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挖掘创新潜能。
  【关键词】在教师的诱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知识的新世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对别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因此,中学化学之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未知的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那么,中学化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才能激发创造灵感,才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力求解决问题。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鼓励质疑,使学生想说、敢说、敢做。如: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后,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究CO2性质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己归纳CO2的性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切实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阶段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切实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发明创造与创新,必须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创造。
  实验是创新之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技能。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实验设计有序,有效的进行,先有每个学生个人准备,提出实验方案,再小组讨论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此实验,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对于难度较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完成。当然,要关注学生实验规范的养成。如:学习物质组成后,课设计出用实验的方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设计,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 精神。
  三.利用媒体,激发创新潜能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其优越性。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的内容时,由于部分内容抽象,初中学生空中想象力不够,因而,在做完电解水的实验后,利用Flash软件,模拟一段水分子分解,氢、氧原子从新组合,最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动画,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极佳。使学生从中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更好的帮助他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根本区别。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他们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另外,投影也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的时间。当然,在教学中,也应重视利用和发挥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如:化学挂图具有直观性。在进行元素符号的教学,可以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书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金”旁,“石”旁,“气”旁,“水”底,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使用方便,帮助学生记忆。是其它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实物模型有通真的立体感,投影幻灯片具有简便灵活的特点等。在课堂上将这些媒体巧妙运用,起到的效果可弥补多媒体亲和力不足的特点。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要学生创新,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地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较多的效果。
  (作者通联:342825江西省宁都县湛田中学)
其他文献
汉画像也称汉画,主要是指存于汉时墓室、墓阙、祠堂、椁棺等石材建筑物或墓砖、缣帛、粉壁与工艺品等物体上的图像资料。作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汉画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是我国杰出的艺术瑰宝。  汉画像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雷公、孔子、忠臣、舞者、出行者、狩猎者等诸多种类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展示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风格和水平。   中
期刊
研究表明数学焦虑不仅影响个体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数学认知的发展。它会使个体对数学刺激产生负面的生理反应、对自己解决数学的能力怀有错误的信念和消极的态度,最终的结果是数学焦虑者会回避需要应用数学技能的环境和职业,因而高数学焦虑者的数学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低。  本文就此问题的形成做一些探讨,以寻求合理解决数学焦虑的途径。  一.数学焦虑的含义及其影响  心理学中的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
期刊
【摘 要】现今社会,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勤于实践,热爱科学,发现身边的科学,用科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小学科学内容包括自然、社会方方面面,提倡学生以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科学、实践科学、运用科学。在城市,科技影响
期刊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创新意识是基础。创新意识是主体追求新异的一种心理倾向,往往表现出主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略的认识。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形成一种不紧张没有压力的气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1.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
期刊
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物体的运动,还有现代的高科技,现代社会的每一方面都离不开物理。平时我们用声音来交流,用音乐来使我们减轻工作的压力,当然也有噪声使我们不安,影响着我们。同样现代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电,电脑、电视等,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把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后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而诵读经典古诗词更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的古诗词是指狭义的古诗词,就是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古诗词;“经典古诗词”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完美的古诗词;“诵读”是广义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的意思;“输入”是指学生诵读、记
期刊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苦有累,有笑有甜。我从中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与学生真诚相处的快乐。同时,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辛苦的人,虽然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是每一位班主任的最大愿望。下面就是我自己做班主任的一点感受。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  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想接近学生,就要让学生先感受到你的“爱”和“亲近”。作为一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回味、感悟、甚至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创造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词输入与输出研究》课题组老师采用了以下四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复习巩固回味美  复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积累的古诗进行系统的梳理,融和课堂内
期刊
汉字,作为文字的一种,具备系统的符号性和书面交际的工具性,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具有历史范畴的文化符号,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生必须学好祖国的汉字。然而从教学实践中看来,大部份学生对学习汉字非常吃力,常常是记住了“音”忘记了“形”,记住了“形”又忘记了“义”…… 认为识字真是一件苦差事。那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很好地去识记字呢?  一.培养学生对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对他们的结果加以肯定,并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成就感,从而实现让学生有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  二.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