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1例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川崎病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科疾病,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川崎病是一种少见疾病,病症主要表现在皮肤、粘膜和淋巴结,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但川崎病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烧、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而其真正的危害在于心脏等脏器损害。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一般心脏彩超可明确诊断,CT诊断较少,但冠状动脉CTA成像也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本院CT曾诊断一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扫描方法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机,范围自气管隆突下至心底水平,自头向足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采用触发团注模式,兴趣区设在升主动脉层面,触发阈值为100HU,对比剂选用碘普罗按(优维显370),注射速率2.0ml/s,注射总量30ml,受检患者屏气。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输到工作站,选择图像质量最佳时相进行冠状动脉图像后处理,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1.2基本资料患者:王家卫,男,5岁。临床诊断川崎病,为进一确定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儿心率快、呼吸屏气不佳致部分层面图像不佳。
  


  静脉注入造影剂见: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管腔呈囊袋样、串珠样膨大,管腔最大直径约1.26cm,接近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病变并累及左前降支近段,其管径呈串珠样增粗,直径约0.5cm。诊断:左、右冠状动脉巨大动脉瘤,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及左前降支近段。
  


  2讨论
  
  川崎病多发生于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小儿,其主要危害是造成冠状动脉的损害,导致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发生率约为15%~25%,巨大冠状动脉瘤破裂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排螺旋CT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脏受累的程度和范围,在显示局部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形成方面明显优于心脏超声,是弥补心脏超声不足的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可成为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瘤患儿诊断和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并有望成为诊断小儿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金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门诊和住院收治的48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组分类,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3岁组,寻找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疾病,并对慢性咳嗽的诊断步骤进行总结。结果:48例患儿按3岁组(29例)。结论:应强调对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不同年龄段应考虑不同的病因。  【关键词】慢性咳嗽;小儿;哮喘;胃食管返流 
期刊
【摘要】人工流产(包括刮宫、药物流产等)后,残留的组织不能尽快排出宫外,造成恶露排出时间延长。笔者自2004年7月~2008年12月临床应用自拟清宫敛血汤同西药联合治疗本病76例,并设76例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人工流产;恶露不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初孕妇15例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综合方法与常规方法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08例性消化道溃疡者为治疗小组,56例类似病情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108例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56例总有效率为60.7%,两组对照,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消化道溃疡在临床上要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综合治疗;常规治疗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病因,分析该病诊治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通过资料回顾性讨论18例DAI病人的临床诊治。结果:本组18例经治疗: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DAI死残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与CT、MRI相结合,目前DAI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可提高DAI的疗效。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治疗仪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妇女月经干净d3,用臭氧水冲洗阴道后阴道上药。对照组:在妇女月经干净d3,用甘霖洗剂冲洗阴道后阴道上药。两组疗程完成后停药4周复查。结果:治疗组治愈103例(80% ),总有效率100%。治愈率跟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4. 5镜检查阳性为有效;白带减小小于80%或无变化,有轻度异味或无化,阴道充血,阴道分泌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对应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结果,治愈有效率为92.5%。结论,中药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灌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187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在23~50岁之间,25~40岁为发病率最高,病程最长达4年以上,最短为30天,其中包括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月在妇女病的诊治过程中发现68例宫颈糜烂采用微波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结果:68例宫颈糜烂人采用微波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结论:对宫颈糜烂适合采用微波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宫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90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NAFLD标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是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的BMI、TC、TG、LDL-C、SBP、DBP、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中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
期刊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其发病原因为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导致以上发病原因的因素多种多样,在此报告我科近1年来收治的5例恶性肿瘤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并分析DVT危险因素。  【关键词】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
期刊
【摘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由Adam于1959年首次报告,CPM常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患者,也可并发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9岁,主因“腹痛腹泻呕吐2天”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22日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位于脐周,呈阵发性,腹泻每日10-12次,为稀水便,呕吐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