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索引”,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语文课堂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仍然以读一读、背一背为主要模式,整个教学活动不仅十分机械,也不具备吸引力,学生逐渐对语文学习感到厌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文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从故事教学的角度,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形式,力图构建一个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且条理清晰,完整地记录了乌鸦从找水到喝水的全过程,并且文中还配置了插图,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字之间的距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全文,最终可以将全文故事脉络总结为两条线:第一条“找水—找到水喝不到—想办法解决—成功喝到水”;第二条“ 找水时候的急切之感—找到水但是喝不到水的失望—解决困难时候的从容—喝到水时候的开心与兴奋”。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都会将第一条线作为教学的主要脉络,但是第二条线才是学生内化知识,获得体验感及情感的重要线索。
  (二)学情分析
  在备课阶段,教师对文章进行分析之后,就需要确定“教什么”,即确定需要教会学生哪些知识,本课的重点、难点有哪些。当然,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需要立足教学内容,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现有教学班级情况,将整个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这样的分析:(1)班级中的学生对于阅读课文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阅读之后的理解以及复述需要进一步引导。(2)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第一条故事的发展线索,但是对于第二条情感线索的总结与内化尚需引导。(3)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将会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阻碍。
  结合上述分析内容,最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这几项内容:(1)学生可以认识、书写文章中涉及的五个汉字。(2)学生可以正确地朗读课文。(3)帮助学生归纳故事的主线(第一条线)。(4)帮助学生归纳故事的第二条线,明确提出情感变化问题。(5)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让学生自行讲故事,完成故事复述。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读准故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脉络;第二阶段为读懂故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情感变化;第三阶段为讲述故事,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获得情感认同。
  (一)读准故事
  1. 认识乌鸦。对于学生而言,乌鸦并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动物,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该种动物可能并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让学生对乌鸦这一动物有较完整的了解。
  2. 检查字词。教师可以采用这么几种方法,保证学生可以读准、读通、读顺。(1)范读。范读可以采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范读;另一种是软件范读,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资源达到目的。(2)游戏引读。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朗读之中。比如,开火车读词语、长句短句读词语、同桌互读等。
  3. 重排插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具象事物的理解更加容易,而插图为学生具象理解提供了重要帮助。在学生读准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打乱“找水”“投石”“喝水”的插图顺序,让学生自行排列。这样,每一段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全文的脉络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二)读懂故事
  所谓讀懂故事,就是在知晓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切实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与思想。本文主人公为乌鸦,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乌鸦的情感变化将会通过不同的词汇展示出来,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所蕴含的情感属性。
  1. 到处——着急。文章中提到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涵盖多个地点,也表达了乌鸦的着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乌鸦飞到( )找水喝”这样的填空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乌鸦的飞行轨迹。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短句训练。之后,将学生提到的地点进行统计,提出“如果你是乌鸦,你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的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完成情感教学。
  2. 但是——失望。首先可以让学生分析乌鸦喝不到水的具体原因,然后问学生“乌鸦找到水后是否开心”“为什么乌鸦又会有失望的情感,哪个词语可以表现出来”等问题。
  3. 一颗一颗——不慌不忙。提问学生“乌鸦为什么一颗一颗地放入石子”,让学生可以理解为,即使在困难面前,乌鸦也不慌不忙。
  4. 喝水——兴奋。让学生先总结乌鸦喝水之前的过程,然后提问“最后喝到水时,乌鸦是一种什么感觉”。此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开心”“兴奋”等词语。
  最后,教师总结全文,并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文章所描绘的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纷纷说出了“坚韧不拔”“聪明机灵”等答案。
  (三)讲述故事
  学生复述期间,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一是文字提示法。主要是通过关键文字的提醒,如“找水”“想办法”“喝水”等文字的提醒,让学生可以主动完成复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图画提示法。主要是通过图画为学生提供复述线索,如乌鸦找水的图画,或是石子的图画,等等。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获得认同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评价应该具备针对性,即评价应该与教学任务相结合。本文设置的教学任务一共分为五个,这五个评价点需要教师结合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可以将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每当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时,教师就进行总结与评价,给予学生表扬,如“你们太聪明了”“你们真棒”的评价应该经常出现;第二阶段是教学完成之后的总评价,即总结课程教学情况,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
  综上所述,在教学评一致的模式下,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合理且层层推进,学生从点到面,逐渐完成了知识的学习与内化。而保证上述教学模式正常开展的主要前提则是,要立足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设计。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介绍304和316等型号不锈钢铸件在表面酸洗和钝化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微课具有鲜明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经验和写作思维,还能渗透更多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文章从教材内容、校内活
当今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多变,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将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引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从多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的人工光合研究项目实现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使“利用人工光合系统生产洁净太阳能燃料”的构想成为可能。
论述了压铸模的表面强化技术,介绍了渗氮(氮化)、渗硼、渗金属(T.D法)的工艺和渗层的组织和性能。说明了经过表面强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模具的表面各种性能,从而延长了其使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来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学科属性。在阅读中,学生既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得信
锶在Al-Si-Mg合金液中有强烈的吸气性和特殊的减耗过程,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锶的加入方法和加入量。
目的:建立苏润江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adzu 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025mol/l磷酸(2:98),检测波长270nm。结果:没食子酸在0.1557μg~1.4013μg内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