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初创期创作特征研究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初创时期有了很大发展,显示出新的艺术创作特征。
  关键词:革命历史电视剧;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44-2
  在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梦魇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之后,中国文化艺术界开始走向复苏之路并逐步焕发生机活力,在电视剧领域,《三家亲》《有一个青年》《永不凋谢的红花》《凡人小事》《女友》《乔厂长上任》等一批电视剧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艺术的整体复兴。在此背景下,1981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新时期第一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这部片长9集的电视剧也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由于此前缺乏电视连续剧的制作经验,电视剧制作经费紧张以及赶在春节期间上映等因素,这部匆匆上映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艺术形式上显得过于粗糙,剧中人物行为举止夸张,情节上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再加上所谓的“美男计”以及被硬性贴上的“床戏”标签,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评指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部电视剧受到的关注也是空前的,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当初播出时的盛况也不为过,尽管2008年广东强视传媒制作出品了新版本的《敌营十八年》,将容量扩充为120集并启用当红偶像担纲主演,但播出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从今天看来,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主要有以下几个价值:
  (一)它开创了电视连续剧制作先例;
  (二)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新时期的复苏;
  (三)它发展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反特、谍战子类型。
  1981—1986年间,在《敌营十八年》之后,中国各电视台制作播出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有:《洁白的手帕》(湖北电视台,1981年,电视单本剧)以及《周总理的一天》《高山下的花环》《上党战役》《少帅传奇》《向警予》等。
  初创时期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此一时期每一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萌芽时期相比在容量上大大增加了,但从生产数量上来看,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仍旧不是创作上的主导电视剧类型。有数据为证,1981年我国生产电视剧123集①,其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1-2集②(《洁白的手帕》);1982年我国产出电视剧201集,其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1-2集(《周总理的一天》);1983年我国生产电视剧422集,其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10集(《高山下的花环》、《上党战役》);1984年我国生产电视剧308集,其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23集。在题材上,“80年代出品的电视剧,反映现实生活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题材的作品,每年约在60%”③。这种情况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在粉碎“四人帮”的黑暗统治,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错误之后,中国人民所经历的十年创痛亟需宣泄,通过艺术方式表现人民群众曾经遭遇的肉体与心灵两方面的双重痛苦就成为文艺工作者当仁不让的历史任务,因此,在文学领域先后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的创作风潮,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伤痕”,反思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逻辑与人性的悖谬并思考中国改革征途中的新生。同处于这一文化环境中的电视剧工作者也不能置身事外,再加上电视剧艺术受文学艺术影响颇深并一贯倚重文学资源,所以,这一阶段的电视剧同样将表现的窗口对准了火热、滚烫、激荡的当代生活,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社会人生的经典之作。而由于执政党在刚刚过去的时间历程中犯下了严重的历史错误,整个社会对共产党氤氲着或多或少的怨气,因此,人们还无暇观照中国革命历史风云,亦无法重温、陶醉于革命情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偏少也在情理之中了。
  (二)初创时期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人物传记片居多。如《周总理的一天》《少帅传奇》《向警予》《孙中山与宋庆龄》等。另外,与萌芽时期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多改编自小说,情节、人物以虚构为主并且角色多为革命活动中的“小”人物的特点相比,初创期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题材上多取自真人真事,依据历史上人物生平事迹创作而成,最重要的是,此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将革命领袖人物纳入了镜像表现范围并初创了塑造革命领导人物的艺术程式。如《洁白的手帕》展现了宋庆龄与革命儿童之间的感情;《周总理的一天》通过一天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周总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故园行》通过毛泽东在故乡韶山两天一夜的行程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与故乡人民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关系。
  (三)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以逼真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革命先驱者的感人事迹”,“但有些作品往往拘泥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有罗列历史事件,‘见事不见人’的现象”④。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以对中国革命影响较大,历史对之已经做出初步论定的革命领袖人物为题材的电视剧上。但是,这种缺憾对于初创期的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又是不可避免的。
  (四)与萌芽时期相比,此时期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单位显著增加,各电视台在制作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在选材上表现出“就地取材”的鲜明特色,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地域文化的某种初步体现。比如吉林电视台拍摄的以东北名将张学良为表现对象的《少帅传奇》,在取景、化妆与道具上都显得恢弘大气,有别样的东北风味;《故园行》是湖南电视台以从韶山走出的革命领袖毛泽东为表现对象的一部电视剧,在内容上呈现的也是毛泽东回到故乡之后的短暂生活经历;《柔石与鲁迅》是浙江电视台以当地文化名人柔石与鲁迅为表现对象的一部电视剧;《朱德》是四川电视台以出身四川的革命家朱德元帅为表现对象的一部电视剧。
  (五)初创期的某些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比如《夜幕下的哈尔滨》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下的哈尔滨为背景,表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团结爱国青年与敌人之间展开英勇斗争的故事。“该剧在电视剧的民族化和新样式方面作了尝试,引入了‘说书人’”,一方面有着“删繁就简、解释剧情、强化戏剧冲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时也有“画蛇添足之嫌”⑤。但这种形式也是这部电视剧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成了一代人心中难以抹去的经典回忆。另外,这部电视剧对敌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所突破,将玉旨一郎描绘成了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情中国革命并为掩护我党地下工作者脱逃而牺牲的正义之士。但是,这时期另外一部电视剧———雁北电视台拍摄的《李林》,在情节铺排与人物形象塑造上却引起了争议,这部描写青年抗日民族女英雄从一名华侨少女成长为抗日志士与共产主义战士的电视剧因“丑化了当时任八路军120师独立6支队骑兵营营长的英雄王零余”,“严重违背党史军史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⑥曾一度被停止播放。这对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问题上不能不说是一次教训。
  注释:
  ①此数据来源于许欢子:《电视剧的复苏和发展》(1980—1983年),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向第五届“飞天奖”评委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转载自钟艺兵、黄望南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②由于没有找到有关此部电视剧集数的介绍及影像资料,根据电视单本剧体例推测其为1-2集,之后几年情况类似。
  ③陈志昂主编:《中国电视艺术通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
  ④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⑤陈志昂主编:《中国电视艺术通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443页。
  ⑥《当代电视》杂志社:《电视连续剧<李林>被停止播放》,《当代电视》,1988年第7期。
  作者简介:
  黄巧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媒体从出现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电视伴随人们的生活,是人们在闲余时间可以打发时间的一种好的方式和途径。随着影音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也开始呈现多样化以及个性化。在电视媒体上,呈现了诸多形式的节目,以期观众们进行自主选择。在电视节目呈现多元化以及多样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让电视节目更加具有特色,是目前电视节目产品的发展方向。因为本文将对电视媒体节目产品的特色化发展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湖南卫视制作的一档《爸爸去哪儿》节目不仅收视率全线飘红,在社交网络上的口碑热度也很高,几个明星爸爸和星二代都成为网络讨论话题的热点,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典范
节目是电视媒体最主要的内容产品,而节目模式创意又是节目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它是电视这种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电视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研发新的节目形
抽象表现主义与中国水墨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抽象表现主义更多是反映一种普遍的态度,而非指代某种特定的风格,他们旨在以自发的、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感受。这与中国大写意
摘要:在电视、网络上出现的各式舞台综艺节目,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舞台综艺节目具有不同于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活动的特点,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舞台综艺节目由于是现场面对观众,演出效果常靠现场观众的参与与及时反馈,成功与否往往建立在主持人现场和观众沟通、互动的基础上,舞台综艺节目的现场性造就了它的同步性,观众的参与、主持人的沟通和表演者的精湛
摘要:由于地方电视台在体制与编制上要远远低于中央、省市等上级电视台,要想做好一个文艺节目,需要做好节目前期策划和后期编导工作,坚持弘扬地方文化、传播时代气息、服务地方百姓的宗旨。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电视台在文艺节目的编导及策划上的不足与缺陷,对如何创办一个优秀的地方文艺节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编导策划;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内容与
摘要:宋晓飞专业院校毕业,摄影功底扎实并具有大量拍摄经验,影像拍摄兼顾写实摄影与唯美诗意表达,拍摄画面如行云流水富有弹性而又充满张力。通过夸张的摄影技巧手法运用,取得了不同于观众传统思维的摄影效果,使观众从电影故事本身的事件情节中脱离出来而产生剧情错位的抽离感,打破观众观影的“第四堵墙”界限,从而引发观众的反思与觉醒。同时,宋晓飞也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打破了电影运动镜头的思维维度延伸。无论是推、拉、摇
摘要:抗战时期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一直被艺术界所共识,其中“大后方”美术作为这一时期美术发展的重点,无论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还是政治宣传的角度来说,都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时期的美术发展,现将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的结构层次以及历史资料现状作进一步研究与陈述,力求将这一特殊时期的艺术现状科学化、理论化。  关键词:大后方美术;结构层;意义层;资料现状  中图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广播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广播事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困境与问题,如何突破地方广播发展的瓶颈,更好地发挥地方广播服务地方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对地方广播存在的困境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促进地方广播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作用。  關键词:地方广播;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大战,地方电视台该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地方电视媒体人必须研究的课题。深入基层,说老百姓爱听的话,讲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办各种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让我们的电视节目办得平民化,接地气,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民心,才能让我们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平民化;接地气;把握脉搏;贴近性;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J9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