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与发生学探讨

来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眶部原发性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伴随的睫状神经和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关系.方法复习病史及有关文献.采用HE、PAS、网状纤维(Wilde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和邻近的副神经节样组织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儿女性,6岁.因左眼眼球突出,在某医院第一次行肿瘤切除后症状复发,于2000年8月住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分别在8月和9月进行第二、三次手术.第三次剜出物为眶内容,3.5 cm×3.5 cm×2 cm,其中见一灰白色病灶,2.5 cm×1.0 cm.镜检:肿瘤有薄层纤维性包膜;包膜外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神经纤维分支及一团副神经节样组织;肿瘤实质由上皮样主细胞及短梭形支持细胞组成,间质为丰富的血窦样小血管,后者将实质细胞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实性细胞巢(细胞球).PAS染色主细胞胞质内未见菱形或矩形或针状结晶.免疫组化显示:主细胞弥漫表达CgA、NSE、NF(中等阳性)和Syn(弱阳性),不表达CK、EMA、S-100蛋白、GFAP、HMB45、desmin及CD34,极少数vimentin阳性;支持细胞普遍表达vimentin,极少数表达S-100蛋白;瘤旁神经纤维强表达S-100蛋白、NF及NSE;副神经节样组织内大细胞强表达CgA、NSE和NF.病理学诊断副神经节瘤.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后失访.结论眶内原发性副神经节瘤极罕见.临床表现为眶内占位常引起的症状,无特异性,临床难以确诊.病理检查必须借助免疫组化和(或)电镜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可加用或单独选用放射治疗.40%病例可有复发,但无转移报道.本例瘤旁有睫状神经及一团副神经节(样)组织,提示此瘤与能分化为睫状副神经节之干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类整合子在耐三代头孢菌素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进一步探讨Ⅰ类整合子与CTX-M型ESBLs的关系。方法运用K-B法检测阴沟肠杆菌临床株
目的观察在体给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i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56只SD大鼠制成脊髓T10背侧半切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六组.各组分别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病毒prME、E蛋白表达特点,比较不同接种途径所致DNA免疫效率。方法脂质体法将质粒(pJME、pJE)转染于HepG2、COS-1及KN73细胞;免疫印迹法分析质粒表达及与转
目的:评价加镁极化液、普罗帕酮联合用药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2h以内的心房颤动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即加镁极化液250ml、普
目的探讨不同佛手品种的鉴别方法.方法对3种不同产地佛手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与醋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在石油醚-醋酸乙酯(90:10)展开系统中,3种佛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2岁。因婚后4年不育,近1年来阴囊坠胀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阴囊稍肿胀,双侧睾丸附睾大小正常,无触痛,未触及突出结节。怀疑精索静脉曲张建议行超声检
The 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 (Te) represents the thickness of the elastic layer or the flexural rigidity of the lithosphere, the equivalent of which can be c
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m, Uu)的耐药情况,并探讨Uu可能的耐药机制. 方法对80株临床上分离到的Uu进行了药敏分析、PCR生物分群、tetM基因的检测和PCR扩增喹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13例行MR检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