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培养和发展中职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中职专业课教学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兴趣,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实训中培养发散思维,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合理运用鼓励与表扬等七方面探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中职;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发散思维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心理学指出:发散思维能力是人的素质和创造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多方面探析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激发学生培养发散思维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兴趣,必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轴类工件的装夹时,教师先拿出三爪自定心卡盘和四爪单动卡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并思考它们的原理,激发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兴趣;此时,有的学生会说出两者结构上的不同,有的学生会提出这两个卡盘是如何使用的。教师可借此机会介入新的知识,讲解两个卡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请学生上台与教师共同演示如何使用这两个卡盘,在消除学生疑惑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完毕后,教师顺势提出:如果夹紧较细长的工件时,能直接使用这些卡盘夹紧工件吗?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在兴趣动力的驱动下,多角度思考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一些学生说可以直接使用卡盘夹紧,一些学生说不能,直接夹紧会导致工件断裂等。这样,在教师的提问和诱导下,学生积极开展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进行探索。
  二、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与智力相比,创造力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更大,而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改变原有僵化的评定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注意营造出民主、和谐而让人心灵舒展、情意共鸣,信息传递与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和谐环境。课堂上提倡敢说、敢想、敢疑的习惯,提倡实验、猜想、合情推理、讨论分析、议疑答疑的交流方式,真正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与共建。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多用启发式、发现式、类比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那些过分强调顺从和循规蹈矩,过分看重分数的教学环境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教师提出的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往往会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答案,与学生一起分析每一个答案,不能对一些认为是异常、怪异,或与教材结论不一致的答案或想法置之不理,否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训小组,把加工工艺图发到每个小组中,让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加工方案,写出加工工艺路线。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激发,并想出很多加工方案。最后,教师将各组加工工艺卡拿出来,全班一起评选最优加工方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能有效地发挥互助学习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写出的所有加工工艺路线,不管与教材是否一致,都要与学生一起对工艺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
  发散思维是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能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创见;而要有创见首先要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就是说,要有创造性思维,不会质疑是不行的。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质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学生在质疑和教师不断引疑解疑的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质疑在于教师的成功引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不单能引导学生质凝而且能激发求知欲。例如,在讲授车刀的材料时,教师提出:为什么高速钢车刀不宜高速车削?在讲授用转动小滑板法车削外圆锥面时,当演示加工完成后,教师提出:为什么转动小滑板就能车削出圆锥面?在讲授车削三角外螺纹时,当演示车削完成后,提出:为什么高速车削三角外螺纹时,只能采用直进法,而不能采用左右切削法?
  四、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心理学认为:教材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内容和学习的课题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教育心理学指出:发散思维的训练应当有意识地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和流畅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养成学生多方向、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例如:在讲授圆锥工件的质量分析时,提出:如果圆锥的锥度不正确,请同学们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列出来。在讲授工件表面修饰时,提出:如果滚花时产生乱纹,请同学们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列出来。在车削三角外螺纹的实操时,如果有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螺距不正确,首先要求学生把造成螺距不正确的原因全部列出来,然后指导学生做出预防措施。
  五、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实训项目比较多,在实操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例如,在车削轴类工件、用麻花钻钻孔、车削外圆锥面、车削多线螺纹等实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车削用量等,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六、训练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应对学生进行摆脱习惯性思维的训练,这类训练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探索事物的存在、运动、发展和联系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以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使思维具有多端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训练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授车削偏心工件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四爪单动卡盘上加工,要用垫片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保证偏心距。这样的类似训练,能使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力。
  七、合理运用鼓励与表扬
  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因此,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在实训中发现学生制作的产品有创新思维成份,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亚群.巧用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J].中学物理,2011,(5).
  [2]胡梅.如何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J].广西教育,2012,(13).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冷焊技术也叫做低热量输入焊接技术,这是区别于热焊接技术而言。近年来,制造业和工业朝着质量更轻、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方向发展,冷焊接技术恰恰在工业和制造业飞速发展之
本文以互联网为教学平台,探讨了基于岁媒体技术的中职VB(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学,并对其优点进行了论述。
在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BIM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电工程,BIM 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所以经常被使用于管线复杂的工程设计中。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分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房建工程项目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模式,而其结构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针对房建工程建筑材料钢筋进行
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四会中专”)是粤西地区东边的一所中职学校。学校承接了自1964年至1985年在此办学的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和广州海关分署干部培训学校的原址,19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短暂性脑缺血病患在临床医治过程当中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药品进行医治的成效进行探讨。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7 年10 月份到2018 年6
“教之道,德为先。”在曹永浩的教育字典里,教育之初衷在于斯,教育之幸福亦在于斯。在迄今为止18年的教育生涯里,曹永浩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原东莞长安职校)一个普通的教师,班主任
市政道路桥梁是人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是公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交通运输系统中缺一不可的。市政市政道路桥梁建筑质量的好坏关乎道路使用情况与群众生命安全
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应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