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皮肤的套细胞淋巴瘤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3岁,躯干四肢紫红色结节、斑块半月,眶周肿胀4d.体检:全身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钙3.12 mmol/L,LDH 853 U/L,血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阳性(K链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咽后壁肿块,脾脏大.颈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检查示皮下脂肪组织内大量异形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体积中等偏大,核圆形,核仁较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标记示异形细胞L26、CD79a、Bcl-2、细胞周期蛋白D1均阳性,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部分阳性,Ki-67阳性率>80%,CD5、CD21、CD23、CD38、CD3、CD10、Bcl-6、CD45RO、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髓过氧化物酶(MPO)、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D117、CD34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t( 11;14)CCND1/IGH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伴皮肤和眶周受累的套细胞淋巴瘤(母细胞变异型)合并高钙血症.治疗: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交替以大剂量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静脉注射,第3天血钙降至正常,第6天病情得到迅速控制,皮损及眶周肿胀明显消退,但随访治疗1个月后,患者最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

其他文献
308 nm准分子光是目前治疗白癜风和银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而其对于皲裂性湿疹的疗效报道较少.我科使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掌跖部皲裂性湿疹2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皲裂性湿疹患者41例,根据确诊顺序采取逐一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9~43岁,平均年龄32.3岁;
期刊
目的 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BI 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x2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
由冉玉平教授负责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项目编号:2012—04—12—070(国)]定于2012年3月底在成都举行。
期刊
为促进中国皮肤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设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一澳美制药银屑病研究基金”。一、资助金额、项目及时间:基金金额30万元人民币,资助项目6—7项,研究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
期刊
患者女,28岁,妊娠晚期出现高血压,曾服用硝苯地平,2010年10月3日自然分娩一男婴,产后反复出现发热,下肢逐渐出现水肿,尿液检查发现大量蛋白(++),11月1日于当地医院住院检查,抗核抗体(ANA)1:640,抗双链DNA抗体(dsDNA)1:80,白细胞2.81×109/L,血红蛋白68 g/L,补体C3 520 mg/L(正常值79 ~ 1520 mg/L),红细胞沉降率79 mm/1 h
期刊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上皮型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桩蛋白(paxillin)和整合素β1(INT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SCC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ezrin、E-cadherin、paxillin和INTβ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均表达ezrin和E-cadherin(10/10),表达率显著高
期刊
患儿男,2月龄.因颜面、四肢浮肿2周于2011年8月22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母乳喂养.出生时可见双手掌、双足趾浸润性红斑、脱屑.否认家族遗传史,患儿母亲否认既往皮疹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7.4℃,脉搏120次,呼吸38次,体质量5 kg,神清,精神差,面色欠红润,无黄染,咽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颜面、双下肢轻度水肿。
期刊
研究表明,微血管异常增生与银屑病发病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新生蛋白因子-2在慢性炎症阶段发挥一定作用.氨基肽酶(APN/CD13)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生成,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现报告CD13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
期刊
目的 评价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不同年龄段鲜红斑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的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560例,根据患者年龄、皮损类型等采用不同参数进行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总有效率为76.73%(1197/1560),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类型等因素关系密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耐受性好.结论 595 nm脉
期刊
患者男,40岁,因头面部起红疹、结节4个月余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患者自述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粟粒大小红疹,微痒,开始未重视,后皮疹逐渐增多,自用“敏博士”软膏涂抹,效果不佳,红疹仍继续增多,红疹上开始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瘙痒不明显,于3月8日就诊于当地某医院,考虑痤疮,给予西咪替丁、硫代硫酸钠静脉滴注,口服阿维A胶囊,效果仍不佳,行皮肤活检及结核菌素试验,活检结果倾向皮肤结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