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非遗文化传承探索——以湘西土家织锦为例

来源 :大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媒体时代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传播非遗文化、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良好契机,融媒体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在非遗文化和当代大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数字化、智能化、互动性的桥梁。以湘西土家织锦为例,分析湘西土家织锦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审美品质和价值,探寻融媒体时代高校非遗文化传承的可行性,通过课程思政、校园官方微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播,树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书写大国文化新篇章,实现文化育人,使大学生更好地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其他文献
从无人机种类与技术概念上对无人机技术进行简述,并从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国家专用地调查等两方面对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进行说明。无人机技术以高效性、真实性、便捷性三方面特点,广泛应用于土地的调查与测量中。本研究分析了无人机技术在国土调查、测量、外业成果测绘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家今后将展开的资源调查提供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目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关注,深入挖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并加大其传播力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然而,目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融媒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融媒体具有受众多、传播度高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能依托融媒体的大环境,创新内容和形式,充分吸收其优势资源,则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创新传播。
交流轮岗教师是实现县(区)域教育均衡的重要力量。通过访谈发现,交流轮岗教师存在发展边缘化、学术边缘化、福利待遇边缘化、人际关系边缘化与自主边缘化等现象。现在的教育生态、交流轮岗机制以及教师自身的状态是导致边缘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要突破困境,可从几个方面努力:学校努力为交流教师营造和谐融洽的微观环境,鼓励交流教师积极融入;区域相关管理部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降低交流教师边缘化的可能;交流轮岗教师
"中国经典研读(《论语》)"课是思政课程与人文类课程的接榫处,在基础文科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自2012年至今,这门课在清华大学前后经历了三次全方位的革新与重塑。一是在课堂模式上,以圆桌式小班研讨为依托,初步建成文科挑战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二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形成"孔子+鲁迅"的融合式教学,以毛泽东思想作为重要的智力支持,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好评。三是将这门课建设成全校通识课,中华文
<正>一、新技术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助力“教学评一体”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思维方法”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启示学生该如何看问题、想问题。如果仅仅只遵循单篇课文的情境,把识字写字、学词读文、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等作为教学目标,那么本单元的学习价值就被语文知识和技能窄化了。从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出发,我们思考的是二年级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言语的获得、道理
期刊
囊性纤维化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递调节因子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囊性纤维化跨膜传递调节因子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进而引起外分泌腺功能紊乱,可累及呼吸、消化、生殖等多个系统。随着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精准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基因诊断和治疗逐步成为当下医学研究的热点。
绘本是一种极易被学生接受的读物,其中简单的图画、文字,有趣的故事、情节,往往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对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现阶段在开展德善课程中,教师也应当做好绘本的筛选、绘本的巧妙解读、绘本阅读活动的巧妙设计,从而助推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
思维导图与语文教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如果将两者完美结合,则会迸发出不一样的能量。思维导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思维,用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为语文教学和学习另辟蹊径,改善了以往语文教学的枯燥无味,在点亮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图文结合,你说我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悄悄地出现在当今的语文课内外教学中。本文将从思维导图运用于实际课堂的角度出发,探索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
本文立足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结合选择性必修3相关内容,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到四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向梳理,“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整体建构,尝试在大历史的时空底色中透视“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于单元界面的历史演进疏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定位辽宋夏金元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特征;基于单元本体的时空底色探究文化现象的缘由与面相;基于单课文本的精研细磨扫描文化现象的
如何讲好“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本文通过教科书单课文本的解读,单元逻辑的疏通,以及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跨单元视界,从唯物史观的科学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理论高度,特别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视角,理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人类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并提出“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的整体思路和设计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