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央视工作,美女主持留英做回穷学生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th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莹是一名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女生,毕业后她担任了央视《远方之家》的外景主持,正是由于这个经历,让她亳不犹豫地选择了赴伦敦大学学院攻读纪录片和文化人类学专业硕士。《华闻周刊》日前刊发了她的留学经历,原文摘编如下:
  曾经的主持人,现在的穷学生。李莹说,她很享受现在的学习生活,能有更多时间看很多书,更想西方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的。李莹认为,之前做旅游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好机会让她“行万里路”;现在希望有机会去读“万卷书”。
  李莹喜欢看很多书,类型很多、范围很广。她会在深夜睡不着的时候选择读《沉思录》;也会在一个人的时候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他们如何论友情,讲正义。李莹说:“它们把我带进一个思辨的世界,一个万事万物有规则,人应该守规则的世界。”她也很享受听老一辈广院(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教授们朗读普希金的《致大海》或是余光中的《永远,我等》,“我觉得诗歌里是个很美好的感性世界,常常‘余音绕梁’,不愿意出来。其实我的感受可能也是应了那句老话:书中自有干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来英国之前,李莹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担任《远方的家》系列特别节目的外景主持人。那段经历让她看到了一个多元文化和不同种族生活下的中国,途中有太多让她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我和同事们曾骑着马连续3天穿越雪山,途中借宿在一个9岁哈萨克族男孩的家里。他耐心懂事地照顾我们,后来采访时得知他的暑假生活就是在无人区雪山放牛、放羊,为的是赚钱给患胃病的爸爸治病。还有一个故事让我难忘:新疆奇台县的塔塔尔族乡里有一位唯一会说塔塔尔族语言的女孩,她和我一般年纪,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父亲因车祸失去双腿,一家人辛苦忙碌就是为了远送她去俄罗斯学习塔塔尔族语言,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女儿能把塔塔尔语传承下来,不让族人忘记自己的语言。”
  在采访中,李莹被太多朴实动人的边疆故事打动。李莹觉得遇见他们是她的幸运,“对于自己来说,我想他们其实和我一样,在通过努力一点点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愿望。”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来英国后,李莹选择了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纪录片和文化人类学硕士专业。“因为边疆行,我开始对不同的社会文化产生兴趣,并希望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他们真实生活中的表情和生活中的挑战,这些都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文化人类学帮助我理解和分析题材,像少数民族、移民、现代中国农民工、城市化、全球化这些我感兴趣的题材都源自于文化人类学的论文。喜欢纪录片是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把我带入这个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故事和正在生活中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个体,他们是时代、国家、社会和家庭环境下的写照。记得有一次我和班上英国同学讨论,真实的生活这么复杂曲折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为什么不记录真实呢?在我心里它比虚构的故事有更强的吸引力。”
  李莹坦言想趁年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她说:“我觉得央视的经历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好机会是在我觉得学识不足时有机会读书,在我想要提问的时候有智者为我解惑,在我想要三省吾身的时候有这个时间让我停下来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些对我来说是更好的机会。”
  Q&A;
  Q:你之前做的是一档旅游类的节目,你怎么形容当时的生活状态?
  A:做主持的时候还没有毕业,现在看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很青涩但是很勇敢,不怕犯错,也不怕危险。
  Q:做外景主持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喜欢,也会被人羡慕,你如何看待?
  A:被人羡慕对我来说是一件让我战战兢兢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值得拥有这样的机会。
  Q:聊聊英国的生活,最喜欢英国的什么?
  A:喜欢英国保留传统的精神,我想英国人以一种文明和软性的方式保留传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不同文化。就像我们依然能看到数不清的教堂和庄园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礼仪,这些是现代中国在快速发展之中遗失掉的东西,英国人把它们保护得很好。
  Q:来英国几年?你自认为自己的这段时间过得如何?
  A:充实!我来英国读硕士不到一年,但是却突然萌生出想继续留在这的愿望,觉得时间太短,有太多书没有读,太多旅行还没开始。
  Q:在英国,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在英国,我觉得生活很宁静,很享受在学校的日子,即使是拉上好朋友熬通宵写论文也并不觉得苦。学校的学术氛围很好,即使身在英国,也能看到足够多书本描述中国的城市乡村和现代化。这种感受很奇妙,也让我很渴望理解西方著作中对中国理解的角度和程度。
  Q:以后有怎样的目标?梦想是什么?
  A:未来希望早日自食其力,在喜欢的环境中和喜欢的人一起工作生活。梦想是成为知识分子。
其他文献
居住环境:空气好,交通方便  小茹说,澳洲的空气透明度特别高,蓝天、白云、苍穹,极目远望,无遮无挡。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很好。  有时候走街串巷逛公园,从早到晚,皮鞋可以一尘不染。当地人骄傲地说,他们的皮鞋可一个月不擦,衬衣领子也不会一天就发黑。澳大利亚对绿化还有一系列强制性规定,如单位和个人必须负责门前及周边绿化。如果你不做,政府有关部门会帮你去做,然后把账单寄给你。  澳洲
期刊
帮助家人移民美国  作为美国公民,你可以帮助家属(尤其是直系家属)拿到绿卡,而且可以申请的种类更多,过程很更快。  可以投票  只有美国公民才能投票,你还可以去法庭上当陪审员,判定被告是有罪还是无罪。  进入政府工作或参加竞选  如果你想去竞选成为市长、议员等政府官员,或者只是在政府部门做一般的职工,那么就必须先成为美国公民。这给你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出国旅行不再担心失去合法身份  绿卡持有
期刊
如今,去美国留学攻读硕士仍是赴美留学的主流。留学咨询师介绍目前申请美国硕士的情况时表示:“2013年的硕士申请总体人数首次出现5%左右的下滑,但是在另一方面,综合目前的录取成绩,今年的录取分数要较去年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前30名的高端院校,申请人数稳步增长,竞争十分激烈。可以说,目前申请美国硕士的基本特点是,申请者的素质更高,高端院校竞争更激烈。”  申请人群三类学生可申请美国院校硕士  一般而言
期刊
1,录取几率更大  同等学术背景,更容易申请到顶尖私立走读高中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讲,谈到美国中学,首先会想到寄宿制中学。寄宿制中学之所以会在中国深入人心,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接纳国际学生的住宿条件,所以在面向国际招生上做得比较早,宣传做得也比较好。但面对近年来数量飙升的中国申请者,受限于有限的住宿空间,寄宿中学只能水涨船高,不断提高托福和SSAT等入学要求以选拔最优质的学生。由此导致寄宿高中竞争
期刊
赴美国留学,在入学前,准留学生要先提前了解所申请的美国大学雷人传统,提早做好准备,否则要新生裸奔时,你还要一脸茫然!  拿乳胶浇在身上当衣服,集体推窗对空狂吼,各种当众唱歌,各种爬山,各种裸奔……《美国派》里大学校园内的无厘头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你不想作为大一新生被强迫Naked Run,美国院校的一些传统是你必须在选校的时候就了解的;而另一些传统则是可以放弃的.比如你可以放弃四处奔走参加传
期刊
佛罗伦萨的大卫:美男子的昨天和今天  站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佛罗伦萨的辉煌和灿烂忽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国内没少见到复制的大卫塑像,真品就是佛罗伦萨,就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  大卫就站在米开朗琪罗广场上,据导游说这尊雕像还是复制品,真品已经请进一家博物馆了。大师米开朗罗琪罗雕塑大卫像,据说用了三年时间(1501-1504年)才完成,作品完成后,被后人称之为不朽的巨作。“大卫”经历了500多年历史之后
期刊
传说莉布丝公主说过很多预言,有一个预言便是关于布拉格的“一个伟大的城市,它的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见它在在森林中伏尔塔瓦河畔陡峭的悬崖之上。那里有一个男人,他正在为房屋凿出门槛,在那里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的城堡。王子和公爵们都要在门槛前弯腰,他们要向城堡和环绕它的城市低头。它将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荣誉,整个世界都要赞美它”。  历史与预言的巧合!公元9世纪。伏尔塔瓦河右岸,居高临下建造的高
期刊
作为此次旅行目的地,存于心中的土耳其,原本只是棉花堡的白,费提耶的蓝,卡帕多西亚的奇幻,外加戏剧性自地中海以东向欧洲大陆挥一挥手,而伊斯坦布尔于我,远没有君士坦丁堡这个旧称震慑灵魂。  传说,希腊人Bvzas依循德尔斐的神喻,在欧洲与亚洲交界处、陆地与海洋交界处找到理想之地建城,并以自己的名字一一拜占庭为其命名。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启用古城拜占庭为东都“新罗马”,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
期刊
郭莹 英籍华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为港台、新加坡、欧洲及中国大陆媒体报导西方世界。著作有:环球行纪实《相识西风》;国内外首部群体老外在中国纪实《老外侃中国》;中国女性越洋婚恋生存实录《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深度剖析欧洲社会、文化纪实《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曾荣获“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亚军;上海《新民晚报》“我的第一本书征文奖”季军。曾作为时事评论
期刊
蜜瓜 网络笔名汉代蜜瓜,本名秦岭,196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于浙江大学合并)中文系,出国前曾经从事过广告,外贸以及教育等多种职业。  作者2002年迁居加拿大多伦多,2005年在海外著名中文网站发表处士作都市情感故事《断指》,引起轰动。其后又陆续发表《所谓伊人》,《咖啡的几种喝法》,《全职太太的幸福生活》,《我曾经是你的士人》等婚姻爱情连载小说以及诗歌,小品文和评论文章,在海外华人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