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试试看》课堂实录及反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 激发尝试的欲望,明白实践出真知,遇到问题不仅是看一看,还要动手试一试的道理。
  2 在试试看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畏难情绪,敢尝试,更要学习尝试的方法、不怕困难,善于尝试。
  3 体验尝试的快乐,学会有选择地尝试;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尝试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纸花材料,课后评比表格。
  学生:带一件秋季服装。
  活动过程
  一、实践出真知,尝试很重要
  师:生活中,我们看见过书吧、网吧、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吧”,那就是——试试吧。(媒体呈现试试吧场景)试试吧里充满了神秘、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秋游》音乐)
  生: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我们一去“试试吧”。
  (跟唱《秋游》,师生手拉手出发。)
  师:(点击课件出现拦路虎,教师手拿老虎手偶)我是拦路虎,试试吧的钥匙就在我手上,要想拿到钥匙,得过我这一关。我这有一红一白两根长条,哪根更长呢?
  生1:红的长。
  生2:白的长。
  生3:红的白的一样长。
  生4:我有一个好办法,把两根长条放在一起比一比就行啦。
  (学生上台比试,发现是一样长。)
  生(惊讶):原来真的是一样长啊。
  师:眼睛看看,小手试试,我们帮助老虎解决了难题,小小的尝试还真是重要啊。小朋友们,你们真想去试试吧吗?那就去吧。给你们钥匙。(钥匙上写着:我要试一试。)
  生:我想试。
  (读开门密语,进入试试吧。)
  【设计反思: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要激起儿童尝试的欲望,让他们自觉发出“我想试”的呼唤,教师就需要揣摩儿童心理。课堂中,学生经历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三个环节后,发现在动手试一试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体验到了尝试的重要性,从而自然地引发了“我想试”的欲望。】
  二、我来试一试,快乐尝试吧
  师:试试吧里面有魔幻门、花草园、生活馆,每试过一个项目,才能获得一把金钥匙,打开下一扇门哦。让我们去试试吧。
  (师点击魔幻门。魔幻的世界中,声音恐怖,一只黑色的盒子一闪一闪。)
  师:这是魔幻世界里的一只魔盒,里面黑洞洞的。把手伸进去,摸到的东西可能是冷冰冰的,也可能是软绵绵,还可能是毛茸茸的,说不定还会被什么东西突然咬上一口。谁来试一试?
  (学生中有人把手缩着,有人大胆地举手,更多的人在观望……大胆的同学伸手摸后发现,原来魔盒里藏的是毛绒玩具。)
  师:面对魔盒,小朋友们表现各不相同,有人把手伸进去,有人却一直不肯伸手。当时,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生1:我很害怕。
  生2:我很紧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生3:我也有点害怕,但是我更想知道里面是什么。
  生4:我不怕,没什么好怕的。
  师:看来,有时我们面对未知的东西时会充满恐惧,要想试试看就要克服心中的胆怯,说到底,就是要“敢试”。
  (师呈现第二把金钥匙“我敢试”。)
  【设计反思:充满新奇的诱惑和未曾亲历的恐惧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呢?教师借助“魔盒取物”这一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悟到,面对尝试的机会,除了要有尝试的想法,还要克服心中的畏惧,要有勇气。】
  (学生齐读“我敢试”,进入花草园。老师呈现花篮,引发学生的挑战激情。)
  师:这是老师制作的纸花。你们也想来试着制作一个只吗?敢不敢接受这样的挑战?
  生: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制作要求:纸花制作要求:
  1 四人一组,每人制作一朵纸花。
  2 使用制作材料和工具时,要注意礼让、安全。
  3 制作时间为2分钟。
  (学生动手制作,结果没有人能成功。)
  师:刚才,我们都很想做,也敢于接受这样的任务,却没有人获得成功,这是为什么?
  生1:因为我们不会。
  生2:没有掌握方法。
  生3:老师没有教过,不知道怎么做。
  师:看来,在试试看的过程中,光是想做、敢做还不行,还要有方法。下面老师就来教大家。
  (老师演示:折一绑一剪一翻的制作过程,学生仔细看后再次做花。)
  师:做好花的小朋友,此时心情怎样?
  生1:我很高兴。
  生2:觉得自己很能干。
  生3:我特别兴奋。
  师:可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获得成功,他们该多伤心啊!怎么办呢?谁来出出点子?
  生1:可以再坚持一下,再花点时间就行了。
  生2:如果自己还不会,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啊。
  生3:让老师再教一遍。
  生4:几个人一起做。
  师:同学们想了那么多办法。(媒体呈现:方法一:共同合作。学习小兔拔萝卜,伙伴一起来帮忙,你用劲,我用劲,萝卜终于拨出卜来。方法二:求助他人。齐天大圣孙悟空,路上遇到老妖怪。请来神仙降妖魔,取经路上保太平。方法三:坚持到底。发明大王爱迪生,寻找材料做灯丝。千百次失败再尝试,终于发明电灯了。)
  借助这些方法,请没有做完的同学把花做好。
  师:光想尝试、敢尝试,没有方法不行,有了方法还需要合作、坚持,要“会试”。
  (呈现第三把金钥匙,上写:我会试。)
  【设计反思:激起了尝试的欲望,练就了尝试的胆量后,我们还需要关注方法和策略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花草苑”里“制作纸花”的教学环节,有效地抓住学生面临的不同矛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
  三、生活馆里巧体验。指导生活
  师:(打开“生活馆”的大门)生活中,小朋友们想尝试做的事情有哪些?
  生1:我想洗碗、洗衣服。
  生2:我想尝试自己梳头。
  生3:我想尝试一个人去买东西。
  师:我们想尝试的东西还真多。下面我们就来现场尝试一项。自己叠衣服,看谁叠得又快又整齐。
  (学生开始叠衣服,水平差距很大。)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叠得又快又好,有什么窍门吗?
  生1:我自己经常叠衣服。
  师:你有生活的经验。
  生2:要把衣服的拉链先拉上,然后对整齐。
  师:嗯,这位同学很有方法。
  生3:我经常看妈妈叠衣服。所以就记住了。
  师:你很善于观察。
  师:有些小朋友的衣服却叠得不怎么样,你也能找找原因吗?
  生1:妈妈从来不教我。
  生2:我每次要叠衣服,他们都说:去学习,不要你们做的事别帮忙。越帮越忙。
  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出来了,家长很多时候会阻止我们去做一些事情,那么家长是怎么想的呢?请看小记者的采访。
  (媒体呈现采访家长的录像。)
  家长1:孩子才上小学,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只会越做越糟。
  家长2:我家孩子很莽撞,不知道区别哪些可以去尝试,哪些不可以去尝试,所以还是不要尝试比较好。
  家长3:现在的孩子很娇惯,有时候让他去尝试,他就会说不会做,又不肯学,所以只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家长4:我家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我做。比如梳头,她自己不太会,结果我还要再梳一次,浪费时间。)
  师:孩子因不会做而越做越糟、胡乱尝试不安全、不肯尝试有点懒、做不好浪费时间……家长的想法还真多。看来要想获得尝试的机会。还要告诉家长,我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做了。
  生2:我想说:不要总是把我们当作小孩!
  生3:我想对爷爷奶奶说:现在你们什么都帮我做了,等我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做了,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4:你们总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想今后真的就让我们自己做吧。
  师:家长们听了你们说的话一定会很高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真正要让家长放心,我们得落实在行动中。
  四、课后巧评比,养成好习惯
  师:尝试的习惯不是一节课、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我们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努力尝试。学校将对大家的尝试情况进行评比。请看评比表格:
  师:请把这张卡贴在《成长小脚丫》本月评比栏中,请爸爸妈妈在家长感言栏内写上对你尝试的总体评价,自己围绕尝试体验写一篇成长日记。在此基础上,评比尝试小能手,发给尝试卡,粘贴在《成长小脚丫》上。想得卡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师:今天在试试吧里,我们不仅玩得开心,学得快乐,而且还获得了三把金钥匙:我想试、我敢试、我会试。试试吧的活动结束了。他要和小朋友说再见了。
  生(恋恋不舍地):试试吧,再见!
  师:虽然尝试吧的活动结束了,但是尝试却已经扎根我们的心头,所以尝试吧,我们天天见!一起说:尝试吧,天天见!
  生(开心地):试试吧,天天见!
  【设计反思: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教师抓住了“做与不做”,“坚持做与三分钟热度做”这两组矛盾,通过再现生活原生态、倾听家长的心声、实际行动会选择、持之以恒好习惯等活动环节有效地达成了目标。除了关注课堂,老师还借助评价,把习惯的养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出了生活中尝试的评价细则,并利用评价手册《成长小脚丫》记录评价结果,撰写体验日记,张贴达标卡片,从而把一节课的内容延续为一个长期的行为养成过程。】
  (作者单位:丹阳市正则小学江苏镇江2123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其他文献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广州市黄埔海关首次披露,该海关去年在“109”系列特大毒品走私案中查获走私海洛因1033.36公斤,是新中国禁毒史上查获走私海洛因数量最大的案件。中国海关总署于6月25日在广东虎门将这批毒品全部销毁。  多年来,对于如何更好地处理缴获的毒品存有争议。部分禁毒与医药领域专家呼吁改变毒品处理方式,并探讨毒品还原为止痛药造福国民的可能性。  公安部禁毒局禁毒专家王刚在接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