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无烟火始成家”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偶然读到清代孙奇逢的一句诗,叫“学有源泉方入妙,语无烟火始成家”。这两句话都是在说,做学问、说意见要有约束。做学问的约束,是要有源泉。
  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知道这个问题,前人是怎么说的,哪些已经研究过了,哪些是共识,哪些是分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创见。
  但更重要的是下半句,“语无烟火始成家”。烟火可以简单理解成各种情绪或者立场。说话写字带有强烈的立场,那当然读者喜欢,市场喜欢,但缺点是留不久,很难成为一代大家。
  (谁与争锋摘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
  【適用话题】立场 强烈与平淡 大家风格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沟通的技巧 交往 个体的力量 真诚  我不管开始着手什么事情,最初考虑的便是:建立一对一的关系。  如果是一对一,一定会产生一个约定。这个约定不一定是语言上的,也有可能是相互之间心灵上的约定。如果这个约定得以实现,你便向前迈出了一步。  我是一个对不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人。小时候,好像每个地方,都是由居住在此地的孩子们圈起的地盘似的。如果骑着自行车去外面的公园玩耍,公园地盘上的孩子就
期刊
【适用话题】温情 珍爱生活 乡愁 简单与复杂  作文君:“这里是武汉,这里是我的家。”2020年3月8日,由徐帆配音的战“疫”纪录片《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正式上线。而这次配音,也让离家30年之久的徐帆有机会深情凝望故乡的人和事。  20岁,我离开武漢来北京上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人艺,然后就把父母接到北京,也就很少回去了。这么多年,几次回武汉都是匆匆忙忙,好像也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重逛一
期刊
【适用话题】诗意人生 热情 积极生活  我读初二那年,学校要开大会,班主任让我写首诗到台上朗诵。她大概只是觉得,一个作文写得还不错的人,应该也会写诗。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几乎全民都在写诗。那时诗歌几乎是小说之外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文体。  我接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便奋笔写了一首。考虑到盛会的气氛,我觉得诗不能写得太私人化,可那时我也不知道怎样选择更为公众化的题材,就写了一首类似于
期刊
【適用话题】神秘 区别 藏与露  假如非要遮住一部分脸,亚洲人更偏爱口罩,欧洲人则离不开墨镜,这是为什么呢?  扬长避短的口罩障眼法  日本某档综艺节目曾在街头做过随机采访,在100名女性中,只有45人愿意在摄像机前摘下口罩。这些女生不是对自己的颜值有信心,就是为自己化了全妆而窃喜。  相比欧洲人的长相,亚洲人的非立体式五官确实不占优势,别有特色的塌鼻子、香肠嘴、国字脸都是拉低颜值的利器,但这些不
期刊
【适用话题】自学 学习 交流 人脉 业余  作文君:酒井子是B站一名剪刀手UP主,从追星入门自学剪辑后,现在,商业视频剪辑成了她每年不小的一笔副业收入。剪辑入门简单,自学素材丰富,也许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视频剪辑,尝试发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我开始学习剪辑的时候是在大学,一开始本着追星“为爱发电”的目的去学的,两年左右,才开始决定接商单。为爱发电的视频会收到平台的打赏,但是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期刊
【适用话题】感恩 善良 回报  2020年4月,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在“一二”的口号下,墨镜男一脚踹开了朴实无华的大门。那个被踹开家门的主人,叫朱之文,也就是“大衣哥”。房门外,墨镜男吹嘘踹门这事无关紧要,仿佛做了很光彩的事。接下来,朱之文走出房门,1/4的笑容,3/4的哭丧,将强颜欢笑这四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没有追问责任人,反而心平气和地“笑着”与大家合影。朱之文回应道:“一个村的人喝了酒
期刊
【适用话题】真相 进与退 分享 抵抗诱惑  作文君:2019年下半年,蒋方舟开始了一场“互联网脱退”实验。蒋方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如何呢?一起来看!  “互联网脱退”,准确地说并不是完全不上网,而是基本不看——基本不浏览社交网络;不吵——不进入任何微信群,不在社交网络上陷入争论;不聊——尽量减少在微信上跟人唠嗑。  第一,说说不看。  我现在已经很少看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了。公共空间的枯萎导致
期刊
【适用话题】梦想 克服心理恐惧 勇敢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表现之一,就是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我会结巴、忘词、面红耳赤,紧张到不知所措。每次上讲台都像受刑。因为焦虑,我想学心理学,于是读了师范院校。但在师范院校,我又经常会为将来某一天可能站上讲台而焦虑万分。  研二时,某所成人自考的大学要找一个研究生做兼职的心理学教师,教变态心理学。我那时候很缺錢,犹豫了很久,一狠心,把活儿应承了下来。  
期刊
“是呀,假如人们当时都明白这是坏事而不该去做的话,事情本来不致如此。”人们在谈起生活中的恶时,常常这样说。“设想一下,一个人放弃了作恶,拒绝参与恶行——这对于共同的事业,对于大家的生活能产生什么影响?人们生活的改变要靠全社会来做,只靠单个人是不行的。”  不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但难道因为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这只已感受到春天即将来临的燕子,就不再飞翔,而只是坐等吗?如果每一朵花蕾和每一棵小草都这
期刊
假设书信中有这么一句感谢的话“收到来信,致上由衷感謝”,这是相当郑重的言辞。不过,“实在欣喜,所以重复看了两次”,则比较新颖又能传达出感谢之意,当收信人见到这一句话,一定会很高兴。  夏目漱石写了一本小说《草枕》,收到读者寄来的感想。他是这么回的:“在您的评论中,有溢美之言。您是一位高尚的绅士,因此我认为必须要恭敬拜读您的来信,再隆重致谢。”接着是“实在欣喜,所以重复看了两次”。  如此画龙点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