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致猫呼吸道症状的病原菌及该菌的病原特征及其基因组功能信息,本研究对采集的3例发病猫的鼻腔拭子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生化和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并对其中一株分离菌进行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不同的数据库对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进行功能注释以及耐药和毒力相关基因的预测.细菌的分离及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3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氯霉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利福平、磷霉素和呋喃唑酮耐药;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的Bb对小鼠均有一定的致病性,且浓度越高致病性越强.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一株菌基因组大小为4520328 bp,GC%含量为68.12%,含有469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7个tRNA基因,25个rRNA基因,1个tmRNA基因等信息;分离菌基因组编码蛋白功能的注释结果显示该菌的功能蛋白主要表现在细菌的复制增殖和生物代谢方面;分离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主动外排系统相关基因、多粘菌素抗性基因、磷霉素抗性基因等,并基本与耐药表型一致;携带66种毒力基因,主要是分泌系统类毒力基因以及内外毒素、黏附侵袭类毒力因子基因.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Bb耐药性不强,但对小鼠呈强致病力,且含多种毒力相关基因.本研究为对该菌的研究奠定基础,并为该菌感染的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钠诱导型慢性胃炎Wistar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4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组)和模型组(MG组),每组20只;MG组以20 mmol/L脱氧胆酸钠[2 mL/(只·d)]、60%的乙醇[1 mL/(只·3 d)]灌胃以及0.03%和0.05%氨水日常饮用,同时联合饥饱失常(2d饱食1d禁食),持续处理12周后,解剖大鼠,裸眼和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改变.结果 与CG组大鼠比较,裸眼观察
目的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为益生菌生产企业的废弃物,为了开发其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对其进行初步的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本公司乳酸菌生产离心上清液为材料,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其中的总固形物、总糖、总蛋白质和总酸等成分含量;采用抑菌圈法检测以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菌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以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菌指示菌的抑菌效价;采用点样培养法测定菌种分泌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活力.结果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分别含总固形物4.96%~7.04%、总糖0.11%~0.60%、总蛋白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