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新生儿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报道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瘤(IHH)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整理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5例IHH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检查资料及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5例IHH患儿中男3例,女2例,发病时间为出生前至出生后22 d.腹部增强CT或B超显示3例为单发病灶(1例卡梅现象),2例为多发病灶.1例行介入治疗,4例行激素和对症支持治疗后,2例瘤体缩小,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未随诊.结论 新生儿IHH预后较差,早期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关键.
其他文献
下肢开放性损伤患者常有大面积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常伴骨缺损、骨外露及主干血管损伤,且严重污染,失活或坏死组织不仅会阻碍伤口愈合过程,而且增加感染和脓毒血症发生风险,因此,彻底清创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1].传统清创术需多名医护人员全程托抬患肢,费力耗时. 下肢清创支护架的使用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但现用护架多为不锈钢制品,材质冰凉易导致血管痉挛,造成患肢缺血加重,支护架可调节度不大,舒适度不高,且仍需医护人员辅助.在清创过程中,污液四处喷溅,增加职业暴露风险[2]. 为此,本课题组经过研究对现用腿部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切开修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6例)与非感染组(86例).感染组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21~74岁,平均41.4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无不良并发症的非感染组男性79例,女性7例;年龄18~68岁,平均36.0岁.收集患者初次跟腱断裂的伤口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伤口分泌物培养与药敏结
目的 探讨2种磁共振模态下氢质子密度脂肪分数(1H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脂肪变定量诊断和分级价值.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入组2015年3月-2020年1月之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脂肪肝门诊符合NAFLD诊断标准患者173例,进行MRI-PDFF、MRS-PDFF检查,其中55例患者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依据肝脏病理脂肪含量将肝脂肪变分为S0~S3共4级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预测指标.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8例,女性35例,年龄22~69岁,平均39.9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5例,高处坠落伤30例,砸伤12例,其他6例.AKI 3个月后检测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白蛋白肌酐比(ACR)等.平均随访4年,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
目的 探讨髓内钉治疗多节段股骨骨折的方案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6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多节段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5~75岁,平均48.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AO分型31A1.3合并32B2)3例、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31A2.2合并32B2)2例、多节段股骨干骨折(32C)4例、股骨远端合并股骨干骨折(32A2合并33B2)1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9~34
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该技术可以增加螺钉的拔出力及扭矩力,减少椎旁肌肉的剥离以及上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风险,然而该技术缺乏明确解剖标记点,徒手置钉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航技术具有高精准度、安全、微创、低辐射暴露等特点,可以改善徒手技术的缺点,但目前导航技术与CBT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导航技术在CBT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敲除(KO)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小鼠肺组织Synde-can-1(SDC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野生型(WT)和IL-6 KO小鼠(体重23~28g)依据是否进行THS干预,随机分为正常组(WT组和KO组)和THS组(WT THS组和KO THS组),各6只.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观察SDC1表达变化,定量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蛋白激酶B(PKB/AKT)、核因子-κB(NF-
目的 确定2例黄疸患儿的病因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根据黄疸诊疗思路确定2例患儿均为先天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分别采集2例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针对尿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 A1(UGT1A1)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 UGT1A1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存在c.1456T>G(Y486D)纯合突变,患儿2存在c.1456T>G(Y486D)、c.1268T>G p.(Leu423*)双重杂合突变,c.1268T>G为未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 患儿1、2均确诊为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
目的 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与顺行交锁髓内钉(LIN)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6例新鲜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2例采用MIPO治疗(微创钢板组),34例采用闭合复位顺行LIN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微创钢板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8~62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8例.髓内钉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6~63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
目的 探讨经皮胸腰椎螺钉(PTS)治疗胸腰椎骨折(T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85例T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PTS组(45例)和开放组(40例).PTS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岁;道路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15例,砸伤4例,其他1例.开放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2.5岁;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14例,砸伤3例,其他1例.PTS组行PTS内固定治疗,开放组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