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视率的校园景观感知视听耦合特征分析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unb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认识视觉和听觉耦合下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规律,对景观资源评价和宜居环境设计尤为关键。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为对象,结合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比较分析夏季(7月)不同绿视率呈现的视觉信息与声音感受特征结合下人们对景观环境感知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校园声景观不同时段的声音类型频率与声级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声级大小与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亦无显著相关性;2)景观中10、30 m和50 m的3个圆形缓冲区内的道路面积占比与声级呈中等强度正相关(0.577<r<0.6
其他文献
立木胸径测量精准度直接影响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的估算以及林地质量分析。现有测量方法都是将树干截面当作标准圆曲线来估测胸径;一些研究表明椭圆曲线或超椭圆曲线更能精准地反映树干和年轮的外形和生长情况。本研究利用自制的电子卡尺、传统围尺2种测量工具,选取8个树种,分别测量各树木的东西向、南北向、近似最大、近似最小胸径及胸高断面处的周长,并分析之间的差异性;研究了计算模型,将胸高断面分别当作标准圆、椭圆、超椭圆时与围尺测量值的接近程度以及对胸高断面积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椭圆模型相比于标准圆、椭圆模型估算胸高
为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和加工利用水平,选择高地钩叶藤为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及组织比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径腔比、壁腔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 154.50μm和1 573.22μm、17.34μm和18.11μm、1.48μm和5.33μm、6.98μm和7.78μm、124.51和86.69、2.30和2.48、2.33和2.59;节间和节部的纤维、筛管、导管、薄壁细胞组织比量
为探索狮头柑总黄酮提取工艺,以狮头柑果皮为对象,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3组较优水平,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3组因素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优化狮头柑果皮的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狮头柑果皮提取总黄酮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5(g∶mL-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3 min、超声功率70 W,总黄酮得率2.258%;拟合模型为:Y=2.27+0.048×A+0.14×B-0.065×A2-0.25×B2
使用竹片图像实现竹片缺陷自动识别,目前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但是必须使用大量样本数据做训练才能获得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当图像数量有限时,利用基于迁移学习的方法,把经过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即共享卷积层和池化层的权重参数,调整新网络模型的超参数,并建立一个包含4种共计6 360张竹片缺陷图像的数据库,把图片分成4种训练集测试集形式,即80%训练、20%测试;60%训练、40%测试
通过探讨除萌蘖、修剪、断根3种抚育措施处理对12年生衰老火炬树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究其衰老机理。设置4组处理,CK为对照组,D1为除萌蘖处理组,将主树2 m范围内萌蘖苗全部剪除,之后每隔15 d将新萌蘖苗剪除;D2为修剪处理组,将冗杂枝、干枯枝、过密枝疏除,树冠回缩;D3为断根处理组,距树干50 cm处画圆,沿弧线分6段,每隔1段断根处理,共断1/2的根。于6月开始取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之后每隔30 d取样1次,测定各处理下叶片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除萌蘖、修剪、断根3种抚育措施处理下,火炬树叶片
开展景观植物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的研究对于优化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验证ENVI-met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南京市寒冷季节为气候背景,选取南京市6个不同规格常绿及落叶乔木、灌木树种进行微气候效应模拟,通过Rayman平台计算其热舒适PET值,分析与空地对照组的差异性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寒冷季节植物对PET有不同程度提升作用。其中乔木对PET影响白天强于夜间,常绿小乔木强于其他乔木,但乔木对PET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寒冷季节灌木对PET影响强于乔木,整体上白天强于夜间,常绿灌木
针对木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信号的随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和信号相关性分析的木材表面AE源直线定位算法。首先,依据ASTM标准通过折断铅芯的方式分别在樟子松和榉木试件表面产生AE源,并在顺纹理方向布置2个AE传感器,其中采样频率设置为500 kHz。然后,采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算法提高AE信号的信噪比,再分别基于信号相关性和最大值分析2种方法计算AE信号在木材表面顺纹理方向的传播速度。最后,依据AE信号传播时差
以典型旅游目的地漓江流域为对象,基于1973-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借助RS、GIS技术,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而探讨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973-2016年漓江流域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增加,耕地快速减少,水域小幅下降,草地先减后增;不同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建设用地增加最快,2001-2016年具有最大的综合动态度;建设用地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耕地、水域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土地
期刊
高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为研究常绿木本植物对高温的抵御能力,以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南天竹、海桐、红叶石楠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测定细胞质膜透性(EC)、叶绿素含量(chl)、脯氨酸(Pro)含量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1)5种常绿灌木的高温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金边黄杨(62.62℃)、海桐(62.43℃)、金叶女贞(61.10℃)、红叶石楠(58.20℃)、南天竹(5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