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主板芯片组功能及未来发展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y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板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板卡,它不仅仅赋予了计算机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决定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以及对外部设备的支持力度。而所有这些都与主板的芯片组密切相关,可以说芯片组就是主板的灵魂。
  追根溯源,从最初的主板芯片集合演变成今天北桥、南桥这样的结构是经过了若干年次技术性革命的结果。当IBM制造出第一块个人计算机(简称PC)主板时,受当时集成电路制作规模的限制,主板上每一部分功能电路,如时钟发生器、总线控制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等,都是由一个主芯片外加若干个逻辑电路芯片组成。可以想象,那一尺见方的PCB板上布满了100余只双列直插集成电路芯片会是多么的恐怖和拥挤。1986年,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制造技术的成熟,一个叫作Chip and Technologies的公司推出了一片高集成度、内部囊括了AT主板上所有主要芯片功能的部件——CS8220,这就是早期芯片组的原身。芯片组概念的诞生不仅大幅度降低了PC机的制造成本,使主板的设计和测试简单化,更重要的是节约下来的空间可以安排其它的部件和接口,既扩展主板的功能又增强了主板对外部设备的支持。对于国内计算机用户来讲,从我们认识和了解计算机主板的那一刻起,主板研发商就已经遵循着北桥、南桥(Intel 810主板非北桥、南桥结构)的结构而开发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了。当然,无论是你装机、还是销售人员向你介绍主板芯片组时所谓的i 848、i 865PE、i 915P和K8T800 Pro等等都是指北桥芯片的编号而言,南桥芯片并不是重点的宣传对象。
其他文献
明末清初中国文人和黄檗僧为躲避战乱来到日本,他们带来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成果。另一方面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很难主动接触海外文化。心越禅师东渡日本时携带
协同中继系统中的多个通信实体间通过协作协议共享有限资源,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容量。本文提出了将预编码技术应用到协同中继系统来有效地提高频谱效率。首先,简要介绍了协同中继通信的发展,并指出半双工协同中继系统蕴含着较大的容量潜力;然后分析和总结了各类现有的预编码技术;最后,给出了预编码技术在协同中继系统中的几种应用方式。
MP3解码芯片,它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将存储在介质上的MP3文件解码.它是MP3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影响MP3的音质表现的决定因素.MP3是一种有损压缩的格式,如果MP3播放器拥有优
高句丽王位传承方式分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伯)侄相继三种方式。不同的传位方式,则代表了该时期高句丽政治的稳定情况。高句丽自初创伊始便建立了太子制度,只是该制度在早期
环绕音响是家庭影院最主要的放音特征,它所产生的弥漫、包围感的声场,犹如将电影院搬回了家。家庭影院的整个环绕音响系统包括中置、前置左、右、后置环绕左、右等五个声道以及一个次低音(0.1)声道。然而,许多用户买回了一套家庭影院音响系统之后,常常因不适当的音箱摆位而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Dolby Digital的要求,音箱的摆位,特别是前置和环绕音箱的位置和高度,对整个音场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黄伯禄是近代海门籍天主教的一位神父,论其在晚清的地位及影响,可以说不算显著,但他在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及天主教在华传播史上,却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著名史学家方豪神父曾对
山西潞州人暴昭是明初一位耿介清俭的忠烈名臣。朱允炆即位后强藩与弱主的矛盾态势明朗,削藩势在必行。建文初,朝廷派暴昭充北平采访使,发现燕王反迹,回朝后,密报朝廷,请求建
本文结合传真业务在目前软交换网络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在加密、高低速传真互通以及端口号协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龙溪忠显庙记》碑,是一通较为珍贵的元代碑刻,反映了元代浮梁地域文化及民间信仰及人口流动等方面的问题,亦可补元朝文献之不足。
火枪相对于冷兵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射击速度慢、精度差等缺点。在16、17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了线式战术,士兵们排成横队轮流齐射,这种集群轮流射击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