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重症患者30 d死亡及不良事件预测指标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重症患者30 d死亡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

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重症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血常规、生化指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结局指标。计算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的M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LR对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及MLR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LR与重症患者30 d死亡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共纳入43 174例重症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LR预测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95%可信区间(95%CI)为0.632~0.687,依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MLR截断值为0.5,其中有16 948例患者MLR≥0.5(高MLR组),有26 226例患者MLR<0.5(低MLR组)。②与低MLR组比较,高MLR组重症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更高〔年龄(岁):66.0(51.7,78.4)比57.6(27.1,74.6),男性:57.2%比52.5%,BMI(kg/m2):26.5(22.5,31.1)比24.7(14.3,29.7)〕,且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49.2%比44.6%,慢性心功能不全:32.6%比21.7%,糖尿病:27.0%比2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5%比16.1%,肾功能不全:19.3%比13.1%)及更高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糖、血乳酸(Lac)、血肌酐(SCr)、SIRS评分及SOFA评分〔WBC(×109/L):13.8(9.6,19.2)比11.5(8.4,15.6),血糖(mmol/L):8.66(6.88,11.49)比8.27(6.55,10.88),Lac(mmol/L):2.2(1.5,3.7)比2.1(1.4,3.3),SCr(μmol/L):106.1(70.7,176.8)比88.4(70.7,132.6),SIRS评分(分):3(2,4)比2(2,3),SOFA评分(分):4(2,7)比3(1,5)〕,30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5 d、总住院时间>14 d、使用CRRT及机械通气>5 d的患者比例在高MLR组也显著升高(30 d病死率:20.0%比8.3%,ICU住院时间>5 d:33.2%比20.4%,总住院时间>14 d:33.7%比16.2%,使用CRRT:3.6%比0.7%,机械通气>5 d:18.4%比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LR升高是重症患者30 d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54,95%CI为1.37~1.72,P<0.001〕,并且MLR升高与重症患者使用CRRT(OR=2.77,95%CI为2.18~3.51,P<0.001)、机械通气>5 d(OR=2.45,95%CI为2.21~2.72,P<0.001)、ICU住院时间>5 d(OR=2.29,95%CI为2.10~2.49,P<0.001)、总住院时间>14 d(OR=2.28,95%CI为2.08~2.49,P<0.001)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结论

通过大样本回顾性分析表明,MLR升高是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重症患者使用CRRT、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MLR可用于重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腔内血栓(心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治疗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连续入选2007年4月到2018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重症监护病区住院,诊断为DCM或围生期心肌病或酒精性心肌病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验/检查指标、主要合并症、药物应用、心内血栓分布等信息。结果:研究共入选277例患者。DCM患者心内血栓主要分布于左心室(77.6%),其次为左心房(20.2%)。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血栓最多见,达100%,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