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相关抑郁症状的独特特征及其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1届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EFNS)会议上发表了一项1016例帕金森病(PD)患者参与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泛欧PRODEST研究)的初步结果,揭示了PD相关抑郁的独特特征及其治疗.此项研究结果表明,PD患者中相关抑郁症状的患病率非常高,而且接受抗抑郁剂治疗的患者(n=211)中仍有近半数(44.1%)患者的抑郁症状不能随治疗消失。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因"发作性抽搐10年余,再发伴呼之不应6 h"于2003年4月25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余年前,患者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癎强直-阵挛发作,予抗癫癎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控制良好,4年前自行停药。
期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20年来,对AD的研究涉及其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及早期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多个研究热点.虽然我们对该病的认识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很多挑战和困惑.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若干热点问题。
期刊
期刊
一、帕金森病临床特征  (一)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50%所致主要运动症状:运动减少或运动不能、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
期刊
目的 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holesterol 24-hydroxylase, CYP46)基因第二内含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CR, A-S PCR)技术检测508例AD患者和549名健康老年人CYP46基因第二内含子基
大脑皮质的形成经历3个主要阶段:①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②神经母细胞的迁移、分化;③皮质结构形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受到遗传因素或周围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皮质发育异常(malformations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的发生,由于影响因素作用的环节及影响程度不同,所产生的MCD的病理学表现也各不相同,故MCD是一组局灶性或弥漫性皮质结构异常的病变的总称[
期刊
患者女性,38岁,因"视物模糊15 d,吞咽困难13 d"于2002年11月21日入我院.入院前15 d,患者全家6人同食自制发臭的腌鸡蛋.第2天出现视物模糊,看近物不清楚,远物尚可.入院前13 d出现吞咽困难、口干,不能进食、水,构音欠清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前3 d住包头市某医院,行食道钡餐造影、头颅CT,均未见异常,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来我院求治.进食腌鸡蛋的其他5人未见异常。
期刊
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drugs,AEDs)调控多种离子通道及神经递质,因而广泛应用于诸多非性神经及精神疾病.2003年全美神经科医师所开出的AEDs处方中有45%为非抗癫痫用途,而精神科医生96%的AEDs处方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1]。
期刊
目的 探讨病理表现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6例手术切除癫痫灶后,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不良的难治性癫痫病例的影像学和脑电图表现以及手术疗效等资料,分析此类癫痫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6例中,癫痫灶的病理类型为轻度皮质发育不良10例、Ⅰ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5例、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伴有胚胎发育障碍性神经上皮瘤和神经节胶质瘤的分别为4例和2例.通过磁共振成像(MRI
中华神经科杂志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了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神经科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了国内外神经科学术交流,推动了我国神经科学事业向前发展。