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明星,忘了产品?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虎曾请国内几名著名导演为其制作广告片,其中之一就是女孩(范冰冰饰)寻找自己叫“阿虎”的狗,名人“范冰冰”、“狗”及深情的故事都让人印象深刻。但广告后,人们却容易把网站错记成“搜虎”或“搜狗”。
  这个广告就是典型的“眼动’’败笔。
  犯这种错误的广告例子不在少数,尤其在明星代言广告中更为普遍。很多企业热衷于请明星代言广告,可高价请名人来代言就一定有高额回报吗?不少企业已经尝过苦果,热火朝天的广告宣传吸引了消费者眼球,广获好评,但广告之后却市场惨淡,购者寥寥。
  对明星代言广告的眼动追踪技术发现,受注意的广告未必是有效促进产品销售的广告。眼动追踪的目的,就是去探寻消费者无法言说的秘密,检验广告中视而不见的隐患。
  
  何为“眼动追踪”
  
  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消费者观看广告时的眼睛活动,如看广告画面中不同区域的顺序、停留在特定区域的次数和时间、瞳孔大小变化等,这些信息反映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兴趣和记忆。因此,它可用于检测广告的吸引力。
  特别是,眼动技术可以实时记录客观指标,非常适用于挖掘消费者不愿说、说不清或想不起来的体验,这些是传统访谈问卷方法难以发现的。因为传统方法需要消费者描述自己感受,但不少体验受社会规范等的限制而不愿明说,也有些体验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还有些在回答时已经忘记甚至记错、记混淆,这些信息都难以通过消费者的主观描述来获得。
  那么,“眼动”技术涵盖了哪些方面的指标呢?主要有如下几种:
  ◆首次注视的需时,时间越短意味着广告越容易吸引眼球;
  ◆注视总时间,反映了消费者的兴趣或困惑;
  ◆注视人数比例,反映了群体的注意状况;
  ◆瞳孔直径变化,消费者感兴趣时瞳孔直径会变大。
  在名人代言广告中,广告宣传的是产品而非名人,要让产品借名人而增光出彩,而不是产品被名人光环遮掩得暗淡无光。这是名人代言广告的关键之处,也是眼动技术大展拳脚的舞台。
  请看一个饮料广告案例(图1)。当产品远离代言人时,观众主要盯着代言人看,产品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而只需做个微小改动,调整一下产品的位置,让产品位于两个代言人脸孔之间,对产品的关注度就提高了30%,而且能更快地吸引眼球——让消费者更快地看到产品。这两个版本的优劣很难由制作者和消费者来判断。
  
  名人广告易激发“眼动”
  
  大量实证研究支持了名人代言广告的优势,比如消费者对相关产品更容易记住、更喜爱、也更信任。这些优势作用起始于消费者与广告的“亲密接触”,即观看广告时的反应。
  名人可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注意,如果名人不能吸引足够的注意力,高额的广告投入只能白白浪费。但过犹不及,名人抢尽风头同样会使产品被忽视,这是把双刃剑,前文中的例子即是明证。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名人代言广告中,关注名人的消费者人数比例是关注产品人数的2倍(图2),多数人都注视了名人,注视产品的消费者往往不足一半。另外,在几乎所有广告中(仅2个例外),名人都能更早得到关注,优先捕获注意力。
  名人的注意优势,可以使名人代言比普通人代言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有研究发现,与普通人代言相比,名人代言可使消费者用更长的时间看整个广告图片,看广告的次数也更多。看广告的次数和时间与购买行为有关,潜在购买者看广告次数更多、时间更长。
  不仅是名人,似乎广告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着普遍性的注意优势,这对财力不足的企业是个好消息。研究发现,消费者注视人物的时间要比注视产品长,而且有更高比例的消费者注视了人物,我们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因此,充分发挥创意利用非名人或低价的名人,也能花小钱办大事。
  
  名人广告中的“眼动”细节
  
  以往研究表明,名人代言的效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代言人图片的特性、广告中的名人数量、消费者对名人是否真正喜欢该产品的推断、广告要素所占比例等。这些因素得到了我们研究的部分支持,但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因此,要当心广告和消费者的复杂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如果仅靠经验和教条规则是危险的,必须要在投放前进行针对性测试评估。
  性感特写,还是全身正面?有研究者认为,代言人图片的特性(比如性感的特写或全身正面)可能对吸引注意有重要作用。但我们发现,特写或正面的特性不影响对名人的注意(图3),虽然无法否定性感图案的效果,但这也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提醒有必要对广告进行个别化的分析。
  多个名人代言的优劣使用多个名人来代言有其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类型的消费者群体,并逐渐形成一种舆论共识,也能更好地塑造产品和品牌的文化含义。不过也有一定代价,即可能会对注意产生干扰。
  我们发现,受多个名人代言干扰的主要是宣传语(图4)。第一次看到它需要更长的时间,看宣传语的总时间更短,看到它的人数比例也更低。产品图片也受一点影响,即注视的人更少。其他方面受到的干扰则不大,好处是,多个名人能让更多消费者注意到标志/产品名。
  代言人与产品互动更佳如果消费者相信代言人是真心喜欢该产品,就会对产品更喜爱。这个推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广告中代言人与产品的互动(比如使用产品)。
  我们发现,互动有助于更快地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产品上。某些互动姿势,如指着产品或喝饮品,可以引起消费者更多的注视。我们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我们观察了2个不同的广告,发现当代言人手拿产品放在脸附近时,消费者首次注视到产品的速度要比平均水平快27%。因此,代言人与产品的互动确实是一个吸引注意力、增强消费者喜爱程度的有效方式。
  图形大小的影响存在饱和点一项大规模的眼动研究发现,品牌、图形、文案三个广告要素中,图形在吸引注意力方面有更大优势,而且不受其所占广告面积比例的影响,文案的效果则与字体大小成正比。
  但是要注意的是,图形大小的影响不能被草率地排除。我们发现,对图形(名人和产品)的注意与所占该图形在整个广告中的大小比例有关(图5),图形越大越能吸引更多注意。但是存在一个饱和水平,一旦超过广告面积的10%,更大的名人图像并不能增强注意力。而面积比例对产品图像的影响不会饱和,尺寸越大则注视总时间越长,并能吸引更多消费者。遵循原则,注重独特性
  名人代言广告的成败关键在于广告如何引导观众的“眼动”——产品能否得到足够关注,能否把名人吸引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上。根据前面所述的研究,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供参考:
  ◆名人不能“榨取”过高的注意力;
  ◆性感诱惑形象要精心设计以免无效;
  ◆使用多个名人代言时,宣传语必须用特别手段来突出(如使用大字体);
  ◆强化名人与产品的互动,避免“貌合神离”;
  ◆名人的尺寸不必太大,但产品尺寸要突出些,可增强效果。
  


  


  


  必须强调的是,这些参考原则并不是金科玉律,它更像是艺术品体现出的美学原则,可以做基本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每件艺术品的独特性。广告也是类似的,影响因素异常复杂,消费者的关注和偏好也存在巨大差异,这都使得名人代言广告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变数。因此,没有哪个因素或设计原则可以确保广告有效,名人代言广告的制作和投放必须要综合运用眼动追踪等新兴的神经营销手段进行个别化分析。
其他文献
安卓平台是一个全开放的“自组织”,尽管问题多多,但作为一个模式,其生命力更加顽强。这里面,厂商可能死,但谷歌作为平台企业永远不会死,因为它提供的是模式。    谷歌插足手机行业,依赖模块化武器打造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开放平台,使自己的安卓(Android)系统大红大紫。然而安卓的财务数据却羞于见人。市场调研机构Asymco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iPhone在全球手机市场仅占有4.2%的份额,利润
期刊
在这茫茫的夜海之中,每一处灯光都显示出一种心灵的奇迹。在这户人家,人们在看书,思索,推心置腹地交谈。在另一户人家,人们可能在努力探究宇宙的秘密,在辛劳地计算北半球上空的仙女星座上的旋涡星云。在那一处灯光下,人们正在恋爱。田野上远远近近闪耀着这些需要添薪加油的火光,包括那些最隐秘的,诗人的火光、教师的火光、木匠的火光。然而,在这些闪耀的灯光中,好多窗户都是关闭的,好多灯火熄灭了,好多人们入睡了……必
期刊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我舒展开来又蜷缩回去,  我挣脱自身,  独自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里尔克《预感》  光滑的大理石地面,透明玻璃构建的明亮空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这个物质供给极为充裕的时代,实体商场似乎缓过了劲。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消逝,人们再次将目光投注在实体空间。肉身无法在虚拟世界安放,人的需求经历了一次复归,人们开始渴望实体空间并享受与空间新的关系。很显然,这种关系相较于从
期刊
长久以来,权力一直被认为会带来道德上的堕落,我们常常怀疑那些寻求权力的人动机不纯。甚至连拥有权力的欲望都是那样不登大雅之堂,以至几乎没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渴望获得权力。    权力与智商无关    表面上看,那些虚伪自负的人在捞取(以及滥用)权力方面尤具才华,而且大多数人也许都曾经败在更擅长玩弄政治权术的对手手下。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教授则在《权力:为
期刊
一年前,央企考核引入EVA(经济增长值)。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种“跷跷板”效应在部分经营性企业中出现了——所谓“跷跷板”效应,即是指EVA指标和收入利润指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战略目标之间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倘若依靠放大或维持资产规模以完成收入或利润目标,则发现EVA不能达标;  (2)若想优化EVA指标数值,企业又会因大面积处置资产及其所连带业务的削减
期刊
多年以后,在一次活动上,已经不再是记者的张鹏回想起雷军与他“吹牛”的那个下午。  “当时我代表《商业价值》去采访他,三个小时内,两个人抽了有两包烟,一根续一根。他不断地在问我:‘你觉得这个事儿能说服你吗?’他通过我的表情在演算,‘我这么说对吗?我拿什么再夯实这句话?我关于手机的故事怎么講?’我想我不是唯一被他演算过的人,这些话,他在投资人、员工、合作伙伴面前,演算了得有几十回,应该是他做手机之前几
期刊
从商学院教授转型为一个创业者,朱小斌说这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这种“痛苦”来源于打破一直以来的舒适区域,处理不可避免的得失问题,在拥有退路和“All In”之间作出选择。“我们要求企业家去重塑动力、激情和人生的意义,而当你自己真正下定决心去全身心做这件事时,还是低估了它的困难。”  领教工坊创立的第六年,在经历过“重塑自我”的朱小斌看来算是新的开始。组织已经跨越了从0到1的阶段,自己也从一位学
期刊
20世纪经历了贵金属(金银)货币的全面退场,迎来了不可兑换纸币的新时代,于是通货膨胀的连续居4开始在全球上演。这事在从前可不那么容易。国王们就算想增加货币供应,一时半会也很难凑齐足够显著影响全社会货币供应水平的材料,小钱改铸大钱也是相当麻烦的。而纸币世界大大“进步”了,总统或国王只要动一动笔,改一改准备金率或调一下汇率,货币就源源不断地供应上来了,根本不用操心币材不够之类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正如浪漫
期刊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遭灭顶之灾,王云五临危受命,重举科学管理大旗,商务印书馆短期内得以复兴,可称为文化史上之奇迹。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茶,新知识分子在北京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领风气之先。同时,上海的出版业和文化界受到责难,陈独秀、罗家伦甚至公开点名批评商务印书馆的保守,商务印书馆的业绩也日渐衰退。  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1901年改组为股份公司,
期刊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食指《相信未来》  德鲁克说过,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前者是老板的战略谋划,后者是经理人的高效执行。生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金融资本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杠杆博弈,上演着一出出的悲喜剧:时而让人为之一振,比如小米2017年产值挺进千亿元俱乐部;时而让人扼腕叹息,比如80后天才创业家茅侃侃的不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