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环节入手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训练就是以听、说、读、写为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因此,要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就要抓住关键环节,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
  一、重视听,抓好基础
  语言运用的基础就是听,不会倾听就无法交谈,无法和人有效沟通。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一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学生都得学好、学扎实。
  (1)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听的能力越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就越强,它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将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意见。这时我总是暗示学生要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还要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注意倾听,然后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2)掌握方法,学会思考。通过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的目标,就必须认真听、仔细思考,他主要讲什么,我能概括他的内容是什么吗?我有什么启发,感受如何,他的观点对吗?教学中,我适时增添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听的内容,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上课前让学生倾听关于宇宙有关知识的叙述,听了以后让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边听边记的,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学生就能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了。
  (3)听说结合,掌握技巧。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段都有 “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话和说话。为了加强听说训练,我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语言材料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倾听,而且学会评价、学会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习《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我首先播放有声读物,让学生仔细听,然后说说自己童年生活中有哪些发现,进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加强说,注重效果
  说话是一种技能,必须及早训练,尽快形成。为有效改变“有的学生出了学校不善说话,甚至终身不善说话”的现象,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概述课文内容,多练基本功。概述课文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语言文字浅显易懂,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如《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穷人》等,我采取学生自读课文,开展概述故事梗概的比赛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多说说、多评评,达到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目标。
  (2)述说感受体验,提高理解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多说体验感受。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让学生看插图,反复朗读移情体验:当读到 “走近跟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嚼,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有的学生说:“老班长吃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头简直不敢想象。”有的学生说:“老班长的喉咙一定会扎破的。”这时抓住学生对老班长动作、表情等描写,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3)仿说人事物景,培养运用能力。选取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说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既提供了学生说话的桥梁和捷径,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账单,学生都能踊跃发言,效果很好。
  三、反复读,感悟熏陶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1)悟遣词造句之妙。遣词造句是构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成、发展语言的“活力细胞”。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真正达到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其中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学生在读中生疑:“绿”是什么意思?我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请他们再读。一生说:“绿”就是吹绿。我补充并引导学生:王安石写这句诗曾修改很多次,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使学生感悟到“绿”字的妙处。
  (2)悟“情理意味”之味。课文的情理意味是一种深刻的内涵美。打动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它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读书只有让学生与文本共呼吸,共体验,共感动,以一颗完整的心灵去感悟、去体验、去升华,方能达到一种境界。我通过 “导悟”,或点拨,或调侃,或质疑,或总结,将文本情境,文本经历巧妙嫁接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导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感悟生命中的情理。
  四、强化写,全面提高
  (1)摘录好词佳句,积累语言素材。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即使要表达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也很难表达生动、形象,很难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我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准备好词佳句摘录本,预习课文时读读喜欢的词句,课堂上写写课文中精妙的句段,课后找找、读读、写写类似的描写句段,同时不定期进行展评,鞭策学生多积累语言素材。
  (2)开展仿写续写,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本的很多范文,不仅文体多样、形式规范,而且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是学生朗读的语言材料,也是学生练笔的范本。为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我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对范文广泛开展仿写、续写等练笔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进一步领悟,而且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普化小学)
其他文献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000亿元,能源需要量约为9300万tce左右,人均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8tce左右.因此,仅靠能源单边供给难以保障云南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随着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各个领域的普及,它也成为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的体育选修课。怎样才能打好乒乓球,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应思考的问题。乒乓球虽然普及,人人会打几个回合,但是真正能打好的不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乒乓球教师,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有由于受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场地及器材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想把乒乓球运动搞好,成为一个难题。在教学方面,其中正手近台攻球技术是乒乓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