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人寻常型银屑病与6p21.3区域内的六个微卫星标记和4q上的两个微卫星标记是否连锁,以寻找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

方法

利用选取的微卫星位点作为标记,采用微卫星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及分型技术,选取205例经确诊并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对其中14个银屑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

在研究的家系中未发现4q上的微卫星标记与银屑病易感基因之间的连锁,而在染色体6p21.3区域存在着与之有连锁关系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D6S273位点上两点分析最大LOD值为1.26)。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中国人银屑病患者中,染色体6p21.3区域可能存在银屑病易感基因。

其他文献
期刊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病之一。目前在诸多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中,细胞培养仍是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最为可靠的方法。然而,该方法耗时、繁琐,且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我们就细胞培养中标本保存温度、盲传是否明显增加检出率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一种新的标本接种方法,观察这种方法是否可用于临床。
目的 观察人正常头皮毛囊真皮成分的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繁殖曲线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在4种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并在基础培养基、常规培养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中进行3H-TdR掺入,测定细胞代谢情况.结果 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呈现三个时相,停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3种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循证医学[1,2](eviden 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尽量以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rt将EBM定义为“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3]。EBM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的区别[4]。传统医学依据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高年资医生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
目的 调查男性同性性接触者(MSM)性病(STD)流行状况,并探讨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337例MSM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57例深入访谈。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25.8%)MSM曾患STD,近1年STD发病率为7.7%。曾患STD者同性性伴数多于未曾患STD者(P<0.05)。前者在浴池(P<0.01)、公厕(P<0.01)寻找同性性伴,与当地同性陌生人和外地人发生性关系(P
大疱性类天疱疮(BP)、线状IgA大疱病(LABD)、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和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等疾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目前普遍认为,IgA型抗体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BMZ)是LABD的特征.近来研究发现BP、EBA和BSLE等亦存在IgA型基底膜带抗体(BMZ-Ah)[1],因此我们应用免疫印迹法对这组疾病的IgA型和IgG型BMZ-An进行分析.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未明,但银屑病的家族发病和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并由此进行了大量的医学遗传学研究,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从资料中[1]发现,有家族史的银屑病患者初发年龄比无家族史者要早。Farber等[2]研究及我国上海市1985年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中也有类似结果。同时,不少的研究证实,性别及环境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银屑病患者的父母生育年龄对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