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之策略浅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因为只知道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没能抓住实质,这样的课堂不免出现为了操作而操作的现象,使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作者认为,要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落到实处,更有效果,教师必须提供实质性操作内容,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渗透学法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指向性;学法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兴趣是不够的。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这段话充分说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也有着独特的途径——动手操作。
  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不能为了动手而安排动手环节,应该是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在动手中探寻方法,解决疑惑。这就需要老师在安排动手活动时要巧妙,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的研讨过程中,第一次试讲时,老师用游戏的形式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分成单数列和双数列站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学生人多,所以让同桌监督,回答正确的坐下。
  接着,老师将一张张平面图形展示出来,并将这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火箭和笔记本电脑的形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组合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顺理成章的引出:有几个平面图形拼在一起组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老师巧妙设问:“对于平面图形你想了解什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意境。这个问题一抛出,很多同学都很踊跃,积极发言,想到什么说什么,有的同学说周长,有的同学说面积,有的说……,最后,老师话题一收:“这节课我们选举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面积。”
  这个环节,看似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都在积极回顾以前的知识,都照着老师规划好的方向发展,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看似热闹,学生的积极性却不高。
  在第一堂课后,针对课堂中的优点和出現的问题,我们立即商量调整教学策略、讨论如何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动手更有趣味性和目的性。在一阵紧锣密鼓之后,老师开始了第二次教学。
  在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套七巧板,让学生拼组喜欢的图形,拼组漂亮的同学将获得上台展示的机会。面对熟悉的七巧板,孩子们的兴趣瞬间被激发,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展示环节,孩子们详细描述了自己用的是哪些平面图形,是怎样拼组的。因为有动手操作的铺垫,在课堂导入观察组合图形时,学生能很快的将其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因此在学习中队旗的面积时,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解,出现了不同的方法。而这次相比第一堂课,孩子们分解的思路更快,理解得更透彻,也更主动。全程都是孩子们在说、在讲解,俨然是课堂的小主人。
  二、动手操作前讲清要求,明确操作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对动手的各个环节做好预设,要有指向性和目的性。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把少先队队旗分一分、画一画时,在学生动手之前明确提出要求:
  (1)选择出你们最喜欢的一种分法
  (2)找出割补后计算各个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需要的数据,并在图中标出来
  (3)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于操作前要求明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因此,学生的操作不再盲目,操作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有的学生把图形添补后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有的经过添补后再分成两个长方形;有的是分成两个梯形;有的补上一个正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自主探索,思维活跃的学生想出了三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正是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智慧引领下激活了学生灵动的思考。
  三、动手操作中要渗透学法指导
  有的动手操作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按要求独立完成,有的操作是需要有教师参与其中,对学生渗透学法指导。如在《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时,老师边讲解操作方法边示范引领,学生模仿操作,在操作中明确这样操作的原理。如果这部分没有学法指导,直接放手让学生操作,会导致大部分孩子无从下手,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孩子一开始养成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后很难纠正。因此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有必要在动手操作中渗透学法指导。
  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保证动手操作有效实施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教学手段,如果孤立地采用动手操作,教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的动手操作只有在调动多种器官的参与下,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等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我们的操作有效实施。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计算14×12这个算式,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利用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最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操作中讲清了算理,为后边理解笔算中每一步的算理做好了铺垫。最后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笔算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弄清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操作内容的趣味性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为学生的操作指明了方向,操作中学法的渗透、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运用会促进动手操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凌欢利.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50+57.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刘沛峰.教育教学论坛.011(23)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立高效的课堂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教育工作者多年探索的目标,我将自己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感悟书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整体性;故事性;知识点;板块;德育教育  一、注重历史教学的整体性、故事性、趣味性  历史是完整的,尤其是未曾中断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在初一学生刚学历史时候就应该引领学生树立整体历史观。早让学生熟悉人类进步的一般脉络,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期刊
转化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转化的艺术,转难为易,转复杂为简单,转未知为已知。  一、启发转化,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运用转化,讲究艺术。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组面积计算公式,网络图形及思考题。把平时分单元学习的面积计算知识系统化、图形网络化。启发学生利用基本图形去转化组合图形,这样既沟通了知识间的内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围绕“为什么要教”和“如何有效地教”两个问题展开,在教学融入数学史的知识,深化教学,增添教学趣味。教学设计中利用“现实的数学”和“再创造”的教学原则组织教学过程,有助于说明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正弦定理;数学文化;数学史  一、背景介绍  远在公元前3000年,人们已经在实际测量中发现三边比例为 3∶4∶5 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创造思考教学策略在数学专题制作课程的应用,以提供教师作为指导专题制作课程的参考,以提升其专题制作课程的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角色转型;创造思考  一、前言  学校是提供人力的主要来源,若能在学校课程中安排有关研发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培养学生的创意及创新能力,有助于人力质量的提升,间接地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创造力是
期刊
【摘 要】所谓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创设情景,以情景渲染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吸收课堂内容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作为初中各个学科教学的常用手法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与此同时初中历史课程由于其较强的叙事性、故事性以及对于学生强烈的亲和力,使得初中历史课程与情景教学的融合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如何通过情景教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是两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各有利弊,本文通过实例对高中化学“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之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利弊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以及内涵  “翻转课堂”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最初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录制,上传网络平台,让缺课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这一方式进行完善,将教学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能够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措施  一、初中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优势  数学是初中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课程,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创设应用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是初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内外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实现情况。对很多一线教师提出的对于什么是“数学文化”,如何将“数学文化”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有着种种困惑和困难,对数学文化的价值不能正确认识,数学文化的渗透脱离生活,表面化等一系列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数学文化;问题;因素;对策  “数学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劳动而产生的,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期刊
【摘 要】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后期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具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小学数学是一个人接触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的开始,是我国教育课堂改革重点之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实践与研究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看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变得愈发重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一个人未来学习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初级阶段,如何促进小
期刊
【摘 要】“引桥”教学着重依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进行知识的引桥搭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的把握新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阐述引桥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学中有效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引桥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改革  在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