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探讨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57868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老师常谈到,学生在初中时物理成绩很好。但进入高中后,立刻感觉物理很难,不懂怎样学。多年来我校成立课题小组进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是在于没有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寻找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原因
  初中到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质的跃变。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包括判断、推理、假设、归纳、分析演绎等)的过渡,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像、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变化等。长期以来,不少高中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地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二)学法原因
  初中学生的学习多数是跟着老师转,许多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缺乏学习主动性,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的习惯。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上出现困难,而高中教师又没能深入初中课堂,切实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
  
  (三)思维原因
  初中生的思维还属于形象和经验型的,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则需要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来理解抽象的内容。这种转化在高一年段表现尤为突出。教师没能有效传授物理思维方法。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一)做好教师对初中学生认知的衔接
  教师应钻研高、初中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走人初中物理课堂,切实了解初中物理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以利于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上的“连结点”和“间断点”。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学过的一些定性的、简单的但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例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法等。所谓“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有所介绍的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重力势能、动能等。再如:语言表述中“只有重力做功”,而省去了“其它力不做功”的潜台词等等。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作为高一衔接期的教学。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间断点”知识的补充宜缩不宜扩。(2)“连结点”知识的过渡宜深不宜浅。(3)同“一类”知识的教学宜细不宜粗。(4)能力的拔高宜缓不宜急。
  “间断点”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补上,同时要注意缺多少补多少,否则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连结点”知识要着重研究新旧知识在层次上的差异,把握好延伸范围和深度。例如从“路程”到“位移”;从单一的“摩擦力”到“哪个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从标量的加减运算到矢量的加减运算等等,都必须明确讲解,并逐步打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缺乏科学依据的思维定势。
  2、弥补数学知识的缺漏。
  初、高中教学内容中一些数学知识的缺漏是高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要清除这些障碍,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弥补缺漏的知识。例如,大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二次函数求极值知识不熟悉,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作必要的复习和讲解。教学中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注意物理过程的分析,而且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作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板书,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教学要求的衔接
  注意知识逐步深化,循序渐近。教学上要求过急、过高,都会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紧张和困难,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兴趣人手,逐步深化,循序渐近,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切忌一步到位。如物体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对受力分析,开始时不能要求太高,应先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些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深化。例如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可以在第一章学习物体平衡后进行一些深化,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再进一步深化,加深理解。
  
  (四)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高一的前期应开设课外学习方法指导课。如针对学生不善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情况,进行专题介绍几种方法,例如重读理解法、类比理解法、实验助解法等,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讲座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物理及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起应用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2、教材中再次涉及到某种方法应用时。要让学生回忆以前在什么地方曾用过这种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例如,初中阶段曾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到高中阶段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就可让学生回顾应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以前曾用这种方法研究过什么问题。这样通过回忆,以方法为主线就把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贯穿在一起,也可以提高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对一些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并配自学思考题,学生学完后,老师再作辅导,让学生顺利完成自学。在学生自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通读、细读、精读,理解概念规律。
  
  (五)做好思维能力的衔接
  1、通过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初中生的思维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持。高中生的思维虽属于理论型,但对一些比较抽象内容的理解上,仍需借助一些经验型思维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转化,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这种转化在高一年段表现尤为突出。所以,高中教学仍要借助观察实验,但有时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因此,在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均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循序渐进传授思维方法。分析、推理、论证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思维能力过渡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点明方法,指导思路,使学生按着预定的方向去思考,作出结论。出现错误后,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时抓本质,抓关键,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如:在运动学中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当加速度逐渐减小时,速度是变大还是变小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时因为观念还未转变过来。错误地认为变小,此时须引导学生抓住加速度的本质含义,找到决定速度变化的关键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此这般,常抓不懈,学生的思维一定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做好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和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为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廖伯琴 张大昌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本刊讯 4月16日,以“新形势、新机遇、新选择、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主办,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承办,这是民营书业发展论坛第一次在京外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程利民主持。
思维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化学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思想,创设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挖掘
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新的具体问题情境与同学们头脑中已有物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学生感知面临新的问题后,如何同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联系是高三复习。中至关重要环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习融入生活,把生活融入学习,全面得到发展。    一、创设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这种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学
本文报告37例原寻性高血压患者,心脏二维超声表现为似扩张型心肌病改变,其中四心腔明显扩大者9例,左室扩大为主者28例,全部病例心肌活动普遍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退,左室身血分数22-37%,舒张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在学习中发现错误和问题。是进步和提高的起点。通过思索找到了错误的根源,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提高。常有这样的情况,某种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一定存在着与这一类题目有关的概念性错误的根源,而这种根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明确意识到,找到这个根源并给予纠正,就会获得一个
《北京商报》报道:近日,记者从超市方面了解到,经营图书已经“转正”,不用再像之前一样被取缔或者被迫采取店中店形式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新闻出版总署放开实体书店营业执照的管
南国春城春城昆明位于云贵高原西部,是西南边陲重镇也是云南省会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三面环山,气候温和、林木常绿、鲜花不绝、四季如春。正如明代杨慎诗云:“天气常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其能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先预习,教师先做实验,确保演示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课程目标”中多次提到了环保问题:  “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P6);  “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P6);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