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西班牙女郎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类派对风行,参加派对已成为都市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了,策划派对的策派师更是以其敏锐的时尚触觉、广博的知识面和奇妙的创意,成为令人艳羡的新鲜职业。有一位年轻貌美的西班牙女郎在上海专门策划艺术派对,她的名字叫安吉。
  
  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熟悉安吉的人都会亲切地叫她安吉拉。安吉今年27岁,来上海已三年了,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出生在西班牙的一个小岛。她的父亲是位律师,母亲是位教师,她是家里四朵姐妹花中的第三朵。
  安吉当初来中国是为了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她从小通过书本、杂志、电视等传媒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个国家叫中国,从19岁在马德里大学读法律起,安吉便对中国的古典哲学、《论语》、《庄子》及针灸、太极拳等感兴趣,并自学了中文。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考试,她获得了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提供的到中国学中文的奖学金,于2004年9月份来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因为喜欢并想留在上海,她通过申请和考试,进入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任文化事务专员,专门从事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交流工作。
  安吉的工作是以各种形式策划一些西班牙文化艺术活动,如画展、音乐会等,定期在上海的美术馆、博物馆或其它场所举办,用派对的形式介绍和推广西班牙的文化艺术,让中国的年轻人在Happy的同时,了解西班牙的文化艺术。
  
  美丽的异域“策派师”
  
  刚开始办艺术派对时,安吉遇到不少障碍。她先是要和西班牙的艺术家联系具体事宜,然后与上海的有关部门沟通,再找合适的场地,接着要发挥想象策划一场与众不同的艺术派对。
  她以绝对认真的态度去策划一场场艺术派对,她说这不是她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西班牙文化的使者,她把自己比作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因为此时在西班牙人眼里,她就是个“中国通”;而中国人则通过她了解西班牙艺术家的意图。
  有时,一个绝妙的派对创意产生后,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首先是语言:不同国家的语言在表达上都有不同的方式,哪怕是听得懂,理解的意思也会不同;其次是性格,西班牙人热情奔放,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中国人比较内敛含蓄,思维和表达不一定是单一的;还有双方的文化背景与氛围不一样,也会在交流中存在差异。
  遇到交流瓶颈时,安吉苦思冥想,思索着种种解决方案,但都找不到头绪。后来,她灵机一动,就从自己喜欢的《论语》、《庄子》中寻找解决方法,她身体力行着中国的古训,以宽让、淡泊、换位思考的心态与对方交流,障碍竟一一排除。她的耐心和率真赢得了合作方的理解和尊重,由此,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艺术派对脱颖而出,参与者在享受异域艺术的同时,也对这位美丽的异域策派师刮目相看。安吉的心得是:“这些困难让我学到了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体会到沟通非常重要。只有互相充分了解对方后,事情才能办好。”
  安吉最满意的艺术派对是去年6月举办的名叫“西班牙中国丝绸之路”音乐会。这是她和台湾建筑师登琨艳合作举办的。
  安吉查了很多资料,上面记载着中国和西班牙很久以前就开始做朋友了,不仅仅是通商,还在音乐上有交流。她认为,中国人喜欢西班牙,虽然他们对西班牙了解不多;西班牙人憧憬中国,虽然他们对中国了解不深。于是她策划了这场名叫“西班牙中国丝绸之路”的音乐会。
  另一方面,她非常喜欢登琨艳既前卫又古典的建筑设计风格,更敬佩他作为先锋派艺术家,开发苏州河旁的建筑群,从而带动很多艺术家在那边安营扎寨的创举。
  安吉亲自联系了登琨艳,把自己的创意告诉他,得到了登琨艳的赞同。“西班牙中国丝绸之路”音乐会就设在登琨艳的滨江创意产业园的花园里,其形式在西班牙叫做“Very Social People”,是集派对、活动、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的雅集——有乐队,有美酒佳肴,大家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喝酒聊天。
  
  很“活”的城市,很“活”的女郎
  
  安吉非常喜欢上海。假日里,她也到北京、陕西、安徽等地转转,她觉得中国好大!她还没有了解全部的中国,这也要慢慢来才行。
  安吉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会参加各种派对。闲暇时,她喜欢和一帮朋友边喝啤酒边聊天,或到公园里跑步,做运动。她理想的生活状态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跳一整天的舞。
  安吉形容上海是个很“活”的城市,而她称自己是个很“活”的女孩。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能结识到各个国家的朋友。她当初没想到上海会集聚那么多“老外”,而且其中大都是艺术家,这让她又惊又喜。上海给了她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她可以发挥自己的多种潜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很多选择。
  当然,她也有很多其它领域的朋友,男的女的都有。她明显地感觉上海的女人比男人厉害,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生活中,上海女人很强悍,上海男人很柔软。这让她觉得上海是座值得深究的城市。但美中不足的是,她觉得上海也像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绿化相对也少了些。
  2007年7月,安吉在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工作期已满,面对自己热爱的、已做得驾轻就熟的工作,这位有个性的美女却选择了离开,惟一的原因就是觉得这份工作已没有挑战性了,她要学的已学得差不多了,也策划了很多自己喜欢的派对。接下去,她要投身到环保事业中去,因为她觉得上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而这也是全球性的大问题。
  安吉每年都回西班牙看望父母,朋友们问她今后是否想找一个中国丈夫,她说这还得看缘分。从她说话的腔调上看,她就像是个地道的上海女孩:介绍自己时会说自己是属猴的,是天蝎座的;也会和上海女孩一样到七浦路去淘便宜的衣服,或到长乐路上的小店里买式样别致的衣服,与从西班牙带来的衣服搭配着穿;也曾和一个搞绘画的中国女孩合租一套房子;会尽地主之谊带西班牙朋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饭店酒吧里吃饭喝酒,也会做一些简单的中国菜招待远方的客人。她讨厌重复,喜欢过每天都不一样的日子;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跟妈妈打长途电话。她说上海是个时尚大都市,而她已是个不折不扣的“上海牌”时髦女郎。
  当谈起将来的理想伴侣时,安吉却不那么“上海”了,她说今后要找一个每天都高高兴兴的爱人。此时,你会发现,西班牙女郎特有的执拗在她的眉宇间流露出来。
  (责编/张祝全)
  E-mail:amfzzq@sina.com
其他文献
一个男孩一直暗恋着一个女孩,但是却始终没有机会和她接近。一次,他们在一间粮仓里相遇,女孩不小心身上沾了一些谷糠,她请男孩帮她打掉。  男孩沉默了片刻,说:“我想,还是让我吹掉那些谷糠吧,吹比打要干净些。”   于是,他低下身,小心地为女孩吹着那些谷糠。他的气息轻柔地掠过女孩的衣衫和皮肤,像春天的暖风。  他的神情是那么地认真和郑重,以至于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异样起来。  这部电影的名字我早已忘记了,但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已经结束,一批人将要跨入高等学府。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褪尽,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和没有踏入过大学校门的青年一样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困扰着很多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蓝领”群落逐渐壮大并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高考失利,凭借专业技能顺利就业    李良从高考考
期刊
毕业于著名大学的他,不仅拥有另人羡慕的硕士学位,还在一家大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收入丰厚,前途无量。然而,所有这一切却因为他无意中捡到一个钱夹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次偶然,一生劫难    今年34岁的张子阳出生于山东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张子阳自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刻苦学习。1992年大学毕业后,张子阳被分配至中学当老师,可不甘平庸的他,2003年,又考取了北京一所
期刊
世界上的父亲都希望给子女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然而,纽约市的父亲罗伯特·拉尼竟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取名叫做“成功者”(Winner),一个取名叫“失败者”(Loser)。但罗伯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40多年后,现年46岁的儿子失败者·拉尼处处“成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纽约侦探;但现年49岁的成功者·拉尼的人生却处处“失败”,成了一名拥有31项犯罪纪录的罪犯。  上世纪50年代,纽约市的父亲罗伯特·拉尼,
期刊
小店的窗外,飘起雪来。坐在属于自己的zippo小店里,望着窗外的寒冷与萧瑟,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满足感的。我从抽屉里摸出一只旧的Zippo打火机。因为经常被抚摸,它的金属外壳已经发亮。我又想起几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个陌生的男人,和他的这只Zippo对我的鼓励。  那时我还年轻,来到这个城市,带着希望和梦想。懵懂的青春除了给我勇气外,并没有带来太多好运。我没有大学文凭,找工作四处碰壁,快要衣食无继时,终于
期刊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期刊
一粒、两粒、三粒……一共有八十五粒了,再去作最后一次努力,离我的目标就近了。我小心地拨弄着摊开在掌心里的那一颗颗白色的小药片,思绪飘散得漫无边际……  失业,离婚,不小心弄掉了腹中最心爱的孩子……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日子,在什么时候,就走进了这样一团解不开的乱麻里了。屋子里真冷,暖气停了。房租到期,房东一次次来催促,可我没有钱交,他们虽然还没有直接将我赶出去,但生气地停了屋子里的水、电,还有暖气。
期刊
也许一切都源于一个童话。  林家琪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美人鱼”的童话时刚刚6岁,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趴在写字台上,泪水大滴大滴地落在那本《安徒生童话》上。  很多年以后,家琪已经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职高女生,学外事服务的她憧憬着即将毕业的自己能够在一家五星级酒店获得一份工作。有一天她漫步在校园里,无意间看见橱窗里贴着一份北京富国海洋馆的招聘启事:你想成为“美人鱼”吗?  深藏于6岁那年
期刊
那天黄昏,天有些闷热,公路两边的草丛里,有无数蜻蜓在低飞。空气里,活跃着暴雨欲来的气息。沿着学校左近的一条公路遛弯,是我和妻每天晚饭后的习惯。所不同的是,今天的队伍中多了几个孩子。刚刚放了暑假,我们一出来,他们就蹦蹦跳跳地加入到散步的行列之中。  快走到翠缕桥的时候,一名乡下汉子拦住了我们。他推着一辆自行车,看上去样子很焦急。他问我们:“老哥,麻烦问个路,金苑小区怎么走?”说完,他递上了一张纸条,
期刊
美貌的女子一般少有磨难和艰辛,因为上苍给她美丽的同时就给了很多机会,但是朱珠不同……    她暗暗地嘲笑长大后的样子    2002年,古城西安,11月的风已是凉意萧瑟。这天,西安交大的校花,法医系毕业生朱珠最后一次走出校园。同学们都以为她不是进入演艺圈,就是去母亲的公司任职。她却很低调地选择从事自己的专业,去公安局做了一名法医。  朱珠是一个对工作很执著的女孩,几年的学习,她已基本做到不害怕尸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