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废除延续了千年的跪拜礼。新时代之风用握手取代跪拜,西装换下长衫。
  清华国学院的学生刘节,是一个灵魂永不下跪的读书人。但是,1927年6月清华园中的一幕,重新塑造了他的膝盖。
  一代大师国学院导师王国维投湖自尽,刘节随同导师陈寅恪等人赶到那个悲伤的地方。
  曹云祥校长、梅贻琦教务长,吴宓、陈达、梁启超、梁漱溟等著名教授西服齐整,神情庄重,用三次沉重的鞠躬作最后的告别。
  陈寅恪教授身着一丝不苟的玄色长衫,步履沉重地来到灵前,缓缓撩起长衫下摆,双膝跪地,头颅重重磕在地上。所有人都惊呆了,在他头颅叩地的三响中,人们清醒过来,遂列队跪下,重重地磕头。
  刘节突然明白了,在向一代大儒告别的时候,下跪,磕头,才是最好的方式、最庄重的礼节,陈先生用骨头触地的姿势,完成了对王国维先生的永别,也改变了刘节对“下跪”的认识和理解,并影响终生。
  多年后,国民党败退,陈寅恪拒绝了蒋介石的重金诱惑,在岭南大学的礼聘中来到广州。他的学生刘节,早他三年到达这里,在并无约定的时光中等候同老师的重逢。
  从此每逢传统节日,学生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
  来到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家的历史系主任刘节,脱去平日的西装革履,着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见到老师的刹那,他便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撩起长衫,跨前一步,跪拜行礼。
  在庄重的磕头礼中,学生们知道了他们的师生因缘,知道了多年前他们通过那次庄重的下跪产生的心灵交集,大学生们开始重新打量长袍、马褂、布鞋以及过去的旧时代。
  刘节用跪拜的仪式展示了尊敬和感恩。他说,骨头虽然坚硬,但一定得用皮肉包裹。深刻的思想精髓,必定在文字的深处。下跪,磕头,站立,鞠躬,已经不再常见,但当它出现的时候,一定比握手高贵。
  素材运用方向:男儿膝下有黄金,与气节同重的是至深至厚的师徒情谊。“师生情谊”“尊师重道”“感恩的心”“礼节”等文章中不妨运用这个故事。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