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特色经济道路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大庄科乡香草种植产业为研究对象,将实地考察和调查村民种植生活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大庄科乡香草种植与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据此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以期使村民通过特色经济提高基础生活水平。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特色经济;红色旅游业;农村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3-291X(2020)10-0155-02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对于我国农村乡(镇)、村的基本行政单元考量对我国文化产业体系推导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以乡村社会为主、参与主体为广大乡民、以文化创意为乡村文化资源的重要依托、以生产和文化服务等经营活动为主。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围绕乡村民间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资源,利用产业经营模式而开展的经济活动[1]。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正以超高的速度发展,经济发展以一种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方式发展[2]。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从保增长转型到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复杂的经济形势,使得北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艰难,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是以农村经济成分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发展、复合发展、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这三点为主,在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集体经济薄弱、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业对生产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农产品供给结构问题和生产质量问题,把农村发展第二产业转型为农村同时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投入的力度,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使农业多元化,努力使农村经济发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要在农产品的产出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推广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第二、三产业相结合,互利互惠,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要重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一条农业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二、促进特色经济和旅游业的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探索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目标,积极探索以特色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添砖加瓦[3]。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具有战略性地位,我国农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如何开辟适合农民,贴合农村的农业发展道路、如何打开农业产业的新市场、政府如何实施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是当前的主要目标。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同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目标,做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准备工作(《北京商报》)。
  农村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应该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在发展农村特色经济道路的同时注重文化交流和传播,开展符合乡村特色的旅游业,因地制宜,在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特色旅游业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特色产业和农村特色品牌的建设带动相关的旅游业发展,实现振兴乡村的重要指示。
  三、案例分析——大庄科乡种植香料转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红色旅游业
  (一)大庄科乡特色农业香草种植产业发展
  大庄科乡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城东南部深山区,距城区40公里,东南与怀柔区九渡河镇为邻,南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接壤,西、北与本区的井庄镇、永宁镇相毗邻。全乡有2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 899户,村民有5 812人,满族人口占560人。
  在引进香草种植前,延庆大庄科乡的农作物以种植玉米、谷子、高粱为主,果品以杏核、核桃为主。据分析调查,大庄科乡的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由于缺乏优质劳动力,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大庄科乡的村落基本属于贫困村落。农民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与农产品再加工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初步的农产品产业链条意识,只能生产低价的农作物,导致大庄科乡一直处于贫困线边缘。因此,如何完成大庄科乡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发展农村特色经济道路的必由之路。
  大庄科乡发展农村特色经济道路,引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种植香草、建立香草种植的特色产业链条、给予农民专业的种植技术知识、通过各个村落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农民切身出发。建立了一套从原材料的种植到后期香草原料加工,以及精油生产的系统运作体系;开拓了一条以香草种植、精油提取及生态观光集一体的绿色旅游体验项目;在大庄科乡沙门村,村民建立了自己的中高端精油品牌“燕羽山”。村民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们不断地开拓创新,研究市场消费需求方向,努力开拓新的市场。此外,大庄科乡与北京农学院合作,香草种植项目是北京农学院成熟的科研项目,面对在香草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委派最权威的专家教授为村民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将丰富的育苗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在香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农民们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集成科技推广资金,大力支持香草产业链研发,将教授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落户大庄科乡沙门村。
  大庄科乡逐渐形成了以沙门村为中心的香草培育、种植、提取和深加工的新型农业产业链,在沙门村建立了从香草培育阶段到精油萃取全过程的生产基地和绿色旅游体验项目,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建立香草精油特色品牌,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此外,当地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定优惠政策,减少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不仅做到了增收,又为大庄科乡香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沙门村村民自主创立的品牌“燕羽山”,在开拓香草市场的同时,创新农村产业模式,成立以扶贫为目的的特色品牌项目,国家政府给予扶贫补助。发展香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精致农业,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打破了留守村民无收入的局面,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香草产业与当地旅游业融合发展,致力于形成“以一带多”的联动脱贫模式,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二)大庄科乡红色旅游产业现状
  大庄科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与种植业相融合,推进精准扶贫,盘活整个村庄,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借力互联网企业经营的乡村振兴之路。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通过特色的红色旅游项目推动对于革命事业的热情,提高人民对于革命情怀的参与度。通过红色旅游的推广,大庄科乡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解决了大庄科乡贫困问题。
  2019年北京延庆区大庄科乡开展的红色大庄科的开放式红色体验之旅入选了北京“十大文化旅游线路”,《北京晚报》的“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栏中,针对延庆区大庄科乡的红色旅游基地进行介绍。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也进行重点报道,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体验式红色教育基地,践行精准帮扶的成绩(《经济日报》)。
  (三)大庄科乡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大庄科乡沙门村发展香草香料种植的特色经济,通过自主创立的品牌“燕羽山”提高村民的收入,品牌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主要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消费主体,提供私人定制香料和精油,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和较高的工艺制作水平保障基础销量。在研究沙门村的香草产业问题中,大庄科乡只有以沙门村为主的少许村落进行了香草种植和特色品牌的申请与销售,大多数村落还在进行基础农作物的种植和售卖,没有做到区域联合发展,这导致大庄科乡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大多数村落没有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村民也仍处于低收入的困扰中。如何把香草种植经营推广至整个大庄科乡形成独特的区域种植,是现在大庄科乡发展的首要问题。种植香草香料的轉型方式,是生产与销售模式的转换,也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大庄科乡沙门村种植香草经验为例,全面发展大庄科乡的香草种植业结合相关特色旅游业和红色旅游业的推广,把香草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相结合是相对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大庄科乡与高校合作研发香草香料种植,创立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和农民基本创收问题,促进了大庄科乡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将香草产业拓展为大庄科乡重要的增收渠道,除了黄土梁村外,沙门村、董家沟等村庄也开展了以育苗、种植、提油、加工精油制品、香草文化展示为基础项目的完整产业链。在香草香料种植开发的基础上,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大庄科乡可以通过开发特色精品民宿和“香草文化特色村”并结合红色旅游业协同发展,打造平北红色旅游体验和香草文化体验。通过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的逐渐调整,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提高村民的基本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使农业多元化、农产品多元化,达到产出增加、农民增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秀敏.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EB/OL].中国经济网,2019-03-08.
  [2]  焦龙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J].农村致富之友,2012,(6).
  [3]  王德刚.让“旅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5-09-07.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农学院内涵发展定额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YKX2019002)
  作者简介:雷佳怡(1999-),女,北京人,学生,从事农村区域规划研究(通讯作者:常丽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由此而来的“单向度”已然成为当今学界的惯常用语。《单向度的人》立足当代工业社会,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批判,进而阐释“单向度”带来的现代危机。“单向度”的思维定向造成人类困境实则根源于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湮没。技术理性一味张扬和放任人的占有欲望和控制能力,结果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恶化,从而将“理性”带来的福利颠覆。价值理
期刊
锂电是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是锂资源开发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锂需求。高梯度锂云母作为一种重要的锂资源,因其分离富集难度较高,一直无法开发利用。本论文以江西宜春地区高梯度锂云母为研究对象,从磨矿方式、流程结构和新药剂出发,深入研究高梯度锂云母浮选分离富集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梯度锂云母-艾砂磨-脱泥-浮选”新工艺,实现高梯度锂云母和石英长石有效分离富集,并在江西宜春地区成功工业化。研究结果表明:
  1.高梯度锂云母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细泥,直接影响到高梯度锂云母浮选效果。采用艾砂磨作为
摘 要:共享经济自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遍布各个领域,并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其所涉及的心理学现象进行浅显的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共享经济;Airbnb;困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01-02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出现以及发展均晚
期刊
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现已被普遍推广应用,但由于该工艺推广时间较短,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布置注液工程和调控矿山注液强度,导致滑坡灾害频发。与一般的滑坡相比,原地浸矿引发滑坡具有4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山体含水率高,近饱和区域的体积占比大;浸矿剂用量大,矿体强度参数变化显著;矿山不同位置处的矿体所受的应力路径不同;注液工程多,渗流规律复杂。在不考虑时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针对这4个方面特殊性,重点开展非饱和矿体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矿体抗剪强度指标的水化学敏感性分析及其估算方法、应力路径对矿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和原地浸矿临界注
目前,依靠工程经验确定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工艺参数,易造成大量硫酸铵残留在浸矿场,引发矿区及其流域氨氮严重超标。通过优化注液参数,减少浸矿剂用量进而减少浸矿剂残留量,是解决原地浸矿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实质为非饱和溶质运移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水在矿土中的渗流过程,提出矿土水力性质和溶质运移参数的测试方法;建立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竞争离子交换模型,采用顺序非迭代法求解溶质运移方程;构建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液参数对原地浸出溶质运移的影响
许多稀土(RE)难溶性含氧无机酸盐在相应阴离子的盐溶液中,具有较大的可溶性,如碳酸稀土、草酸稀土,导致稀土沉淀时稀土损失大与环保问题,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稀土元素与阴离子间的配位作用。稀土碳酸盐是典型的沉淀产物,在碱金属或铵的碳酸盐溶液中具有介稳态特征和溶解性,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碳酸稀土固体的晶型晶貌及其调控方法,而针对稀土与碱金属碳酸盐共存的溶液以及稀土离子与含氧酸根的配位、水化规律、溶液介稳态
镝铜中间合金是一种优良的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耐腐蚀及高温稳定性,有效改善铜及其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现有制备镝铜合金的方法具有合金易烧损、成分偏析严重、能耗大、不能连续生产等缺点,因此寻求合金成分稳定、工艺简单、绿色、可产业化制备镝铜中间合金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Dy2O3、Cu2O为电解原料,氟化物熔盐LiF-DyF3为熔盐电解质,通过熔盐电解法制备了Dy-Cu中间合金,运用热分析法、量子化学计算法和拉曼光谱分析法对熔盐体系进行离子结
矿井瓦斯(煤层气)不仅是一种煤矿重大灾害源,同时也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开发有利于中国控制瓦斯灾害事故并调整能源结构。由于中国的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中国的煤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和高非均质性特点,从而制约瓦斯的抽采。随着煤层增透技术的发展,以液氮作为介质的无水化致裂增透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液氮冻融致裂增渗煤体技术为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不同液氮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下煤体的孔隙裂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渗透率演化特征开展了研究,并从热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就业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特征、就业特征,抓住“关键”,靶向施治,有效做好动力激励、基层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扶持体系建设等工作,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固本制胜。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河南罗山皮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抢救工程的实施,民俗艺术造型的保护与发展就非常重要。对于皮影艺术造型的保护,可以从皮影造型实体的保护和制作工艺的保护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合适的方式收集散落在个人或部门手中的皮影造型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保存皮影艺术造型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保证制作工艺的完整与传承。对于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