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9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安全性、优越性.方法 对95例(腹腔镜组)卵巢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卵巢病变剥除术加电凝修复术或缝合止血法,并与以往开放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00例(开放手术组)相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40.5±5.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0.7 ±6.8) min(t=-14.815,P=0.000);术中出血量(55.1±9.8)ml显著少于对照组(90.0±15.0)ml(t=-18.275,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5±8.3)h显著短于对照组(24.5±9.6)h(t=-4.351,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3)d显著短于对照组(5.0±2.0)d(t=-2.158,P =0.000);术后病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例,5例,P=0.053);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x2=8.525,P=0.002).腹腔镜组中转开放手术2例,术后均不需用镇痛药,术后12 h后拔除导尿管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术后出现肩部酸痛感2例;开腹手术组术后均需用镇痛药、术后24h后拔除导尿管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而延期愈合4例.两组均无脏器损伤、术后出血及化学性腹膜炎.结论 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具有安全、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发症少等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 对1200例住院患者进行致病菌检查,对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200例患者共分离出612株细菌,阳性率为51.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碱假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与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好抗菌活性,而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氯霉素的抗菌活性都相对低.结论 不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松解术与开腹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2例给予腹腔镜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7例按传统开腹手术予以松解.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2.135,P=0.002)、肠蠕动恢复时间(t =9.053,P=0.001)、术后镇痛例数(x2 =8.346,P=0.004)、再梗阻发生率(
目的 比较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观察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和症状缓解等.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Hp清除率93.5% (43/46)、溃疡愈合率91.3% (42/46),对照组分别为73.9% (34/46)、78.3% (36/46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毒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Ⅱb~Ⅲa期乳腺癌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CEF方案化疗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照组单用CEF方案化疗.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有≥Ⅱ度胃肠道反应18例(41.9%)、白细胞计数降低24例(55.8%),治疗组分别为9例(22.5%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腹组患者按照传统开腹术式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7±1.1)ml、术后排气时间(35.7±5.9)h、住院总时间(6.2±
目的 探讨磨玻璃样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以磨玻璃样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位:左肺上叶10例,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左肺下叶2例;所有病灶均位于肺外周部,均见磨玻璃样结节影,其中14例病灶周边见毛刺征,5例有空泡征,8例有支气管充气征,16例有胸膜凹陷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