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观思想与藏传佛教的判教观

来源 :南亚研究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教虽然教派林立 ,宗见各异 ,但在其判教体系中 ,都将印度中观派宗见放在了佛教显教思想的最高位置。当然 ,藏传佛教的义理是由中观、唯识、如来藏佛性和密教等合构而成的 ,但是其主干思想则是中观和如来藏佛性。在这两者中 ,中观思想则具有一种哲理上的基础方法论意义。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更新 ,也给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共产党员怎样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怎样的人格价值观。作者认
前人对《周易·革》卦“己日”的解释有三种,其中,认为“己”为天干纪日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对于选择在己日进行变革的原因,解释得不准确。己日位于天干的第六位,六在上古时
真善美的真实含义、演绎过程和历史语境 ,在中西方思想中有着明显区别。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理论是构成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真善美及其统一形式的根据。实践批判意义上的真善美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核心 ,在实践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一切旧哲学 ,建构起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认识论
清代名臣陆陇其 ,在任嘉定、灵寿两邑县令时以清正廉洁而著称。他从“民为邦本”的传统儒家思想出发 ,锐意求治 ,积极为百姓减免赋税、打击豪强、移风易俗 ,堪称清代为官者的
诸多结构主义对社会结构概念内涵及变化的研究方法 ,各有特色和不足。关键问题在于使社会学研究避免忽视社会主体的倾向 ,不可把自然和社会等同看待 Many structuralist res
在史前阶段 ,社会历史和自然界、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本质的区别。主体的选择 (即创造历史的活动 )是受盲目必然性决定的。而到了真正人的社会 ,主体才能真正自觉地作合规
后代人、发展中国家以及同一时期同一区域内的弱势居民等是资源与环境利益的弱势 群体。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实质,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涉及 自然与环境的
把德育放在首位,是人才生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一切社会、一切阶级通行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思想道德素质对知识、能力的导向功能是无产阶级确立教育方针的依据.思想道德素质具有
公务员职业道德伦理是公务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及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公务员职业道德,通过道德规范控制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且可以检验;公务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