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银耳米酵菌酸的研究

来源 :中国食用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鲜银耳营养丰富但保质期短,储存不当会导致腐败变质.米酵菌酸含量是判断银耳是否变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储存条件下新鲜银耳产生的米酵菌酸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35℃、常压储存的银耳,其米酵菌酸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值(25.30μg·kg-1),但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7096中的限量0.25 mg·kg-1.说明此条件下新鲜银耳极易变质.而4℃时,新鲜银耳在第27天出现微量米酵菌酸;-20℃时,新鲜银耳在第39天未检出米酵菌酸,说明降低储存温度可以有效降低米酵菌酸的含量,进而延长保鲜时间.另外,真空包装和带菌棒等处理方式同样可以有效降低银耳中米酵菌酸的含量,延长保质期.因此,建议商户尽可能使用冷链物流运输带菌棒或真空包装的新鲜银耳,并缩短运输时间;同时建议广大消费者购买新鲜银耳后低温保存、尽早食用.
其他文献
针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在胶园林下栽培的产量设计试验,2018年~2019年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的天然橡胶试验基地为试验地,设置5垄共30 m2样地.结果
为考察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菌丝生长特性和羊肚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分别研究了平板培养、静置天数、装液体积、玻璃珠、增稠剂等
为充分利用银杏苗圃林下的生态空间,基于白及(Bletilla striata)和羊肚菌(Morchella spp.)各自的生态与生理需求,并借鉴投资组合理论中的风险分散策略,采用白及和羊肚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