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灵对话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fr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格;心理咨询;亲子;共情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8-0064-02
  【作者简介】1.安媛媛,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210046)讲师,心理学系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博士;2.庄瑜璐,南京市第九中学(南京,210018)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透视心灵,自我明晰
  三个案例最显著的共同点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评价与整合,不论孩子呈现出怎样的阶段性冲突,都是他们自我部分的塑造。埃里克森认为,人类的自我是不断整合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八个以不变序列展开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体都有一项心理社会性任务要完成。直面每项任务都会产生冲突,且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如果冲突得以解决,一种积极的品质就会内置于个性,下一阶段的自我探索也能顺利开始;如果冲突持续下去,或者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自我就会整合消极的品质并受到损害。
  三则辅导案例中,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埃里克森自我发展八阶段理论的两个阶段:
  勤奋感vs自卑感(7-11岁)。
  小嘉和可可都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勤奋感和自卑感相互博弈的时候,与同伴交流的需要及被同伴接受的需要与日俱增。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能力,获得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家长、教师以及重要他人对儿童努力的肯定、赞赏很重要,如果儿童的“工作”总是遭到贬低,很少得到表扬,就容易产生持续的自卑感。小嘉父母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小嘉调皮捣蛋的行为造成同学的反感;可可父母分居,他脾气发作的失控状态让班级同学敬而远之。在小嘉和可可的身上,我们很少能看到来自重要他人的肯定,他们处于受挫状态。
  此外,学习开始逐渐替代游戏成为本阶段的主导活动,案例虽然并未特意提及小嘉和可可的学业,但可以猜测他们对学习的处理很可能存在问题。正如小明的学业困难,其实源于早年阶段未处理好的冲突,虽然小明已经15岁了,但身上显著存在本阶段未自我整合的特征。
  自我同一性vs同一性混乱(12-18岁)。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感觉和认知的整合。
  小明是一个初三学生,正好处于探索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小明被形容为“正在寻获叮当猫的大雄”,这个比喻很贴切,最初我们看到的小明就是一个同一性混乱的个体,即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自我认识割裂。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大雄”从原来的无力沮丧到肯定和悦纳自我,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方法,也寻获到属于自己的“叮当猫”。
  帮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还可以引导本年龄段的孩子尝试多与同伴交流,探讨彼此共同面临的成长问题;多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父母、教师和其他重要他人多给予鼓励、肯定和社会支持;帮助青少年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
  此外,早期经验对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三个个案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整合”问题,和自我发展最早的两个阶段不无关系:
  信任感vs不信任感(0-1岁)。
  培养对周围世界和人的基本信任,是个体降生后面临的第一件心理社会冲突,婴儿与养育者的关系、照料的质量、应答的环境等都会影响信任感的形成。对婴儿的需要不敏感、忽略、冷漠,缺乏温暖和亲密的肢体语言,甚至虐待,是发展信任感的主要障碍。
  自主性vs害羞、怀疑(1-3岁)。
  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自主性,使其能比较独立地探索和面对外部世界,感知自我力量。父母在本阶段应该鼓励儿童对环境探索的行为,给予他们自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小嘉身上,这两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没有得到完成:在培养信任感的阶段,小嘉频繁生病,又缺少与母亲稳定的情感联结,很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乏与过度敏感;在发展自主性的阶段,奶奶对孩子的管理限制过多,这种缺乏自由的感受往往使儿童产生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羞耻感。
  二、对话心灵,自我整合
  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发展阶段和发展危机,帮助我们认识到三个案例中自我力量薄弱的原因,但是如何重塑自我,如何帮助学生自我整合呢?
  1.共情与积极关注:打开心门的钥匙。
  不论是沙盘治疗还是人本主义疗法,咨询师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咨询技术——共情与积极关注。在共情方面,三位老师在面对来访学生的倾诉时,都以温暖接纳的姿态对他们的情感积极回应,咨询师的关注与爱成为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
  2.亲子关系:融化心灵的坚冰。
  親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抚养、管教及培育等,使子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成长。孤独的感觉是所有焦躁的根源,在三个案例中,缺席的亲子关系可以说是孩子呈现行为或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小嘉由于父母工作忙,由奶奶带大;可可的父母关系不稳定;大雄的父母虽未离异,实则分居。三个孩子都生活在“不完整”的亲子关系之中,缺乏“好的父母”是他们显著的特征。想融化心灵坚冰,需要引导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
  3.走向整合:自我之路的不断重塑。
  小嘉这个个案最初给人的印象是紧张、焦虑和戒备,初看是个调皮大王,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错,却固执地不肯承认。在顾老师的分析中,婴幼儿期经常生病和家庭中母亲陪伴不足、奶奶严苛要求等,导致小嘉早期发展阶段的环境缺乏足够的温暖接纳,使他只能以一种打扰他人的方式缓解焦虑。11次沙盘体验中,从最初用塑料板构建“保护墙”,到“小汽车”磕磕绊绊艰难行走,到小鱼产卵新生,再到“自我”火山的喷发,可以看到小嘉的“自我”在逐步丰富。
  6岁半的可可同样就读于一年级,张老师以“小汽车”为比喻,期望小汽车发动起来,情绪差、缺乏安全感的可可,同样在沙盘中走上了自性化的道路。
  15岁的小明接收到的负面评价多,导致他有过低的自尊和自我评价。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陈老师秉持着“治疗者只要对来访者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来访者完全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的信念,让小明在“叮当猫”的守护下变得勇敢、积极。
其他文献
<正> 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临床确诊并收入院的胰腺癌多属Ⅱ、Ⅲ期。主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腹痛进行性加重和十二指肠梗阻。对这些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奏效。由于生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4-0076-02  说到“破罐子破摔”,可能古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能算得上历史上最有名的“破罐子”。他反对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价值观,反对一切权威,宁愿像一条狗一样生活,几乎不穿衣服,睡在一个木桶里。亚力山大大帝慕名前来拜访,他却说:你挡着我的阳光了。“破罐子”里有一部分就是这种在思想上缺乏对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认同且在
研究了紫外(UV)激发下纳晶Dy1-xSrxCoO3-y(0.0≤x≤1.0)的荧光特性及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纳晶Dy1-xSrxCoO3-y的荧光为量子限域致发光,这源于纳晶的尺寸量子化效应,其发光机理为量子限域模型,Dy3+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四极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亚相中Eu^2+诱导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Langmuir-Bldgett(LB)单分子膜规则周期性条纹结构。
从萝藦科植物华萝藦(Metaplexis hemsleyana Oliv)的根中分离到四个甾奋体去氧糖苷,分别命名为hemoside A(l),hemoside B(2),hemoside C(3)和hemoside D(4).经光谱分析及化学
第二章新四军中小战士一月光惨白,从屋顶的窟窿里、墙洞间恣肆地流进屋里,象一滩滩积水,散发出浸骨的寒气。叶家炳一家挤在一起,踡缩在稻草铺上,疲劳和饥饿使他们无法安眠。
应用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研究了甲苯自身化学电离条件下离子-分子反应产物离子m/z 183和184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反应特性.m/z 183和184离子碎裂反应具有多种过渡态结构,如二苯
数学审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数学审美的形式必须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在本质上相吻合,这就是宜人性。所以,数学审美的形式就是指显
采用柠檬酸配合法合成了结构呈层状ABO3的La4BaCu5O12复合氧化物,并以它为基体合成了一系列Mn取代Cu的样品(La4BaCu5-xMnxO12,x=1-5)并利用XRD,IR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其均的ABO3结构,利用H2-TPR考查了掺杂Mn以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的变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