务紧迫。
  4.学生参与学术活动不多,论文质量不高
  据笔者调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的机会不多,和导师一起做课题的机会更少,大部分学生只限于完成论文答辩所需要发表的文章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做学位论文时不会选题,要求导师提供题目,或是论文选题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大,对研究现状把握不准,不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二是对所选题目不了解、不熟悉,不积极与导师进行探讨,开题过后仍不知道写什么,没有自己的观点,难以保证论文质量,或者出现论文写作的偏向性。三是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抄袭、篡改、剽窃等学术不道德现象。
  二、面对问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如下几点思考:
  1.提高生源质量
  提高生源质量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这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是否尽快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问题。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报考人数少也与招生宣传有关,有些专业不被学生了解,或者说有些招生院校对外宣传比较少,很多考生不了解这些专业,也不了解招生院校,无形中就少了一部分生源。再有就是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因此,相关高校应积极做好招生宣传工作,认真制订招生宣传计划,组织专门人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部分院校举办研究生招生咨询会,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基本情况和招生计划,并应为部分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对改善和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在研究生的招收过程中要做好初试、复试的有机结合,做到对学生的全面性质量选拔。
  2.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要求,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层面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雷声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课程设置应遵循四个原则: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的原则,人才培养的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三者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按照这四个原则,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提高现有研究生专业课程深度,课程起点要高,“不仅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课,使学生精通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而且要读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在比较和辨析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还要拓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前沿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领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即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时又应密切关注现代化建设和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思索和探讨,学到真正有用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断积淀、升华,将其转化为能够有效指导自己和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精炼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要新、宽、深,应该跟踪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重视新概念、新方法、新观点。这就要求在有关的课程学习和讲座上,导师要善于把当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融进研究和专题讲座之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阅读及整理,介绍国际上最新的成果、研究进展以及学术界比较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使研究生尽早接触本学科的前沿课题和最新学术成果,形成本科、研究生层次清晰的培养模式。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并辅以学生自学、查阅文献、课程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营造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情境,以辩促学、以导助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讨论式、辩论式、演讲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学思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延伸性知识(学科前沿知识)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使研究生用所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将之用于具体的问题中,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曾指出:“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队伍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科建设的长远大计。”[4]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任课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水平, 调整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是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任课教师的再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再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对师资培训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策略。“走出去”,就是选送一些年轻教师去国外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请进来”,就是聘请国内外一些名师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把一些好的经验、方法带进来。
  其次,加强导师遴选的规范。导师的遴选对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他们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性质和方向。事实证明,并不是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学者都关注学科发展的所有问题,多数是在该学科的某一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有些甚至是其他学科为主、本学科为辅的研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属于新设学科,各学校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导师比较缺乏,借用、从其他学科移植成了当下一些高校选择导师的较为普遍现象。因此,为了学科的科学建制和科学发展,必须规范导师的遴选,加强导师遴选后监督和检查。在遴选时,要对导师候选人的学历层次、学术背景、科研成果及其研究方向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最佳人选。同时,对于临近学科的导师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后,应规范其从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
  4.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
  研究生教育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目的,所以,促进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科研是使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的最主要手段,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应注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背景的前提下,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后,要鼓励研究生自主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如经常邀请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座,通过听取专家们的报告,研究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到国内外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多去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报告会或科研工作会,使学生在各种学术交流中,相互切磋,在润物细无声中从师友身上感受到学术的熏陶与人格的陶冶,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步入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应通过科研项目的手段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钻研的能力。导师也应不断的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机会和引导。还可促进各院校进行校际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访学。学校也应加大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给予专项经费的支持。使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把自己塑造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人才,也就是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讲的三个“一批”,即要着力造就一批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政治方向正确、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这一任务的完成与实现,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市)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管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首先体现应用型。通过对当前我国多数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和支持路径,并据此提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 经管类 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张,我国已从传统的
期刊
[摘要]英国的绅士文化是整个英国民族价值观念的结晶和外现。绅士文化的两个根源分别是骑士精神和贵族精神。绅士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贵族文化和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绅士文化这两个发展阶段。这种起源于英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建设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绅士文化 特征 起源 内涵 教育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坛
期刊
[摘要]意志力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各种重要品格最后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意志力培养,能使他们进入社会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无穷。  [关键词]大学生 意志力 培养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
期刊
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门课程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经过2~3年的基础课学习及一部分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后,开设的理论与临床提高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法方药辨证为一体的典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辨证论治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古典医籍教学模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主要是以经解经,解释原文为主要教学方法,造成教学与学习上的误区。为了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实际,阐述了基本句型教学与写作的关系以及开展基本句型教学的必要,同时  建议英语语法教学要以句法教学为中心,为切实提高高职生实用写作能力服务。  [关键词]语法教学 基本句型 实用写作    如果说语言恰似一座美丽的宫殿,语法则是撑起它的各种支柱和大梁,可见在语言学习中,语法知识的汲取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在不同的语言学习阶段,语法的地位是不同的,英语学习也是如此。面对高职生这样的
期刊
[摘要]教学风格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不同风格的老师,会培养不同的学生。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教学风格被学生喜爱、接受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教学过程的参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有风格的教学是最具影响的。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注重培养灵活、丰富的个性,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教师 教学风格 个性化 培养    教学风
期刊
[摘要]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实验课程——《通信技术综合设计》的开设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地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站建设、实验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说明了该课程的开设模式,可以为高等学校研究生通信技术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 通信 实验 课程    《通信技术综合设计》实验课程是我校配合研究生实验室这一新兴事物所开设的一门研究生选修课,作为通信与信息工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意味着,部分分数很低的高中生也能进入大学读书,而他们的数学基础之差不言而喻,同时对数学也毫无兴趣。面对这样的现状,应充分使其认识到数学对他们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不仅对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专科生 数学学习    引言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除少数年份外招生数额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的教学方式,学期设置的差异使得我国高等教育难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推进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改变传统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育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影响与束缚,新学期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新的学期制-三学期制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给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三学期制 实施方案     一、
期刊
[摘要]现今教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何故?本末倒置是也!古人教育以学为本,以教为末,以教辅学,而今反矣。今为师者应静而思之。  [关键词]孔子 教育 本末 学    现今教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何故?本末倒置是也!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不知本末,离道远矣,更何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