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的大幅增长
2002年1到10月,中国国产汽车总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导致2002年到目前为止汽车需求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政策发生了从限制到鼓励的重大变化;二是汽车厂商在车型上不断推陈出新,降低价格。2002年头10个月,中国国产汽车总销售量突破26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而轿车销量增幅更大,达到了972356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商用汽车的销量尽管增长相对较慢,但这一阶段的销售量仍占到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64%。2002年头10个月,中国大型客车的销量为78513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0%;货车销量为91055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4%。同一时期,中国汽车进口量达到101091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5%,不到需求总量的4%。
2003年保持强劲
我们估计中国汽车销售量在2003年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会强势不减,投资环境依然良好,政府会继续对车市采取支持和刺激的政策,与此同时,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办厂也会带来新的需求,而各主要汽车厂商还打算在这一年里相继推出若干具有战略竞争力的新车型。尽管相比之下基数更高了,但我们认为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还将至少增加380万辆,比上一年增加至少20%。轿车销量增速更快,将达到150万辆,比上年增加30%。
刺激汽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3年,中国将出台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取消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限制,通过提供汽车消费的刺激性举措,扩大汽车需求。多数刺激性措施是政府通过减少各种税、费的征收来实现的,目前,各种政府税费占整个汽车零售价格的比重超过了30%。
价格的降低和新车型的纷纷问世将大大刺激中国汽车需求的增长。中国入世以后对汽车行业政策的放宽将刺激汽车需求的增加。作为中国入世的一个条件,中国政府承诺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大幅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开放汽车市场,同时放宽外商对汽车行业的投资,这些都对中国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产生了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汽车行业的放开已经吸引所有大型国际汽车制造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而这必将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全新、优质的车型与服务。
中国入世的负面冲击——减税和放宽配额——大多在2002年就已经感觉到了。进一步减税和增加进口配额的影响是有限的。轿车进口关税将从2002年的43.8%降低到2003年的38.2%,而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年进口配额将从2002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91亿美元,共增加15个百分点。由于2003年税率降低的幅度和配额增加的程度跟2003年相比要小些,我们预计2003年这两方面对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冲击也相对要弱些。
迅速发展汽车配件工业,降低生产成本。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的影响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运行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受这些因素的吸引,许多大型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据点。为了不断地扩大其产量、减少成本并降低外汇兑换的风险,这些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在鼓动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大型汽车配件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它们中间的大多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准备在来年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增加出口。这将使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能够通过增加零部件采办的本土化而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一个极具实力的全球汽车生产与出口基地。
放松外资对公路运输企业的投资,将有助于增加对挂外国品牌的高品质商用车的需求。作为中国加入WTO承诺之一,中国政府已开始允许外国公司以最大股权75%的合资方式,参与到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中来——这一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生效。对于集装箱运输、冷藏箱运输、快递、物流配送以及汽车租赁等业务领域,外资的股权比重还可以更大。由于跟中国国内相对规模较小的同行相比,外国运输公司在选择其运输工具方面价格敏感性弱而质量敏感性强,因此,中国公路运输市场外资的增加将有利于国内商用汽车的需求实现从低价、非品牌车向高品质的外国名牌车转变。
新当选的中国领导层将目标集中在刺激汽车消费上,以期维持经济的高增长。消费大幅增长的新动力。最近中国新当选的领导班子曾暗示,将坚持贯彻实施现行的经济政策,通过刺激内需来实现经济的更快增长。由于中国汽车拥有量水平很低,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对钢铁、机械、化工等其他战略行业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来年新一届政府会花更大力气来鼓励汽车消费。
汽车贷款的日益普及带动了小型车需求的增长和信贷选择种类的增加。2002年10月,汽车信贷机构管理试行条例的颁布为近期一系列汽车信贷法规的出台铺平了道路。外国汽车信贷公司计划在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因素将引发中国汽车贷款市场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实质性发展。而汽车贷款可获性的增加也将促进以小型汽车的销售,这部分车的主要需求来自收入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私人购买者。
2003年新车型产量将上升,同时还有更多的新车型问世。类似广州本田、天津丰田等大众化汽车制造商都打算在2003年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的同时,增加产量,这也将为2003年的中国车市带来更多新的需求。
鉴于中国汽车需求量猛增的态势,我们首选汽车类个股为骏威汽车(0203.HK;HK$2.875;买入),该股票披露的业绩非常好,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参与到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中来,对于高品质商用汽车的需求量也呈现大幅上升的势头,其中庆铃汽车(1122.HK;HK$0.96;买入)的业绩是最好的。其他一些可以从中国汽车需求增长中受益的股票还包括浙江沪杭甬(0576.HK;HK$3.025;买入)这样的收费公路企业以及上海石化(0338.HK;HK$1.25;买入)和镇海炼油(1128. HK;HK$2.05;买入)这样的炼油公司。
2002年1到10月,中国国产汽车总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导致2002年到目前为止汽车需求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从2000年开始,中国政府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政策发生了从限制到鼓励的重大变化;二是汽车厂商在车型上不断推陈出新,降低价格。2002年头10个月,中国国产汽车总销售量突破267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而轿车销量增幅更大,达到了972356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商用汽车的销量尽管增长相对较慢,但这一阶段的销售量仍占到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64%。2002年头10个月,中国大型客车的销量为78513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0%;货车销量为910557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4%。同一时期,中国汽车进口量达到101091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5%,不到需求总量的4%。
2003年保持强劲
我们估计中国汽车销售量在2003年仍会保持强劲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会强势不减,投资环境依然良好,政府会继续对车市采取支持和刺激的政策,与此同时,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办厂也会带来新的需求,而各主要汽车厂商还打算在这一年里相继推出若干具有战略竞争力的新车型。尽管相比之下基数更高了,但我们认为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还将至少增加380万辆,比上一年增加至少20%。轿车销量增速更快,将达到150万辆,比上年增加30%。

刺激汽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003年,中国将出台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取消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限制,通过提供汽车消费的刺激性举措,扩大汽车需求。多数刺激性措施是政府通过减少各种税、费的征收来实现的,目前,各种政府税费占整个汽车零售价格的比重超过了30%。
价格的降低和新车型的纷纷问世将大大刺激中国汽车需求的增长。中国入世以后对汽车行业政策的放宽将刺激汽车需求的增加。作为中国入世的一个条件,中国政府承诺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大幅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开放汽车市场,同时放宽外商对汽车行业的投资,这些都对中国汽车价格的大幅下降产生了重要作用。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中国汽车行业的放开已经吸引所有大型国际汽车制造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而这必将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全新、优质的车型与服务。

中国入世的负面冲击——减税和放宽配额——大多在2002年就已经感觉到了。进一步减税和增加进口配额的影响是有限的。轿车进口关税将从2002年的43.8%降低到2003年的38.2%,而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年进口配额将从2002年的79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91亿美元,共增加15个百分点。由于2003年税率降低的幅度和配额增加的程度跟2003年相比要小些,我们预计2003年这两方面对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冲击也相对要弱些。
迅速发展汽车配件工业,降低生产成本。在中国加入WTO和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潜力的影响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运行和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受这些因素的吸引,许多大型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中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据点。为了不断地扩大其产量、减少成本并降低外汇兑换的风险,这些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在鼓动他们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大型汽车配件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它们中间的大多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准备在来年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增加出口。这将使中国的汽车制造商能够通过增加零部件采办的本土化而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一个极具实力的全球汽车生产与出口基地。

放松外资对公路运输企业的投资,将有助于增加对挂外国品牌的高品质商用车的需求。作为中国加入WTO承诺之一,中国政府已开始允许外国公司以最大股权75%的合资方式,参与到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中来——这一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生效。对于集装箱运输、冷藏箱运输、快递、物流配送以及汽车租赁等业务领域,外资的股权比重还可以更大。由于跟中国国内相对规模较小的同行相比,外国运输公司在选择其运输工具方面价格敏感性弱而质量敏感性强,因此,中国公路运输市场外资的增加将有利于国内商用汽车的需求实现从低价、非品牌车向高品质的外国名牌车转变。
新当选的中国领导层将目标集中在刺激汽车消费上,以期维持经济的高增长。消费大幅增长的新动力。最近中国新当选的领导班子曾暗示,将坚持贯彻实施现行的经济政策,通过刺激内需来实现经济的更快增长。由于中国汽车拥有量水平很低,而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对钢铁、机械、化工等其他战略行业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为了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来年新一届政府会花更大力气来鼓励汽车消费。

汽车贷款的日益普及带动了小型车需求的增长和信贷选择种类的增加。2002年10月,汽车信贷机构管理试行条例的颁布为近期一系列汽车信贷法规的出台铺平了道路。外国汽车信贷公司计划在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因素将引发中国汽车贷款市场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实质性发展。而汽车贷款可获性的增加也将促进以小型汽车的销售,这部分车的主要需求来自收入和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的私人购买者。
2003年新车型产量将上升,同时还有更多的新车型问世。类似广州本田、天津丰田等大众化汽车制造商都打算在2003年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的同时,增加产量,这也将为2003年的中国车市带来更多新的需求。
鉴于中国汽车需求量猛增的态势,我们首选汽车类个股为骏威汽车(0203.HK;HK$2.875;买入),该股票披露的业绩非常好,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参与到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中来,对于高品质商用汽车的需求量也呈现大幅上升的势头,其中庆铃汽车(1122.HK;HK$0.96;买入)的业绩是最好的。其他一些可以从中国汽车需求增长中受益的股票还包括浙江沪杭甬(0576.HK;HK$3.025;买入)这样的收费公路企业以及上海石化(0338.HK;HK$1.25;买入)和镇海炼油(1128. HK;HK$2.05;买入)这样的炼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