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带好一个班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上写出心灵的诗篇!
  一说到“带班”,我们可能会想到这个“理念”那个“原则”,还有什么“打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级”,甚至连“品牌班级”的概念都诞生了,还有诸如“兵法”“绝招”之类的“秘诀”,令人眼花繚乱,目不暇接。
  真理总是朴素的。根据我三十余年当班主任的体会,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带班的做法——多搞活动多谈心。
  先说“多搞活动”
  20年前,我带的初2000届3班的学生毕业之际,我为他们编撰了一本书《花开的声音》。这本正式出版的著作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其中,不但有他们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奋力攀登科学文化知识高峰的足迹,更有他们在铺满金色油菜花的乡间小道上追逐的足迹,他们在公园竹林里捉迷藏时欢快的足迹,他们在幽幽山谷间摸鱼捉虾后留在小河边鹅卵石上湿漉漉的足迹……每一个“足迹”后面都闪烁着本来就应该属于少年的欢乐。
  而这些欢乐的获得,均离不开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所以,班主任善于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最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学生在一场足球赛或联欢会中获得的集体主义情感体验,是教师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的。集体活动,就内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学习交流、思辨讨论,但我更重视游艺娱乐、文艺表演、街头调查、远足郊游、野外撒欢……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多搞活动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
  再说“多谈心”
  有人曾对我说:“李老师,我读你的书,发现有一个词儿,你使用率特别高——‘心灵’。”是的,我给我的书取名也喜欢用“心灵”,比如《走进心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写诗》《以心灵赢得心灵》《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但这远远不只是词语运用的问题,而是表明了我对教育的理解,所谓“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上写出心灵的诗篇!
  无论是陶行知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还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都揭示了一个朴素的教育真理:好的教育总是也必须是面向心灵。
  其实,所有班主任都会给学生谈心的,但一些老师的谈心对象往往只是犯了错误或有了这样那样问题(比如学习滑坡、心理失衡等等)的学生。而我这里说的“谈心”指的是和班上每一个孩子谈心。所以,我当班主任时,总是以学号为序每天轮流找学生单独谈心。这种谈心并非功利性很强的“教育谈心”,相反它在形式上更像是和孩子“随便聊聊”:你最崇拜的偶像?你喜欢欧洲杯的哪支球队?你最近读了什么书?甚至——你最近在打什么游戏?
  这对班主任是一个考验,因为和学生谈心的前提是了解“这一个”学生的心灵,即他在想什么。所以我曾经说过,高素质教师还应是一位“心理学家”。面对每一个孩子(而不是笼统的“面向全体”)的教育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与艺术。
  因此,班主任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学修养,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敏锐地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唯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
  多搞活动多谈心,我就靠这七个字带了几十年的班,总的说来,我所带的每一个班都还不错。“多搞活动”是面向全体,“多谈心”是面对个体;“多搞活动”是班级建设,“多谈心”是精神引领。双管齐下,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共性教育与个性引导的辩证统一,尽在这七个字的实践中。
其他文献
船舶快速性是影响航运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某双体船为对象,设计一种阻力预报与优化方案并成功降低其阻力: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Lackenby变形方法,改进船体型线,并进一步通过调整片体间距优化阻力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船型具有良好的阻力性能,与原船型相比,在设计工况Fr=0.572下,剩余阻力系数可减少13%;片体间距优化后,船体总阻力进一步明显降低。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的预报方法及优化方案能够有效地用于高速双体船性能预报及优化设计,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从满头青丝到长出白发,从激情澎湃到事事稳重,从翁祐中学到汇贤实验学校,他始终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带领学校师生攻克无数难关,取得无数成就。他就是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汇贤实验学校校长黄咸成。担任校长21年,他始终孜孜以求,不断实现突破。  黄咸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汇贤实验学校校长,佛山市优秀校长、顺德区名校长。曾主持广东省德育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第二届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主持开发的两期“五
新的一年又如约而至。对我们老师而言,新的一年,有新的教学目标,有新的育人要求,也有新的个人成长与学习计划。我们编辑部随机采访十余位全国各地的老师,问及新年Flag时,“新年新气象”几乎成为所有老师都会提及的愿望。新的一年,从哪些方向来构建新的气象呢?  第一,构建新的学习范式。疫情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课”成为主流。学习的地点、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我们的教师需要应对这种变化,
教育还是从属于社会系统的,它是社会整体的政治经济结构的一部分,社会越公平,教育也越公平,相反也是如此。  不久前,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北京某所高校的一位副教授怒吼,说:“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教育是用来分层的?”我看到有一个留言说:“你看看你周围的竞争,上普高都那么难,还用别人告诉你吗?”  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由来已久,在现代社会逐渐加剧  我们要认识到,学校教育客观上的确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是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