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究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日益深化,其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效的课堂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且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而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完全开发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而通过课程改革能开展更加高效率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完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了?笔者通过对于实践数学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就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大致从三方面进行考量,并在其中简单说明它的优势和作用。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当然也是一个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情景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以比较简洁的方式让学生相对轻松的吸纳知识,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小学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给学生创造体验相应知识点的环境,帮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难点映射到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当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另一方面,引入这种教学方式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科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及形、声、色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良好的教学情景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运转效率,并逐渐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将学习当成一件即轻松又愉快的事。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
  传统的教育工作基本流程就是老师先在黑板上列出基本知识点,然后言传身教,学生在讲桌下听讲,老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举手回答,然后老师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详细的解答,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而学生作为一个旁听者进行的,弊端就在于学生缺乏自己对于很多知识点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的体验过程,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数学教学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并抓住这一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好奇心以及自我表现欲强的特性,使学生能够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向学生讲解三角形以及圆等等的定义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圆形,圆形为什么会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等等,以作业的要求让他们去思考,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都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到课堂:地球是圆的,瓶盖是圆的,为什么体育运动都是用圆的物体来比赛;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样的方式就是围绕学生来展开教育工作,并在很大程度能锻炼学生对数学现象的分析思考能力,而且在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之后,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吸收,并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和效率。
  三、创新设计教学课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果只有对书本的理解而不能学以致用是完全不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从小做起。小学数学的书本知识大部分都是非常基础也比较单一的,我们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准备比较新颖丰富的课题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给学生门灌输比较全面的知识,尽量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而数学是一门注重思路和逻辑的学科,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引导学生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去解读教材,更加形象具体的用日常生活的具体例子去理解文本信息,将以往只能用语言描述的问题生动的反映出来,从而改善了枯燥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学习的实践能力也更强。
  在讲解路程问题这一节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先给孩子们播放了关于非洲大草原上猎豹和羚羊的故事,然后分析这个生物现象所体现的数学问题来引入本次课堂的内容,不仅让学生把这个数学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也让学生学到了许多有关的生物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让它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更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把数学和许多生活问题能联系在一起。
  课程改革中的改革二字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效率,二则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创新设计课程等等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实非上述三方面内容可以概括的,而课程改革是非常值得的我们重视并实施的一项工作。只有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顺利的开展,才能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从而为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的进程铺好前进的道路。
其他文献
摘要 热身活动(Warm up)是小学英语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前奏。它能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打好铺垫;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关键词热身活动激发兴趣针对性强形式多样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现在无论到哪里听课,每节课在教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要实现高效的阅读效果,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纲举目张,顺藤摸瓜,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欣赏课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处留白,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说话训练,由点及面,阅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高效阅读 思维训练 感悟文本 教学资源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6课《小松鼠找花生果》是
期刊
摘要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写作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也有各自的教學规律,低学段主要是写话训练。  关键词 写话 积累素材 读写结合 整合教材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根据本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写话教学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积累素材,提供写作源泉  阅读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课本、各种各样的杂志、报纸、书籍,都可成为学生的阅读对象
期刊
摘要 神话的教学常因为教师纠缠于内容的讲解而使学生陷入语文学习的误区。只有在教学中发现神话的语言之美,指导学生回归语文的本真质态,方能让学生真正习得语言。  关键词 神话教学 回归 本真语文  神话流传久远,神话中充满奇妙幻想,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性。和儿童解读这样的文本,要依照解读人性的角度,将故事与语言完美融合,依托文本之美,走一条自然本真之路。要想把握住这个宗旨,就必须要突出“语文本真”,抓牢语
期刊
摘要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应是学生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目标、气氛、参与度就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应明确目标,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目标 气氛 参与度 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是在教学目标指导下的积极知识构建过程。如果课堂教学依旧走授受式道路,学生只能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雨点点,滋润了教师们的心田,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一些“美丽的课堂”上出现了赶时髦、走形式、摆花架子等华而不实的现象,与新课程倡导的真实、扎实、朴实相距甚远,违背了课改的初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么,“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追求真实,促进生成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12册
期刊
摘要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強语文素养,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活动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那么,教师应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
期刊
教材解读:FLASH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动画制作软件,目前运用到的领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学生在三、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画图、文字的输入和编辑等计算机知识,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了拓展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发展学生特长,我对五年级部分学生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这门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的总体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广泛兴趣爱好、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富有想象力的素质,本节课的分目标是让学生在提出问
期刊
随著《半截蜡烛》公开课的磨炼,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思维的碰撞。从研磨文本到创作教案,从教学预设到教学生成,从上课之前的信心十足到上课之后的耿耿于怀,我在不断学习著 、实践著 、思索著 ……  一、对话,激活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捕捉文本形象,品味文本语言是语文课堂的两项基本任务,而“对话”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个文本并
期刊
教學目标:(1)科学概念。①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②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布等。(2)科学探究。①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②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③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懂得材料的使用情况标志着一个社会技术发展的水平。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由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