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作重塑指员工以积极的态度自下而上地改变自身工作方式和内容,重构工作关系和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从而使自身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并获得工作意义感的主动行为。这一行为不仅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其对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并使其获得愉悦、成功、自豪等正性情绪体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工作幸福感。但目前,我国对工作重塑、工作幸福感的相关研究较少,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两者的概念、相关性认识不清,从而难以利用两者的相关性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工作重塑、工作幸福感的概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并给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员工和企业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工作重塑;工作幸福感;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7-0185-03
  1 工作重塑、工作幸福感的概念
  1.1 工作重塑
   工作重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Wrzesniewsk和Dutton提出,他们认为员工可通过主动改变工作认知、关系和任务,如改变对工作的负性认知、重构工作关系和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使自身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由此可见,工作重塑是员工主动改变工作关系与内容,并对工作与社会环境进行重新定义,从而使自身获得工作意义的行为。工作重塑主要包含认知重塑、关系重塑和任务重塑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认知重塑主要指员工个人思考或看待工作的认知,关系重塑指员工在组织内外改变与他人关系的数量和质量,任务重塑指员工改变工作方式、缩小或扩大任务范围,减少或增加工作任务等,通过这些重塑内容,不仅能使员工找到工作的适应感,还能使其获得工作意义感。
  1.2 工作幸福感
   工作幸福感包含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心理幸福感是一种自我实现时愉悦的精神状态,指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极大地开发自身潜能和发展自身能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进而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主观幸福感指员工对工作体验的认知评价和主观感觉,它与工作实际发生的内容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而是强调了员工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在工作中获得的快乐感受进行评价。虽然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存在显著区别,但是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反映员工在工作场所获得的个人幸福感,因此也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对工作幸福感进行综合定义,即员工在工作中感知到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个人发展状态。
  2 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不少研究学者均指出,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Ghitulescu指出,工作重塑可促进员工个体的人境适配度提高、降低员工内心的焦虑感,从而能有效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而工作满意度又是工作幸福感的重要內容之一。Tims在研究中指出,在工作重塑中,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仅能促进员工根据自身的偏好、能力、技能和优势积极地将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还能促进其调整工作资源和工作需求,减少工作倦怠,从而提高其工作投入和幸福感水平。Berg等人通过对员工如何体验和追求无法回应的职业呼唤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重塑工作可为员工带来两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意义感和乐趣。其中,意义感指员工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意义,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乐趣则包含积极、快乐与消极影响的满意和平衡,是一种享乐的幸福感。尹奎等人指出,工作重塑是一种主动性的工作行为,可促进员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自身认为有意义且喜欢的工作中,从而能提高其工作意义感和幸福感。吕旭宁等人指出,工作重塑可促进员工工作投入度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满意度,进而使其获得工作幸福感。上述都是从理论层面分析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
   为证实工作重塑对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姜海云对上海、广东、新疆、湖北、甘肃5个省(市)的14家企业508名员工进行了实践调查研究。研究过程中,以工作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工作重塑及各维度为自变量,对工作重塑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工作重塑对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间接效应为0.09,直接效应为0.575,这一研究结论与上述理论研究报告结论基本一致。研究还指出工作重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感:①工作重塑转变员工工作认知,可促进员工将既往追求的工作所提供的物质或经济利益等工作动机转变为工作本身获得的内在乐趣和满足的状态,这样不仅有助于员工发现工作内在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员工增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其工作幸福感。②从工作重塑不同维度来看,工作重塑不同维度对员工工作幸福感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重塑的维度主要分为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其中,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可促进员工享有多样的资源,具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和更好的发展机会,不仅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还能稳步提升其工作幸福感。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指员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自主性挑战,以将自身的活力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这样不仅能促进其产生工作成就感和自豪感,还能提高其工作幸福感。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指将不利于自己优势发挥的工作要求减少,以避免过高的工作要求给员工带来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引发其出现烦躁、倦怠等负面情绪,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工作幸福感。
  3 工作重塑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正向影响给企业管理的启示
   由于工作重塑可从多方面对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又可促进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提高,从而能推动企业获得稳定、健康、长久的发展。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以增加员工工作幸福感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才能达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点关于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的方法。   3.1 鼓励员工进行工作重塑
   上面已说到,工作重塑不仅能有效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还能促进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各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重塑的重要性和掌握工作重塑的内容、方法等,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工作重塑。鉴于工作重塑是一个新概念,大部分企业员工对其认识不清,为提高员工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首先,企业应给员工提供工作重塑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向员工传输重塑指导,以提高其对工作重塑的认识,还可安排重塑绩效优秀的员工分享自身工作重塑经验,以激发其他员工积极开展工作重塑行为。其次,企业还需积极为员工创设工作重塑的机会,如在岗位设计时,防止员工被过度的规定和要求束缚,而是尽可能地给其留有发挥主动性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重塑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其工作幸福感。最后,企业管理者还需为开展积极工作重塑行为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能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重塑活动中,还能显著提升其工作幸福感。在给员工提供奖励时,除了采用奖金、晋升等典型奖励方式对员工的重塑绩效表示肯定,还需公开给予员工提供工作重塑的积极反馈奖励,这样不仅能鼓励员工向管理者寻求工作重塑指导,还能拓宽其沟通渠道和工作重塑内容,从而能显著提高其重塑绩效,并且还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和掌握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从而能保障员工工作重塑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3.2 加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员工工作幸福感是企业组织认同感、创造力的源泉,若员工具备较高的工作幸福感,其不仅会认可自身的工作,还能积极地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生产、创造,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若员工在工作中感到不幸福,则会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倦怠、焦虑、低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不仅会对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降低企业生产效益,阻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需不断加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管理,才能促进其更好地开展工作重塑活动和推动自身、企业共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要增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管理,可从物质和精神两项资源支持方面入手。在物质层面给予员工提供工作资源、奖金奖励等;在精神层面,对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表示认同和肯定,并给予其提供一定的赞赏,才能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工作幸福感。此外,由于不同员工对工作资源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同时间段同一员工对工作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组织供给是否能满足员工工作需求,提供供给后,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是否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若无,需及时根据员工的工作需求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全面提高其工作幸福感。
  3.3 优化员工与工作契合度的中介传导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工作重塑之所以能对员工工作幸福感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是在两者之间存在个人与工作契合的中介作用,即员工的个人特点、需求与工作特征、内容相契合。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为促进员工个人主观与工作契合的桥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不仅要在岗位设计时尽量使员工的个人特点、需求与工作特征、内容相契合,還需不断优化员工与工作契合度的中介传导机制,以建立稳固的中介传导机制,才能推动员工工作重塑顺利开展和增强其工作幸福感。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还需不断加强员工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其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并且还需积极引导员工思考自身理想的工作样子和鼓励其产生自我管理行为,使其内在动机和潜能得以激发,从而对当前的工作特征进行改变,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工作偏好、需求和巩固个人的工作优势,从而达到工作与个人的高度契合。
  3.4 鼓励员工设立高水平的工作挑战
   姜海云通过对工作重塑各维度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预测研究发现,增加结构性工作资源、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减少阻碍性工作要求3个工作重塑维度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影响最大,原因在于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可促进员工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帮助其克服工作带来的紧张感、焦虑感和急躁感,并降低其工作不胜任感,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和提高其工作幸福感水平。基于此,为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和促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管理人员还需积极鼓励员工设立高水平的工作挑战项目,如鼓励员工运用新技能思考现有的工作内容,找出其中的问题后进行再设计,同时还需为自身设立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为促进员工具有更多机会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还需将更多的自主权、控制权和责任赋予员工,使其对工作内容进行纵向增加,以提高其工作的难度和挑战性。此外,完成挑战性工作任务需消耗大量的个人资源,如时间、精力、金钱等,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尽可能给予员工一定的资源支持,使其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个人资源消耗减少,并肯定其增加挑战性工作要求的行为,从而促进其努力进取,克服挑战,并获得工工作幸福感。
  4 结语
   工作重塑和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均是推动企业获得健康、长久发展的重要内容,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引导员工进行工作重塑,重塑改变其对工作的负性认知、重构工作关系和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可有效提高其工作幸福感;另一方面,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可增强其对工作的认同感,更好地进行工作生产和创造,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因此企业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增加员工工作幸福感为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如鼓励员工进行工作重塑、加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管理、优化员工与工作契合度的中介传导机制及鼓励员工设立高水平的工作挑战,才能达到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 考 文 献
  [1]刘云,杨东涛,安彦蓉.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8):77-84.
  [2]尹奎,张凯丽,李秀凤.工作重塑对工作意义的影响:团队任务绩效、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差异化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9,31(3):143-153.
  [3]韦雪艳,周琰,杨洁.工作重塑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18(5):67-71.
  [4]胡睿玲,田喜洲.重构工作身份与意义——工作重塑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10):69-81.
  [5]耿庆岭,韦雪艳.教师工作重塑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2):356-358,331.
其他文献
文章以重庆啤酒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本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从中发现其成本控制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为市场中实施价格
在城市建设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这就要对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开展综合管理,提升市政路桥工程综合管理水平,以推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良性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已经进入市场化的洪流,然而“天价薪酬”“薪酬与绩效不对等”“自定薪酬”等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愈演愈烈,高管薪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效率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使用目标成本管理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成为当前大多数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的主
税收能有效地促进分配公平、刺激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针对西部地区不同时期的主要税收演进进行梳理,阐述其促进和导向型作用,并提出个人对西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掌握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上升。对此,文章以数控实训为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控专业实训课程相结合,深化校
随着服务产业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及竞争的加剧,顾客及顾客行为成为了服务企业关注的焦点。服务企业不但关注顾客参与行为,还对顾客角色外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两类顾客行为已成
<正>目的:通过观察 LASIK 手术患者术后角膜厚度较术前变薄的程度,探讨术前长期配戴(不少于6 个月)或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是否会影响角膜对准分子激光切削的敏感性。对象与方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科的竞争上,如何让学科建设在具有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是高校要深入思考
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共享经济作为全新的经济模式是变化的代表之一。我国非常关注共享经济这一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