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先天性尿道下裂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zh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道下裂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革新,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尿道下裂的发生机制.通过对易感基因,尤其选择起核心调节作用基因的研究,对于在尿道下裂患儿中进行变异筛查及阐明尿道下裂发生的遗传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尿道下裂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男性性别分化基因及雄激素受体相关基因两个方向[1].由于临床上发现尿道下裂常伴发于性别分化异常,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尿道下裂是性别发育畸形中一种不同程度的表现,推测性别分化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目前研究与男性性别分化有关的基因中,较肯定的有SRY基因、SOX9基因、WT1基因等[3-4]。

其他文献
患儿,女,3岁.因误吞一枚绣花针后反复腹痛27 d入院.患儿27 d前误吞一枚绣花针后出现腹痛,呈钝痛性,可耐受,无腹胀.当天摄腹部正位片提示左上腹金属异物,因一般情况可,故建议随访观察.5d后复查腹部平片提示左中腹部针状异物仍存在,查胃镜未见明显上消化道异物,考虑已下行至下消化道,建议患儿多吃纤维食物.体格检查:腹平软,无固定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各项术前常规血化验未见异常.腹部B超未见异
目的 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酯(Di-2 ethyhhexyl phthalate,DEHP)及代谢产物邻苯二酸-单2乙基己酯(single-ethylhexyl phthalate,MEHP)对幼鼠生精上皮有否损害.方法 生后2周龄的Wistar雄性幼鼠96只,随机分8组,每组12只.随机选择1组行生理盐水(0.2 ml·kg-1·d-1,喂养3周)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
1994年在埃及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的宏伟目标.毫无疑问,生殖健康是健康的核心,维护与促进生殖健康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支柱、动力和保证[1].小儿外科的发展,除了临床技术的提高,也需要在疾病的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利用新的基础研究手段开展转化型研究,将有助于小儿外科在更高的层次上长期发展[2].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影响生殖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生可能是由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