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风险及技术检修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社会企业逐渐向智能化转型,电力需求的增加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压力急剧增加。目前社会上电网密布,许多电力设施结构不完善,运行变电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不到位,管理与维修技术不规范,故无法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全面排查,导致变电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对社会用电安全构成威胁。变电设备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变电设备得到全面的维护管理,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电力系统服务。因此电网企业要加强变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仪器,优化维修技术,建立完善的变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以确保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变电运维;风险;技术检修
  引言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变电站运行维护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转的质量,小到影响地区的供电稳定,大到影响国家的用电供电安全。电力系统的构建结构复杂,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其影响因子种类繁多,变化多样,导致变电运维工作难度极大。
  1变电运维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变电站运行维护中的许多风险因素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或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安全风险意识淡薄,从而造成了运维风险问题。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变电运行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因素。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不只是简单地检查维护工作,还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技术实践技能,丰富的运行维护工作经验,对各种配电电气设备的内部结构有全面地了解,给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以充分的专业技术保障。尽管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运行维护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不少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全、职业素质较低、缺乏安全责任意识等问题,进而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能独立完成运行维护工作,这些现象都能反映出变电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1.2巡查管控制度
  选择变电站时,一般选择在比较偏僻的位置,大部分地区周边环境比较复杂。这便为变电运维环节造成了较大的实施难度。因为变电站必须始终维持运作状态,所以在开展运行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对恶性的磨损现象,这同样给变电运维环节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另外,在实际进行变电运维工作的时候,因为巡查管控制度不完善,致使部分作业人员丧失严谨性,其在操作环节中时常产生错误行为,未能及时察觉隐藏的风险,致使相关风险无法第一时间得到管控,例如接线欠缺稳定性等弊端,此部分弊端将会使有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巨大的危害。此外,有序巡检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当人员分配不足时,就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在进行巡检时,出现一些漏洞,最终给供电工作埋下隐患。
  2变电检修的主要技术
  2.1设备状态检测
  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水平,应对所有重要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检测,以便及时掌握数据动态,对变化异常的数据给予应有的回应,明确问题和故障位置,便于维修人员进行后续处理。当前,设备状态检测领域普遍采用智能监控技术。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巡检系统已在变电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套系统不仅能避免工作人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面临的巡检高难度、高风险的难题,同时,在保证巡检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也能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除此之外,智能巡检机器人还具有多种高新技术,能自动完成标记、红外线摄像识别以及主动生成报表并进行细致分析等。实践证明,它能较好地独立完成许多工作,如及时识别断路器压力不稳定、设备接头过热等现象,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平稳运行。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应用于众多大型变电站,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广应用。另外,变电站视频監控、无线在线测温系统等其他系统软件也正在进一步改造升级中,预计以后这些系统软件都能实现参数的合理配置,并能自动调整成配比完整的画面。对电网中各种运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为实现电网设备“可控、能控、再控”的目标建立技术支撑。
  2.2设备故障诊断
  长时间运行后,电气设备可能会发生故障,或者天气炎热等自然因素导致运行环境突然变化,也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正常。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对供电系统产生影响,不仅不利于维持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损害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保证变电站各项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及时解决发现的各种问题。监测方法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数值差异发现数据异常。除上述方法外,对于各种参数的分析,还可采用观察法、辨声法等方法的合理应用,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加以解决,以提高故障诊断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变电检修管理流程的优化措施
  3.1科学规范运维工作流程
  为了控制变电站运行维护中的风险,有必要规范相应的工作流程,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保障巡检工作等内容得到完善,坚持科学的测量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制定合理的流程标准,以此为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其次,要认真进行相应的审批工作,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给每个人分发工作卡,在卡片上注明工作要求和标准等,并将监管工作进行落实。
  3.2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只有进一步做好变电站运维项目的全面管控,才能更高效地处理变电站运维环节的风险。详细而言,需要结合电力程序内的所有部门,开展程序内部员工组织,进而确保运维项目的工作责任与员工保持一致。(1)按照变电站的真实状况与运维基础规范,合理设置小组值班机制,进而保证变电运维环节的进行可以遵循流程开展。(2)应当着重思考电力系统停电风险,针对运维实施环节与巡查体制进行完善,进而确保有效提高变电运维环节的实施成效.(3)要想合理减轻运维员工的工作负担,还应当及时引入科学的信息处理技术,进而利用删减反复性工作的方式,使变电运维环节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
  3.3提高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1)在加强变电站运维人员专业素质方面,供电单位和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促使运行维护人员能够将操作技术手段烂熟于心,在面对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冷静正确地应对,以此加强运维员工的技术实施能力,确保员工拥有高质量的运维实施工作水平,推动变电运维项目更加有效且安全的运行,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在变电运维项目工作中,可以针对输电运作环节中产生风险的具体位置等进行快速的识别,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高效开展风险的判别。(2)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以及对于自身工作的高度认同感,是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充分认识到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重要手段。电力单位应当围绕首要运维员工,开展与之相应的意识培养工作和责任意识传递,引导运维员工塑造出积极、正确的工作思想,进而在实施运维工作时,能够维持较高的工作专注力,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针对电力设施的所有部位的功能开展严格的检测。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很容易造成电力系统故障,从而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变电运行维护技术对其进行维护。因此,电力企业应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教育,注重提高管理和监控技术,优化变电检修流程与变电检修技术,可以使电力系统维持稳定供应,利于推动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丁林.浅谈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的问题与建议[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4(04):42-45.
  [2]徐可纯.变电系统的运维风险与应对措施[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8):206-207.
  [3]王聪.变电运维风险及技术检修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1,28(06):176-177.
其他文献
摘要: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字样。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处于大变革时代,当今的社会是网络信息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如何突出制造业的优势成了各个企业的重大难题。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如何管控成本进行了探索。基于此种现象,本文围绕SA
期刊
目的 观察增龄对大鼠运动功能、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旋转棒潜伏期测定各增龄组大鼠运动功能;131 I-FP-β-CIT(N-(3'-氟丙基)-2β羰甲氧基-3β(4'-碘苯基)托烷摄取率测定纹状体DAT结合活性;Western-blot检测D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旋转棒潜伏期和纹状体131 I-FP-β-CIT摄取率在6月龄后均呈随龄性降低,12、16月龄和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并存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一次性完成手术的可能性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65~78岁),老年腹股沟疝并存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90 min,伤口疼痛较轻,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无并存疾病加重,均于术后5~9d出院.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至4年
目的 探讨低体质指数(BM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OPD患者BMI相关的因素. 方法 选取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38例,测量身高、体质量,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16例,BMI<20}正常体质量组22例,20≤BMI<26.所有患者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吸烟指数;测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记录气促分级并评分;St G
目的 了解维生素D营养不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查体中心随机抽取205例中老年人,分为老年组(≥60岁)102例,中年组(45~59岁)103例.用SF-36量表评价其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以25(OH)D3≤49.9 nmol/L作为维生素D营养不足的客观指标.结果 老年组维生素D缺乏者55例,占老年人群的53.9%,
目的 探讨老年腹主动脉瘤患者的l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6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围术期处理情况. 结果 24例患者平均年龄75.5岁;男女比例为5:1;病程2 d~15年,病程中位数为2.8个月;并存高血压17例、冠心病5例、2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3例;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3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
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组成,关系到电力输送和电力管理。在当前时代下,人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变电站设备类型较为多样,有着不同的安装要求,同时也要克服外界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推进变电站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大幅提升电力运输的稳定性,对于保障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优化用户的用电体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发展,针对变电站设备安装工作为切入
期刊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心脏事件的70%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及相继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其中只有20%是有狭窄的斑块,50%是非狭窄性的斑块,其余30%无斑块破裂,其病因可能是内皮脱落、钙化结节及其他未知因素[1]。
期刊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类型人工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对老年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PCO的37例(41只眼)患者进行分型.其中纤维增殖型30例(34只眼),类珍珠样小体型7例(7只眼).两组患者分别于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患眼及对侧眼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色觉等视功能检查.结果 术前所有患眼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