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审计项目,是一项较复杂、有难度的特殊系统工程,顺利完成审计项目,保证工程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也是内审人员的饭碗。要想保质保量,出色完成每一个审计项目,内审工作者除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国家法规、政策,清楚内部规章、制度及具备过硬的思想作风素质之外,具体还应认真、细致地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高起点、高质量。
一、成立审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在接受审计项目之后,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特点、要求,达到的目的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首先挑选合适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明确主、副审计岗位、职责;做出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方案包括:审计程序、检查资料、实施步骤、进度时间及对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对策等。该方案指导该审计项目实施,因此,审计小组人员应共同参加制定,集思广义,各抒己见,尽量使实施方案周密、细致、可操作性强,报上级主管领导批复执行。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按照方案实施审计,将使审计项目进展有序,少走弯路。好的实施方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健全、方案可行,是审计项目开工的基础。基础牢,则质量保。
二、密切配合、细致工作
在审计项目实施检查过程中,主、副审计人员应密切配合,细致工作。其中,主审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做到心明眼亮、周密协调、把握主体、总揽全局,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部署安排。如:先查后查、主问次问、内调外调等,从而使工作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沟通、协调好审计项目有关事宜,也是主审人员必备的工作水平;副审人员必须听从安排,服从部署,积极仔细地协助主审查阅资料,从审计资料中发现问题;遇到问题,主、副审计人员应共同研究解决或及时请示上级解决办法,团结合作、步调一致,避免无原则纠纷。只有主、副审计人员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细致工作,才可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既坚持原则、又搞好关系
审与被审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尽管双方长期工作、生活所处一地,人熟面热、交往不断,但“审计通知书”一经下达,审与被审的关系一旦确立,各自所处地位产生变化,心态就会不同,处境不同,看、想问题的角度就不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者就应以既坚持原则又搞好关系为出发点,时时处处大胆工作,谨慎处事,机动灵活讲策略,决不能以钦差面目出现,满口大话,以势压人。试想:如果因处事不谨慎,说话不策略等因素,得不到被审者理解支持,故而厌烦审计或发生争吵闹事等,结果就会使审计工作开展不顺利,从而被动。反之,一味为搞好关系,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回避矛盾等,这也就失去了审计的监督职能,就不叫审计了。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对被审单位领导,会计等涉及人员决不能以老大自居,口大气粗或一团和气,老好人。应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说话讲策略,进驻退出有礼貌,实事求是,秉公审计,按照法规,制度搞检查,与被审者一道创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从而保质保量把审计项目圆满完成。
四、做好审计工作底稿、保证原始资料质量
在实施审计检查阶段,审计者在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这是实施审计的基础工作,也是审计项目的核心,更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原始凭证资料。因此,其要求必须做到:①记录完整、计算准确、时间清晰、证据有力,资料真实、信息不虚、格式规范、尽量统一;②证人证言、证据资料、复印、录制完整、清晰;③签名盖章、手续齐全;④审计底稿资料、严格保管、保守秘密;⑤处理好有关特殊事项的原始资料等。
假如因工作疏忽或主观故意造成原始资料有假,审计工作底稿失真,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就是虚假信息,审计项目
工程质量就是伪劣产品。一经发现,应对审计者依法查处。
五、建立咨询制度、预防审计风险
为确保被审单位能够按照“审计通知书”要求提供全面、真实、合法的会计资料,避免或减少审计项目风险,还要向被审者及经管财务的会计、出纳等人员进行咨询。咨询的主要内容是:是否建立账外账目,记录经营收入业务;有无账外账户存蓄公款,账外发放实物、奖金等作法;即将离任者,是否留有待处理经济事项等。如内审部门办公条件局限及归档方便,可采取下发“审计咨询书”制度,进行书面审计咨询,使被审者书面回签咨询事宜,记录在案,归档保存。该制度起到督促被审者如实提供全部会计资料,同时,“威慑”收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经济蛀虫终饱私囊的腐败之风;起到预防审计风险、保障审计项目质量作用。
六、召开座谈会、多方听意见
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除检查会计账、证、表等有关书面资料之外,还应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了解账外情况,核对资料、补充不足。
第一、在实施审计工作开始后,根据需要组织召开被审单位群众代表座谈会(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听取对审计项目的意见、建议;对审计组工作的合理要求;对单位经济工作的看法及证据确凿的经济案件等。从而使审计工作少走弯路,达到支持、帮助审计项目全面完成。
第二、根据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发现的经济案件线索等,及时召开个别人员或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咨询发生过程;或追根求源,弄清真相;或宣讲政策,晓以利害;或直提问题,指明方向等。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内审人员必须掌握政策,注意策略,为其保密,使知情涉案人员,放下包袱,认真对待,大胆讲话,避免不讲策略,激化矛盾现象出现。
第三、在审计检查阶段基本结束时,召开被审者、被审单位领导座谈会,通报审计中的基本情况,(不宜通报事宜除外)听取被审计者对审计结果的看法、意见等,使部分审计结果得到合理修正或补充,尽可能意见一致,达成共识;如有不同意见,与审计结果相悖时,可责成被审者写出书面材料,待后随审计报告一同呈报上级领导研究决定时参考。
实践证明,根据审计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召开不同形式座谈会,有利于内审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得到职工群众及被审者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有利于审计决定的顺利落实。
七、写好审计报告、上报审批落实
审计项目检查阶段完结后,应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原始凭证资料,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必须实事求是、证据确凿、数字准确、层次分明、结论明确;报告内杜绝用词概念不清、证据不足、结论似是而非等现象出现;杜绝弄虚作假、披露虚假信息;在报告中提出需被审者等落实事项建议时,必须书写证据清楚、时间地点明确、可操作性强。被审者不同的意见材料随报告一同上报。
经领导研究决定后批准的审计报告即审计决定,是执行落实的依据,审计组应及时依据下发落实“审计决定通知书”,通知被审者按时落实。对落实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应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审计决定顺利落实,以保证审计项目质量。
八、严格签字制度、各负其责有据
严格审计报告签字制度,也是完成审计项目,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方面。审计报告按制度传递,呈报传阅,使阅报告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签署姓名,各负其责;记载清楚,有据可查,从而避免时过境迁,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现象。
九、整理归档保管、严格管理制度
在“审计决定通知书”落实执行完毕之后,审计组就必须及时将审计项目分散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挑选,按审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装订成册,建帐归档,严格管理。至此,单元审计项目工程算做圆满完成。
审计质量是内审项目的生命,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者的饭碗。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内审行业执行中,应时刻清醒的主题。要想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顺利完成审计项目,没有固定模式,打铁还要自身硬,内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努力学习,注意知识更新和积累,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等,是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的基础保障,尤为重要。更要在审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锻炼提高解决矛盾、处事协调、原则策略、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影响能力、按章办事等综合素质,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执行能力修养,才能在审计项目中熟练工作,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交给的各项审计任务,进而全面提高内部审计项目工程质量。
(作者单位: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成立审计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在接受审计项目之后,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特点、要求,达到的目的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首先挑选合适人员组成审计小组,明确主、副审计岗位、职责;做出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方案包括:审计程序、检查资料、实施步骤、进度时间及对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对策等。该方案指导该审计项目实施,因此,审计小组人员应共同参加制定,集思广义,各抒己见,尽量使实施方案周密、细致、可操作性强,报上级主管领导批复执行。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按照方案实施审计,将使审计项目进展有序,少走弯路。好的实施方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健全、方案可行,是审计项目开工的基础。基础牢,则质量保。
二、密切配合、细致工作
在审计项目实施检查过程中,主、副审计人员应密切配合,细致工作。其中,主审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做到心明眼亮、周密协调、把握主体、总揽全局,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部署安排。如:先查后查、主问次问、内调外调等,从而使工作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沟通、协调好审计项目有关事宜,也是主审人员必备的工作水平;副审人员必须听从安排,服从部署,积极仔细地协助主审查阅资料,从审计资料中发现问题;遇到问题,主、副审计人员应共同研究解决或及时请示上级解决办法,团结合作、步调一致,避免无原则纠纷。只有主、副审计人员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细致工作,才可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既坚持原则、又搞好关系
审与被审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尽管双方长期工作、生活所处一地,人熟面热、交往不断,但“审计通知书”一经下达,审与被审的关系一旦确立,各自所处地位产生变化,心态就会不同,处境不同,看、想问题的角度就不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因此,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者就应以既坚持原则又搞好关系为出发点,时时处处大胆工作,谨慎处事,机动灵活讲策略,决不能以钦差面目出现,满口大话,以势压人。试想:如果因处事不谨慎,说话不策略等因素,得不到被审者理解支持,故而厌烦审计或发生争吵闹事等,结果就会使审计工作开展不顺利,从而被动。反之,一味为搞好关系,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回避矛盾等,这也就失去了审计的监督职能,就不叫审计了。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对被审单位领导,会计等涉及人员决不能以老大自居,口大气粗或一团和气,老好人。应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说话讲策略,进驻退出有礼貌,实事求是,秉公审计,按照法规,制度搞检查,与被审者一道创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从而保质保量把审计项目圆满完成。
四、做好审计工作底稿、保证原始资料质量
在实施审计检查阶段,审计者在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做好审计工作底稿,这是实施审计的基础工作,也是审计项目的核心,更是写好审计报告的原始凭证资料。因此,其要求必须做到:①记录完整、计算准确、时间清晰、证据有力,资料真实、信息不虚、格式规范、尽量统一;②证人证言、证据资料、复印、录制完整、清晰;③签名盖章、手续齐全;④审计底稿资料、严格保管、保守秘密;⑤处理好有关特殊事项的原始资料等。
假如因工作疏忽或主观故意造成原始资料有假,审计工作底稿失真,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就是虚假信息,审计项目
工程质量就是伪劣产品。一经发现,应对审计者依法查处。
五、建立咨询制度、预防审计风险
为确保被审单位能够按照“审计通知书”要求提供全面、真实、合法的会计资料,避免或减少审计项目风险,还要向被审者及经管财务的会计、出纳等人员进行咨询。咨询的主要内容是:是否建立账外账目,记录经营收入业务;有无账外账户存蓄公款,账外发放实物、奖金等作法;即将离任者,是否留有待处理经济事项等。如内审部门办公条件局限及归档方便,可采取下发“审计咨询书”制度,进行书面审计咨询,使被审者书面回签咨询事宜,记录在案,归档保存。该制度起到督促被审者如实提供全部会计资料,同时,“威慑”收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经济蛀虫终饱私囊的腐败之风;起到预防审计风险、保障审计项目质量作用。
六、召开座谈会、多方听意见
在实施审计检查过程中,除检查会计账、证、表等有关书面资料之外,还应根据需要,适时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了解账外情况,核对资料、补充不足。
第一、在实施审计工作开始后,根据需要组织召开被审单位群众代表座谈会(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听取对审计项目的意见、建议;对审计组工作的合理要求;对单位经济工作的看法及证据确凿的经济案件等。从而使审计工作少走弯路,达到支持、帮助审计项目全面完成。
第二、根据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发现的经济案件线索等,及时召开个别人员或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个别了解情况,咨询发生过程;或追根求源,弄清真相;或宣讲政策,晓以利害;或直提问题,指明方向等。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内审人员必须掌握政策,注意策略,为其保密,使知情涉案人员,放下包袱,认真对待,大胆讲话,避免不讲策略,激化矛盾现象出现。
第三、在审计检查阶段基本结束时,召开被审者、被审单位领导座谈会,通报审计中的基本情况,(不宜通报事宜除外)听取被审计者对审计结果的看法、意见等,使部分审计结果得到合理修正或补充,尽可能意见一致,达成共识;如有不同意见,与审计结果相悖时,可责成被审者写出书面材料,待后随审计报告一同呈报上级领导研究决定时参考。
实践证明,根据审计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召开不同形式座谈会,有利于内审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得到职工群众及被审者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有利于审计决定的顺利落实。
七、写好审计报告、上报审批落实
审计项目检查阶段完结后,应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原始凭证资料,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必须实事求是、证据确凿、数字准确、层次分明、结论明确;报告内杜绝用词概念不清、证据不足、结论似是而非等现象出现;杜绝弄虚作假、披露虚假信息;在报告中提出需被审者等落实事项建议时,必须书写证据清楚、时间地点明确、可操作性强。被审者不同的意见材料随报告一同上报。
经领导研究决定后批准的审计报告即审计决定,是执行落实的依据,审计组应及时依据下发落实“审计决定通知书”,通知被审者按时落实。对落实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应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审计决定顺利落实,以保证审计项目质量。
八、严格签字制度、各负其责有据
严格审计报告签字制度,也是完成审计项目,保证其质量的重要方面。审计报告按制度传递,呈报传阅,使阅报告者发表意见,表明态度;签署姓名,各负其责;记载清楚,有据可查,从而避免时过境迁,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现象。
九、整理归档保管、严格管理制度
在“审计决定通知书”落实执行完毕之后,审计组就必须及时将审计项目分散的全部资料进行整理挑选,按审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装订成册,建帐归档,严格管理。至此,单元审计项目工程算做圆满完成。
审计质量是内审项目的生命,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者的饭碗。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内审行业执行中,应时刻清醒的主题。要想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顺利完成审计项目,没有固定模式,打铁还要自身硬,内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努力学习,注意知识更新和积累,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等,是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的基础保障,尤为重要。更要在审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锻炼提高解决矛盾、处事协调、原则策略、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影响能力、按章办事等综合素质,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执行能力修养,才能在审计项目中熟练工作,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交给的各项审计任务,进而全面提高内部审计项目工程质量。
(作者单位: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