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舞蹈之我见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ya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花鼓戏是以“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来,然而,所谓的“地花鼓”也就是地面的表现形式,并不是舞台表演的形式.这里的“地面”之意,就是老艺人所说的广场舞蹈.它的内容极为简单,边唱边跳,主要目的就是自娱自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地花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于是才有了“花鼓戏”的出现,它的区别就在于内容形式上具有戏剧性及趣味性.所以花鼓戏就是由地花鼓演化而来.它就是亦歌亦舞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其中,它的音乐更具地方色彩,曲牌多种多样,它的舞蹈部分的比重较轻,大部分是以唱为主,舞蹈动作只是作为辅助形式进行补充和加色.但在笔者看来,既然舞蹈存在于花鼓戏之中,可见,舞蹈在花鼓戏之中也可以立足.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鼓戏其中的舞蹈也需要发展壮大,随着花鼓戏舞蹈的发展和壮大,其与曲调的结合,才能提升对花鼓戏的欣赏.
其他文献
我国面具艺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特造型的特点,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
在赣南采茶戏创新中与传统艺术形式结合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客家人独特的生活表达形式与风格、表演艺术的综合性特点、形式美的提炼程式不能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南昌采茶戏经过长期发展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唱腔特色,这是民俗文化和特殊的语言环境等条件下结出的艺术果实.本文通过分析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和唱腔特色来展开对南昌采茶
从元朝起绥江开始发展,马湖府创治前“地无城邑,居民散居”,设治后即进行“开塞通道,修筑城池”,使绥江这块昔日蛮荒之地成为当时繁华的“夷疆要缺”重镇.因而促进了边疆地区
傩是傩文化的萌生点,傩源自远古先民原始宗教意识和图腾崇拜意识,其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天下太平,“万物
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存在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剪纸艺术的发展更是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蒙古族创作的长调音乐,在全面的、优美的表达了蒙古民族的民族风貌的同时,也全面的展现出了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一种音乐载体,长调音乐是蒙古族的历史
唐卡绘画融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于一身,是西藏民族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藏族人民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积淀着深厚的审美内涵.本文通过追溯唐卡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