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吏员职掌考

来源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代吏员按职掌大致可分为三类:正堂吏,其职能主要有出入文书、公文署押和抄案;管理文书吏,其职能主要有文书收发、文书保管和文书稽查;承行吏,其职能主要有理办文书、参与相关的具体工作和部分参与公事的决策。
  关键词:明代 吏员 职掌
  吏员是明代各级衙门中的主要办事人员,是保证衙门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之一。其构成按职掌主要可分为正堂吏、管理文书吏、承行吏三部分。本文重点考察这三类吏员的职掌情况。
  1 正堂吏
  正堂吏,人数较少,分布于中央及地方各高品级衙门正堂,包括提控、令史、都吏、书吏、通吏等。其职责较为简单,主要有出入公文、公文署押和抄案三项。
  1.1 出入公文
  出入公文,是正堂吏的日常役务。如都吏其职“专主堂上接递公文”,令史则“主堂上出入公文并前后堂案簿说帖”[1]。
  1.2 公文署押
  公文署押,即于公文末尾署名。明代衙门文书,名义上是由官员负责处理,但具体操作的却是各承行吏员。为标示其职责,各正堂吏及承行吏亦必须在当该官员之后依次佥名以便稽考。其具体操作过程《南京户部志》卷四记载颇为详细:“凡各司每日清晨,(承行吏)将应押公文送该所(照磨所)照看,无有洗补字样,方登号簿,赴堂佥押,送所用照过毕。禀堂转发。”即每日各司承行吏典,将所承行公文于照磨所先行登记,随后送堂上令史、都吏署名佥押,再由照磨所验看无误后,承行吏典才将公文送堂上吏转发。
  某些正式上行公文,有时亦须吏典押名。如嘉靖九年(1530年)、二十六年(1574年)明功臣事例表中,除兵部尚书以迄主事分别押名外。其都吏、令史,以及承行典吏亦均押名于后。[2]因此,高级吏员与低级吏员之间,不仅有工作上的分工,也存在一种上下级关系,这一关由署押这一形式体现出来。只是二者皆属吏员,同属被役使对象,故其上下级关系不像官吏一样鲜明。
  1.3 抄案
  抄案,是正堂吏的另一项职责。《洪武礼制》行移体式规定:“在京衙门,其察院事,六部都吏赴院抄案;磨勘司事务,六部令史赴司抄案,呈部施行。凡察院磨勘司事务,察院为书吏,外卫、其他在京衙门及应天府均为令史抄案呈本衙门施行。”
  此外,各正堂吏还得兼办各自所在衙门事务。如户部都吏除以上职责外,还要办理若干卫、所俸粮事宜。[3]不过从总体来看,正堂吏的职责还是比较轻松的。
  2 管理文书吏
  管理文书吏,包括架阁库、承发(房)、照磨所、司务厅、铺长司、勘合科、典簿厅吏典。负责文书、案牍收发、稽查和贮藏,亦兼它务。其职责内、外衙门皆同。
  文书收发,由承发典吏主之。以南京六部承发科为例,其典吏“终日在堂 ,凡公文出入、缓急、注销,日从簿稽,月从类奏,并登记历事监生、各司吏典及照磨所吏之画卯,以为考勤”。[4]其他事务因各部性质不同,事非一律。如南京户部有轮班盐引匠,其承发科典吏每日为之编号用印;有纳粮者,则查算其批文等。[5]在外衙门亦有承发科或承发房。据《嘉靖瑞金县志》卷二《官制》载,该县设“承发科典吏一名”。《隆慶瑞金县志》卷四《职官》的说法则是“承发房典吏一名”。皆职掌文书收发。由于承发科(房)是各级文书中转必经之处,关系较为重大,地位亦较高,因此,被营充吏役者视为肥缺,争相求之。以嘉靖时淳安县为例,营求承发典吏者,须交纳顶头银50两,而同衙门架阁库典吏顶头银仅为3两。[6]
  架阁库典吏主贮藏、保管文书。其架阁库设置,弘治五年(1492年)李承祖修南京吏部架阁库记曰:“国朝酌古官署之制,六部皆建架阁库以储藏籍案,置吏一人掌之。”在外司、府、州、县等衙门亦有设置。为保证文书的完整及便于查考,《皇明条法事类篡》卷下第216页规定:“凡照刷过文卷,并一应须知等项文册簿籍,俱送库架阁。”明初,这一规定执行得比较彻底。中期以后,由于案牍日积月累,加上官吏懒惰或有意为奸,各种文书渐渐不行送库,就堆吏典、书办房内收放,架阁库及典吏作用亦日形下降。
  照磨所设于户部、刑部、都察院、布政司、按察司及各府。其吏典主稽查公文,检校受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卷宗。[7]即吏员在各种公文上传下发送走以前,必须检查一下有无错漏,然后再送堂上官、吏佥发,或径送库架阁。如前引《南京户部志》卷四吏员署押条对此有明确记载。因照磨所事务繁杂,其设吏也较多,如南京户部照磨所,就有“司吏二名,典吏十二名”。[8]
  司务厅典吏其职与照磨所同。司务厅设置缘由及职掌,朱元璋说:“朕以各部案牍填委,往往淹滞不行,吏缘为奸,事愈浩繁。于是各设司职专记出入,督其稽滞而察其奸弊,不旬日间,事多望集。今在外布政司、按察司并各府,亦宜设照磨所检校如司务之职。”[9]司务厅与照磨所并不同时出现,有照磨所则无司务厅。
  余如国子监典簿厅典吏,各州勘合科典吏及各县铺长司司吏等,其职或掌文书出入,或稽查文书,都属于管理文书的范畴。如《宛署杂记》卷五《铺舍》记铺长司司吏“掌送到官文书籍记件角时日而递发之”。
  3 承行吏
  承行吏,是所有吏员中人数最多,作用和影响也最大的吏员群体。除上述数种吏员外,其他全部属承行吏典,且主要集中于政事最为繁巨的六部和六房。其所承行者,主要有三个方面:
  3.1 掌案牍行移
  掌案牍行移,即“簿书期会”。[10]许讚认为“理办文书,书写文移”,“行移者,上下运行文字也”。[11]这一点为世人所熟知。其权力前后有很大变化。明初权力很小,仅负责誊录文书等简单事务。据《大诰三编》农吏第二十七规定:“今后诸衙门官,凡有公事,能书者,务必唤首领官于前,或亲口称说,首领官著笔:或亲笔自稿,照行移格式为之。然后农吏誊真,署押发放……若吏无赃私,一切字样差讹与稿不同,乃吏誊写之罪。设若与稿相同,主意乖违,罪坐官长,吏并不干。”《大诰》官亲起草第二中也说:“凡所施行,诸事议论已成,正官、首领官亲行草稿,役吏精书之,而乃书押印行。”可见明初吏员其职不过誊真、画押、发放公文而已。   中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吏员不但负责誊抄公文,还逐步参与到公文的起草、公务的决策中来。
  3.2 参与具体工作
  吏员除从事案牍、簿书等文字工作外,还参加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如库吏,除掌管库藏簿籍的造作、登记以外,也负责实物、银钱的保管和收支。《醒世姻缘传》记某库吏保管钱物,不断应上司要求,将库银支出,后遇御史清查,因无凭据以致破产。
  又如礼房吏,承管祭礼、恤孤、榜文、学校等,此外还负责其他一应礼仪事务。如有新官上任,离城一舍而止,令人报知礼房吏,该吏必须先期一日置备仪仗出城伺候。其他官员过境,礼房吏也要负责筹备迎来送往一应事务。[12]
  如儒学、税课司局、巡检司、仓库、驿所、各有专职专任,吏员在其中也主要是掌握各自的簿书并参与相应事务。
  3.3 预公事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严禁吏员参预主谋公事,但由于吏员始终从事具体工作,比官员更了解实际情况。因此,在实际行政运作过程当中,官员有意无意地要寻求吏员的帮助,吏员参预主谋公事也就不可避免了。吏员参预公事,初期仅备顾问、协助官员处理相关事务。如宣德间,况钟给役礼部,“司官每有事白堂上,必引公与俱。有所顾问则回询于公以答”。又如《梼杌闲评》第三十九回记:“其时扬州知府颜茂暄才到任月余,运司汪承爵到任也才三个月,都不知这事的首尾,只得各传书吏来问。”[13]再如《警世通言》卷二十四,记王知县要审理案子,其刑房吏书即将有关文卷、审册连夜书写停当,以备明日审刑参考,其参预公事的方式也只是备办材料而已。
  中期以后,吏员逐渐由参预顾问公事发展到主谋公事,到后来则愈演愈烈,大有取职官而代之的势头。据《明史》卷二二〇《曾同亨传》,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吏部文选司“丞簿以下官,听胥吏铨注”,已被时人视为“故事”,显然这种情形已经延续很久了。又《明史》卷二二五《王国光传》记:“户部十三司,自弘治以来,以公署隘,惟郎中一人治事,员外郎、主事止除官日一赴而已。郎中力不给,则委之吏胥。”到明末,形势越发严峻,以致顾炎武愤然评道:“今夺百官之权而一切归之吏胥,是所谓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而已。”[14]黄宗羲也認为“是以天下有吏之法,无朝庭之法”。[15]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认为:“弘治以前,臣僚章奏,皆删烦就简,故君上得以亲览无遗。及武宗之时,不亲政事,臣下遂因循自逸,不事删削,惟听吏胥全具文移。”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五中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大抵官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曹。”道出了发生变化的原因。此外,行政事务日益繁杂,条例增多,官员不胜其扰;各衙门长官多系科举出身,不谙具体行政事务;兼又异地为官,不了解地方民情;又要忙于迎来送往,打点上司……种种原因使官员无力独自承担政务,也促使吏员广泛参与到原本属于官员的行政事务中来。
  总之,明代吏员的职掌,仅从制度规定来看较为简单。但实际情况则是:随着时间推移,其职掌呈现出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到明后期甚至部分地取代了官员的职能,出现了“吏操官柄”的反常现象。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而专制社会的制度性缺陷,导致对吏员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管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南京户部志》卷四.
  [2]《明功臣事例表·案呈》.
  [3]《南京户部志》卷四.
  [4]《孝陵诏敕》,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司务敕.
  [5]《南京户部志》卷四.
  [6]《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
  [7]《明史》卷七十四《职官志四》.
  [8]《南京户部志》卷四.
  [9]《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一,洪武二十七年正月丙寅.
  [10]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
  [11]《明经世文编》卷一三七《许文简公奏疏》.
  [12]《海瑞集》上编《兴革条例》.
  [13]杨循吉《吴中故语》页二.
  [14]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八《吏胥》.
  [15]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胥吏》.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五年制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倦怠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水平。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最终使学生成为合格、好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 对策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表现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低落情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利弊并存。本文将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别论述多媒体运用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给技工院校
期刊
摘要:民办幼儿教师是关系民办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因素,其生存状态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影响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发展。由于幼儿民办园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当前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研究,揭示民办幼儿教师的真实生存现状,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大学生中开展防范宗教渗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迫切又重要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防范宗教渗透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宣传灌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对于防范高校宗教渗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宗教渗透 大学生  1 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对于防范宗教渗透的意义  1.1 是对大学生进行宗教教育的主渠道 
期刊
摘 要:“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该课程进行了全面教学改革,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构建教学目标,以促进幼儿语言全面发展为宗旨整合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主线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從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反思实践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学改革 反思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期刊
摘要: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完成了《数字化生存》的写作。25年后的今天,书中他大胆预言的未来数字科技都已成为现实。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享受着数字智能带给我们的完美体验。但同时,智能生活的繁荣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数字信息以爆炸式增长,技术变革的周期愈来愈短,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何种境地?与电子脑相对的人脑在未来又会有何种升级?  关键词:数字化生存 人工智能 信息社会 人脑 单
期刊
摘要: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学前儿童许多知识和习惯都是从家庭里学习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学前教育能够带给学生的帮助只是一部分,无法弥补家庭环境带给学生的影响,所以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意营造合适的家庭关系,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认知。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的关系来展开论述的,旨在进一步推动学前儿童的成
期刊
摘 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课程模式、教学设计、课程发展趋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几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初探,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问题 对策 必要性  1
期刊
摘 要:“德技并修”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实施“德技并修”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德技并修”的具体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德技并修” 重要性 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不仅需要培养
期刊
摘 要:《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绝句。从内容上看,《戏为六绝句》的内容与艺术不可分割,与杜甫的创作精神息息相关,也是杜甫对创作诗歌的经验总结,其内容包括唐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在这类小诗中表达的言论是前所未见的,在我国的诗论体系中,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河,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对《戏为六绝句》中杜甫对庾信等人评价的正确与否作出了分析,同时以“戏”字入手,简要地阐明了以诗论诗这种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