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功能的演进与变迁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五四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再到大革命时期,《新青年》刊载文章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不仅反映出当时中国思想界发展转变的复杂和曲折,也成为中共早期报刊功能演进与变迁的缩影。从这一时期《新青年》刊载文章类型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新青年》逐渐从思想界统一战线平台转变为党的机关刊物,从而完成其主要功能的转变。
  [关键词]《新青年》;功能;演进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11-0016-0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对报刊做出明确分工,并且这种分工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新青年》作为党创立初期的机关刊物,其宣言及刊载文章类型也几经调整。
  《新青年》季刊宣称,“真正的解放中国,终究是劳动阶级的事业,所以《新青年》的职志,要与中国社会思想以正确的指导,要与中国劳动平民以智识的武器。”[1]1925年《新青年》月刊复刊,其主要任务是要“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见地运用到理论和实际方面,作成有系统的多方面问题的解释”。
  笔者之所以将《新青年》(1919年5月—1926年7月)刊载文章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报刊以《新青年》最为重要、最具有代表性。对其刊载文章类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能管中窥豹,从而看到中共早期中央报刊的功能演进与变迁。
  一、五四之后的《新青年》概况
  《新青年》“自第8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2]除了在栏目上直接设置“俄罗斯研究”外,突出变化表现在刊登文章的内容比例上明显的倾向社会主义。但《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涉及并不是从第8卷开始的,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5号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20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的《由经济上解释近代中国思想变动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来看待中国近代的思想变革;同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第7卷第6号),“这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3]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后,其所发表的文章、杂志的整体设计以及作者构成等都有所变化,除了在栏目上直接设置“俄罗斯研究”外,突出变化表现在刊登文章的内容比例上明显的倾向社会主义。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是出于新的编辑部与原有作者在思想倾向上产生的分歧,从而导致了作者队伍的分化与更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随着历史使命的变化,其刊载的文章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及其刊载文章类型分析
  五四运动至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期间,《新青年》共出版了第6卷第5号、6号;第7卷第1、2、3、4、5、6号,其中第6号为《劳动节纪念号》(1920年5月1日出版)。从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新青年》可谓兼容并包,刊登各种社会新思潮,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运动、杜威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文章都曾经在这一时期的《新青年》上刊登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第6卷第5号和6号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下两篇)、《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两篇)、马克思生平介绍(两篇)。关于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有顾兆熊和黄凌霜发表在第6卷第5号上的《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学说批评》两篇。关于工读互助团的问题,《新青年》第7卷第2号和第7卷第5号对工读互助团进行了介绍与反思。关于新村运动,第6卷第6号刊登周作人《游日杂感》、第7卷第2号刊登周作人《新村的精神》、第7卷第3号刊登日本人武者小路实笃《与支那未知的友人》,第4号刊登了《新村北京支部启事》,介绍并宣传新村运动的情况。关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早在第6卷第4号就已经讨论过了,之后《新青年》在第7卷第1、2、3、4号分别刊发了《杜威讲演录》。
  尽管《新青年》第6卷第5号刊登了《马克思研究专号》,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马上成为《新青年》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也还不是社会思潮的中心,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处于与其他各种社会改革思潮的斗争之中。正是有了这一时期的斗争,马克思主义才最终体现出其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可操作性,才取得了思想界的主导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五四时期《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开历史先河之功。[4]
  三、作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的《新青年》及其刊载文章类型分析
  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新青年》作为其机关刊物并没有完全断绝与早期《新青年》同人之间的联系,还不时发表以往同人的文章,主要是关于文学、小说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不涉及政治。这是早期统一战线在报刊领域的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尤其是那些大学的学者和知名的社会人士,建立一个广泛的思想统一战线。因此这一时期的《新青年》实际上发挥着思想界之统一战线功能。
  从《新青年》第8卷第1号到第9卷第3号,是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间出版的。尽管此时的《新青年》并没有与早期同人完全决裂,仍然刊发早期同人所作的文学理论、小说以及诗作等等方面的文章,发挥着思想界统一战线的功能。但是,与五四时期相比较,这方面的文章所占分量少得多了,讨论罢工、社会主义、俄罗斯、中国时局、青年、妇女、劳动问题方面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
  如果说第6卷、第7卷还主要是思想界统一战线的话,那么从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就更倾向于共产主义了,而且几乎每期都会设置《俄罗斯研究》专栏,专门探讨俄罗斯革命后的社会状况、俄罗斯革命的指导思想、俄罗斯劳农政府的运行等具体问题。对俄罗斯、社会主义的研究和讨论以及对无政府主义的批驳等都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新青年》作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其思想倾向——走俄国人的路,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也远不止统一战线这么简单。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的社会情形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合适的道路和指南才是其最重要的任务。   四、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新青年》及其刊载文章类型分析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新青年》经历了停刊(1922年7月第9卷第6号)、复刊(1923年6月季刊)、再停刊(1924年12月20号季刊停刊)、再复刊(1925年4月不定期刊),最后终刊(1926年7月20日不定期刊终刊)的曲折发展。这一时期的《新青年》承担的是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刊物的历史使命,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它必须采取积极斗争、驳斥的方式来捍卫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政策和理论,哪怕有些政策被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是错误的。但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捍卫党的政策策略是组织纪律,因为“那时,党中央认为报刊宣传是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全服从党的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5]例如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党报党刊“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6]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则要求:“党的一切机关报,均须由已经证实为忠于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共产党员编辑。”[7]“一切定期的或其他的报纸与出版物须完全服从党的中央委员会。”[8]
  这期间中国革命形势日新月异,革命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反映到《新青年》上就是其刊登内容随着具体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后,《新青年》出版了第9卷第5号、1922年7月出版了第6号后休刊。从这两期的文章安排来看,与之前的《新青年》相比,仍然有文学的理论文章和小说,但数量很少,仅在第5号上有一篇论文、两首新诗,第6号新诗四首,其他各期上没有这些类型的文章。这充分说明,对于那种纯粹哲学、文学理论的探讨已经不再为《新青年》所注重。为了清楚地展示这一变化,将《新青年》第8卷第4号、季刊第二期以及不定期刊第二号的目录陈列出来,便于直观的比较:
  《新青年》第8卷第4号目录如下:
  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陈独秀;
  唯物史观在现代历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
  最近德国政治变迁,张慰慈;
  劳工神圣颂,HM;
  儿童的文学,周作人;
  做诗的一点经验,俞平伯;
  诗五首;
  幸福,俄国阿尔支拨绥夫著,鲁迅译;
  深夜的喇叭,日本千家元磨著,周作人译;
  反动力怎样帮忙,杜威著,震瀛译;
  法国劳动总联合会会章,汉俊译;
  批评罗素论苏维埃俄罗斯,震瀛译;
  罗素——一个失望的游客,袁振英译;
  俄罗斯研究专栏:
  苏维埃的教育
  彼得格拉的写真
  苏维埃俄罗斯的劳动组织
  革命的俄罗斯底学校和学生
  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
  文艺与布尔赛维克
  赤军教育
  中立派大会
  俄罗斯的实业问题
  苏维埃俄罗斯的社会改造
  劳农政府召集经过情形
  过渡时代的经济
  (第8卷第4号的俄罗斯研究专栏文章均为震瀛翻译)
  《新青年》季刊第二期目录如下:
  科学与人生观序,陈独秀;
  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瞿秋白;
  经济形式与社会关系之变迁,蒋光赤;
  社会之现在及将来,周佛海;
  列宁论,张秋人;
  马克思之资本论(读书录),周佛海;
  自民主主义至社会主义,屈维它;
  俄国新经济政策,山川均著,王国源译;
  共产国际一九二三年大执行委员会纪要,施陶父辑;
  俄罗斯无政府党宣言,张国焘译。
  《新青年》不定期刊第二号目录如下:
  孙中山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瞿秋白;
  “二七”前后工会运动略史,张特立;
  托洛茨基主义或列宁主义,斯大林,郑超麟译;
  西欧农民运动的前途,马丁洛夫,郑超麟译;
  一九二四年之世界形势,任卓宣;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之研究,萧子暲;
  道维斯计划与世界帝国主义,瞿秋白;
  从上述目录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新青年》已经不再具有思想界统一战线的性质,它的历史使命更清楚、更明确——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从1919年5月到1926年7月,中国社会经历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大革命时期等重大历史事件与变革,《新青年》在这一时期刊载文章类型的显著变化,体现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发展转变的复杂和曲折,也成为中共早期报刊功能演进与变迁的缩影。从《新青年》刊载文章类型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青年》逐渐从思想界统一战线平台发展成为党的机关刊物,从而完成其主要功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瞿秋白.新青年之新宣言[A].新青年(季刊第1期)影印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2.
  [2]《新青年》(第8卷)影印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3]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2.
  [4]《新青年》第6卷第5号原定于1919年5月出版,实际上是1919年9月才正式出版的,但出版日期仍然标明为1919年5月。《晨报》副刊在1919年5月5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由于《新青年》的出版遇到了印刷方面的问题,不得不推迟;而《晨报》作为日报必须及时出刊,《新青年》则直到1919年9月才正式出刊。由此形成了《晨报》一马当先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事实。但《新青年》和《晨报》同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早的堡垒,它们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是应该肯定的。
  [5]徐方平.蔡和森与《向导》周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
  [6][7][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7.41.43.
  本文系湖北社科基金项目“中共早期报刊研究”、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研究——以中共早期报刊为视角”、湖北大学青年教师项目“中共早期报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徐信华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白璇煜
其他文献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考察党的文献对群众路线的论述,主要是从党的理念、科学方法论和党的作风等三个层面上论述群众路线的  记者:严教授,您好!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其实自党的十八大以后,“群众路线”便逐渐成为媒体上的一个热词。请您向本刊读者谈谈党中央开
期刊
一月  1日, 2013年上海市各界人士新年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上海市党政军领导韩正、杨雄等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共聚一堂,喜迎新年。  4日,上海市委举行常委会,审议本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实施办法(送审稿)》和市委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若干规则(送审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主持会议并讲话。韩正指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严格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创新项目党建运行模式的实践,并在分析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项目党建;运行模式;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46-03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企业,在国内素以承担大体量、超高层建筑为擅
期刊
一、十八大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记者:石主任,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国道路、中国梦等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首先请问,十八大为什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石仲泉:这要从十七大讲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在相当长时间不十分明确。十七大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概括了它的两个重要内涵,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些什么内容;另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
期刊
[摘 要]制度加科技是当前预防腐败的创新途径和有效措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油公司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把MIS系统应用于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起到了对权力运行“事前制约、事中控制、即时可纠”的作用,强化了制度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使制度执行变得刚性有力,使权力监督变得阳光透明。  [关键词]科技手段;廉洁风险;监督制约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根本在于创建活力支部,而创建活力支部的基础在于创新组织生活。上港集团党委突出学习型、融入型、互动型、实践型,推动组织生活实现角色、内容、形式创新,并从增强融入性、扩大开放性、注重包容性、体现群众性、倡导竞争性上,着力建设活力支部,努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双创;活力  [中图分类号] D2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 要]党务公开对于“强组织,增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党务公开,规划了启动、适应、整合、深化四个阶段中领导小组、党员、群众的各自职责,明确了党务公开与校务公开、党政工之间、公开内容与公开形式、向党员公开与向群众公开的四个关系。在此基础上,注重机制建设和流程设计,加强关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党务公开策略研究,以进一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党务公
期刊
[摘 要]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街道)通过构建“一圈五网”区域性组织体系和配套的综治工作子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是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党建;一圈五网;矛盾化解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55-03  如何进一步整合基层维护
期刊
[摘 要]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从“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大兴党的四大作风”到“八项规定”。党始终将作风建设的理论之树植根实践大地,同生共长,为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有力保证。  [关键词]作风建设;理论;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 D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推进社会建设和社区管理过程中,面对二元结构、多元需求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区共治新途径,努力搭建社区共治新平台,建立健全居民自治新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共治自治新格局。  [关键词]社区党建;积极探索;共治自治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