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肃性和时政性特点,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既获得知识、技能,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没有全新的课程理念,就不会有全新的教学模式,更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潜移默化地将生活材料、事实、事例、教材理论、思想观点准确授于学生。要以问题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學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根据学情制定准确、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有机地将知识、技能和品德结合起来,同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二、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效率,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解事物和求知的内在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矛盾,激起探究欲望,造成心理紧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辩论和学习竞赛,让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学科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善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揭示主题及教学目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事例给学生讲述道理、阐明观点,增强说服力。同时巧用对比,防止学生从反面事例中受到不良影响。有条件的教师,可把多媒体用到课堂,拓宽教学信息,扩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直观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内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统一体,就学习而言,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教贵引导,学贵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政治课程思想性、时政性强的特点,注意用丰富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四、以思维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根据教材、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使之具有启发性、整体性、导向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新的事例,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五、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课程就是一个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教材和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增强理性认识。要模拟生活情景,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寻求答案。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现象,体验生活,用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去衡量和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度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出质疑,用实践检验,达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以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训练是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多重训练为中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巩固内化新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理念,紧扣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多重训练。不能按书照搬,不能搞题海战。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纠正,以达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训练中,注意三对口:教材与课标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题与考题题型对口,力求扎实有效。
七、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承传下来许多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战胜困难、团结奋斗取得成功的基石。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文明礼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孝老爱亲、尊老爱幼成为社会风尚。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技能传授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选取典型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仅仅是自己的初步尝试,还需要广大初中政治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共同构建高效、科学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没有全新的课程理念,就不会有全新的教学模式,更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潜移默化地将生活材料、事实、事例、教材理论、思想观点准确授于学生。要以问题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學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根据学情制定准确、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有机地将知识、技能和品德结合起来,同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二、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提高政治课堂效率,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解事物和求知的内在愿望。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知矛盾,激起探究欲望,造成心理紧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小组辩论和学习竞赛,让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学科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政治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善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揭示主题及教学目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事例给学生讲述道理、阐明观点,增强说服力。同时巧用对比,防止学生从反面事例中受到不良影响。有条件的教师,可把多媒体用到课堂,拓宽教学信息,扩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直观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内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统一体,就学习而言,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教贵引导,学贵体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政治课程思想性、时政性强的特点,注意用丰富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四、以思维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思维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根据教材、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使之具有启发性、整体性、导向性和层次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利用新的事例,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五、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政治课程就是一个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教材和生活中相关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增强理性认识。要模拟生活情景,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寻求答案。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现象,体验生活,用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去衡量和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度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出质疑,用实践检验,达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以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训练是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多重训练为中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巩固内化新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理念,紧扣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多重训练。不能按书照搬,不能搞题海战。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纠正,以达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训练中,注意三对口:教材与课标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题与考题题型对口,力求扎实有效。
七、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承传下来许多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战胜困难、团结奋斗取得成功的基石。遵纪守法,明礼诚信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文明礼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孝老爱亲、尊老爱幼成为社会风尚。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技能传授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选取典型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仅仅是自己的初步尝试,还需要广大初中政治教师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共同构建高效、科学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