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作品中感情体验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感情体验,欣赏者必须要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字说明之后才能够更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音乐;作品;欣赏;感情;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听众来说,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只注意技巧、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这对音乐作品理解和欣赏也只是肤浅的欣赏和理解,并不能完全地领会与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对音乐欣赏者的基本要求。例如1:李焕之《春节序曲》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奏出的欢快而又热闹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例2:黄海怀《江河水》
  而当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3: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当乐曲以号角性,战斗性的主体音调,以气势磅礡,雷霆万钧,具有感人魂魄的召力量,象征着东方巨人为胜利发出呐喊。乐曲铿锵有力的动机和激昂的波涛感情会召唤着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把我们带入到那个奋起抗敌的英雄时代以及中华儿女抗敌必胜的坚定信念深深地被打动。欣赏者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再例如:在欣赏课上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的主题演奏片段的音乐,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结果学生们的回答可分为以下情况:(1)回忆的 悲愤的、(2)悲哀的 带有哭泣的音调、(3)充满深沉的情绪、(4)悲哀 哀怨、(5)风光 美景,等等。
  学生们的答案都不太相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基本是和作品内容要求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华彦钧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是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之情,表现出了作者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片段的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要求不同的回答:(1)狂舞、(2)典雅而明快的情绪、(3)喜悦而高兴,等等。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们很少接触到交响曲这类音乐,更不了解交响曲的曲式结构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觉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而不能更准确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求欣赏者的情感体验,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研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要求欣赏者在欣赏作品中要更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和对作品的感情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体验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相联系的。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歌词中找到,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社会背景和人们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音乐作品的所表达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感觉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要从作品的产生年代和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例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g小调》共四个章,这部作品既有作者的前期作品中明朗、乐观的风格,又有后期作品中的戏剧性因素,表现作者对人类生活和未来的信心和积极奋发的感情。欣赏如果不了解这部作品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前期(1788年),人民中蕴藏着斗争的热情和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奋斗的勇气,那么欣赏者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作品中的感情体验。   但是,对作品欣赏时的感情体验,并不是每一个欣赏者都能够做到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时往往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欣赏者就很难对作品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来把握作品的感情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也就是说,欣赏者通常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来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和体验。在很多情况下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这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作品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欣赏音乐作品。
  总之,欣赏活动中欣赏者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了解作品的感情体验。
  参考文献:
  [1]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实践论》
  [3]赵寒阳《二胡演奏技法》
  [4]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
  -famM ? ? ? 0p? ? :black'>确立的目的是从学历资格标准的角度贯通普通教育、大学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三大教育体系,建构起三大教育之间相互连接和沟通的桥梁。它是学员在学分转换与衔接过程中的内部保障机制,当学员需要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流动时能够较为清晰的判断自身在教育层次中的位置,更好的实现教育的互通。
  2.政府认可并监督。澳大利亚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以及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的方式保证学分转换与衔接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
  3.职业教育立法保障。在此十年间,澳大利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学分转换的有效实施。如2002年,澳大利亚出台了《先前学习认证政策和实践报告》,对先前学习进行了界定,并制定了六个具体步骤对先前学习进行认证,一旦认证成功,则给予学分。
  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且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纵向沟通、职业教育内部横向贯通。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分转换系统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学分转换系统,对于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1.建立有效的学分体系。
  目前我国并未形成真正的学分体系,某些采用学分制的学校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学分仅仅是衡量学生能否顺利修完学校所规定量的课程的标准,学员在该学习过程结束之后,学分的意义也就随之消失,当学员再次接受另一学习过程时,还是要重新学习先前学习的内容。因此,我国应该切实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有效的学分体系,加强各类文凭、证书和学位之间的沟通衔接,很好地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连成一体,使受教育者在高中、中高职院校、大学与职培训机构之间自由流动。
  2.制定学分转换的具体政策。
  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学分认证和互认制度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仅是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学分的设置缺少统一标准。学分转换过程中缺乏相关标准,导致各学校对学员先前学习的同一内容认可的程度不同,且各地区对学分的认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主导性,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之间有效的学分认证标准,以此来规范学分转换过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3.建立学分转换体系运行的强有力机制。
  职业教育学分转换需要有效的机制来促成和推动,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支持力度,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利用政府强有力的方式促使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实现学分的同等和有效互认。
  参考文献:
  [1]方钢山.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简介[J],现代教育,2011,(13-14):1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教材因素,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语篇教学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结合鲜活的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渗透“跨文化交际”理念,并总结出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词汇教学;对话教学;语篇教学    教材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所以善于利用教材的因素,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组合教材,并拓展教材的知识体系,
期刊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益处,同时也让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独特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而班主任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受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极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观念落后等,这些问题造成班级管理工作和新课改教育观念不相符,妨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级
期刊
过去的语文教学也有交流,但不是一种真正语文教学意义上的对话,它缺乏学生在思维、情感、体验等方面活性交融。语文对话教学,不能筒单地理解为“老师问、学生答”的谈话法,它是指师生、生生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合作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使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的一种理解方式,是学生对过去所沉积的经验、历史、思想等的反思性理解,它主要由生本对话、
期刊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领域,教师不仅仅是学高于人的标榜,更应该是身正的典型。本文主要论述“身正”对教师楷模先知养成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楷模先知;职业追求    一、楷模先知的概念解析  教师教育下的教师是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教育,其归根结底是学高与身正的统一。学高与身正是楷模先知显性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不可或缺。想要成为合格教师的教师应该将楷模先知作为自己的价值取
期刊
【摘要】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然而高中英语教学常常受到高考的影响,很多教师以教授学生词汇与语法为主要内容,进而出现很多学生只会考试,不会说英语的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里运用交际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交际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及使用交际教学法存有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1引言  随着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能够对学生视野予以丰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写作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素养得以提高。极有必要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立起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勇于探究、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4课内容,这次侵华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对中国造成的重大灾难,而且在这次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采取了不同的斗争方式,因此它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及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有紧密的联系,起到
期刊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剥削阶级政党的最大不同,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期刊
【摘要】化学不仅仅是高中阶段的科目之一,更应是让学生们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高中生对待化学却背上了分数的包袱,不能主动、自主地学习化学。为克服这一问题,老师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们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关键词】化学;主动;探究;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更可以激发学
期刊
【摘要】中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普遍偏低,而且,对学习数学知识兴趣不足,很多学生认为无法充分的学好数学,严重影响到中职数学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再加上教师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效率不高。  【关键词】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有效措施    前言  通过对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满堂灌,大锅端”的教学方法,受益的也仅是一小部分学生,而大多数的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