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机加工领域,有一种小于二分之一的非完整孔径结构,在测量控制方面,无法使用塞规、卡尺、内径量表等检具测量,目前运用三坐标进行测量控制,为了快速及时对加加工尺寸进行测量控制,特设计以下快速检测检具。
关键词:圆弧 比较测量法 校对规 定位块 千分尺
1、技术背景:
5J30T前后壳体倒档孔不是一个完整孔,只有整个孔的2/5部分,此孔的精度比较高,公差只有0.1mm。在现场加工时,无法使用常用的塞规或者R规等检具进行测量控制,目前是通过三坐标进行测量,但是三坐标测量存在以下不足: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孔壁上要采上多个点,增加了测量的时间,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现场机加工时,由于刀具的磨损等因素,无法控制孔径的大小,使得每个零件都要送三坐标检测。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验证,应用比较测量法原理,现设计一种通过千分表与零件尺寸极限偏差的标准量块对零,再与零件进行比较,来确定零件孔径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从而对现场的机加工零件进行控制。
2、设计思路:
此设计是应用比较测量法原理而设计的。
根据在比较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转换,可将比较法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两类。一、直接比较法最简单的直接比较法就是将待测量与量具上属于同类物理量的标准量进行直接比较,测出其大小。例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二、间接比较法是通过被测参数与某个标准量(校准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被测参数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值,由于标准量是已知的。因此,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等于偏差值与标准量的简单代数和。这样,只要你把标准量定准,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就可很便捷测出。
3、技术方案:
此检具是应用间接比较法的原理而设计的,通过与校对规(件6)进行比较,从而间接地测量零件的加工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使用时先将千分表在校对规(通端)上调零后,再记录千分表在校对规(止端)上的变化数值,如果测量工件时千分表的数值在此数值内,则认为工件尺寸合适。
4、设计分析:
由于零件的尺寸公差只有0.1mm,在Inventor草绘环境下便可以模拟出表头在0.1mm公差范围内的伸缩长度,如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当弦长AB为16mm时,直径在极限值D22mm与D22.1mm之间变化时,表头的伸缩量只有0.022mm(3.45-3.428),所以决定选用千分表。
5、结构描述:
简图如下:
6、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先将千分表在校对规(通端)上调零后,再记录千分表在校对规(止端)上的变化数值,如果测量工件时千分表的数值在此数值内,则认为工件尺寸合适。
关键词:圆弧 比较测量法 校对规 定位块 千分尺
1、技术背景:
5J30T前后壳体倒档孔不是一个完整孔,只有整个孔的2/5部分,此孔的精度比较高,公差只有0.1mm。在现场加工时,无法使用常用的塞规或者R规等检具进行测量控制,目前是通过三坐标进行测量,但是三坐标测量存在以下不足: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孔壁上要采上多个点,增加了测量的时间,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现场机加工时,由于刀具的磨损等因素,无法控制孔径的大小,使得每个零件都要送三坐标检测。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与验证,应用比较测量法原理,现设计一种通过千分表与零件尺寸极限偏差的标准量块对零,再与零件进行比较,来确定零件孔径尺寸是否在公差范围内,从而对现场的机加工零件进行控制。
2、设计思路:
此设计是应用比较测量法原理而设计的。
根据在比较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转换,可将比较法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间接比较法”两类。一、直接比较法最简单的直接比较法就是将待测量与量具上属于同类物理量的标准量进行直接比较,测出其大小。例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二、间接比较法是通过被测参数与某个标准量(校准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被测参数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值,由于标准量是已知的。因此,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等于偏差值与标准量的简单代数和。这样,只要你把标准量定准,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就可很便捷测出。
3、技术方案:
此检具是应用间接比较法的原理而设计的,通过与校对规(件6)进行比较,从而间接地测量零件的加工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使用时先将千分表在校对规(通端)上调零后,再记录千分表在校对规(止端)上的变化数值,如果测量工件时千分表的数值在此数值内,则认为工件尺寸合适。
4、设计分析:
由于零件的尺寸公差只有0.1mm,在Inventor草绘环境下便可以模拟出表头在0.1mm公差范围内的伸缩长度,如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当弦长AB为16mm时,直径在极限值D22mm与D22.1mm之间变化时,表头的伸缩量只有0.022mm(3.45-3.428),所以决定选用千分表。
5、结构描述:
简图如下:
6、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先将千分表在校对规(通端)上调零后,再记录千分表在校对规(止端)上的变化数值,如果测量工件时千分表的数值在此数值内,则认为工件尺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